媒介话语批判视角下真人秀节目中的
女性形象建构研究
以《乘风破浪的》为例
王施施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
本文网頁版
情人节送男友什么摘要: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 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 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 ”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 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 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 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 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 文化工业生产。
关键词:真人秀 女性形象 形象建构 女性主义 媒介话语批判
一、研究背景
随'着传播新环境的骤变,国内女性意识逐步提高,灵敏 的媒体嗅到女性体这块肥厚的受众资源,资本力量也纷纷 抢滩登陆,一时间各类女性题材真人秀节目屡见不鲜。
如果说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打开了国内女性 选秀节目的市场,那么2018年 <;创造营101》的出现则带来 了_股女团偶像选秀的风尚。此后各类女团选秀节目应接 不暇,爱奇艺、腾讯两大视频网站更是在今年上半年分别推 出{青舂有你2>、《创造营2020》,一场女团选秀比拼正式 开启。就在观众对无缝播出的女团选秀感到审美疲劳时,由芒果T V独家放送的"大龄女团”选秀综艺《乘风破浪的 》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该节目汇集了30位已出道且年龄 “30+"的女明星参与女团选秀比赛,在长达三个多月的幕 后训练和舞台竞演后,宁静、万茜、张雨绮等7位女星经全民 投票成功组成女团‘‘再次出道"。该节目一经上线就引爆全 平台,不同于传统女团审美的成熟女性形象以及闪烁着女性 主义光芒的节目文案瞬间席卷各大媒体话语空间,暴涨的收 视率也给节目背后的资本芒果超媒带来股价总市值突破千亿 的巨大收益。
《乘风破浪的》的火爆让“”一词风靡一时,也让长期在媒体话语中缺位的"30+”女性形象得到更多关 注。真人秀作为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既反映着社会文化,也塑造着社会文化,尽管这面镜子的角度和方向是由节目组 决定的,但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取材于现实社会,展现的女 性媒介形象往
往是大众相沿成习的。此前,以女性为主导的 真人秀节目对女性身份的塑造往往局限于母亲、妻子、女儿 这三种常规形象上,而《乘风破浪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年女性从固有的身份符号中解放出来,让更加丰富 多元的女性形象进入了观众的视线,节目"现象级”的产生也 意味着观众对媒介中成熟女性的呼声。因此,洞察《乘风破 浪的》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对观照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中女 性的现实困境具有_定的揭示作用。
二、文献回顾
全民娱乐时代,真人秀触动着大众的娱乐神经,随着其 社会影响力的扩散,关于真人秀的研究在国内尤其是在新闻 传播领域逐渐增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研究:_、真实性 研究。这种研究主要分析真人秀的‘‘台前幕后”,探讨真人秀 这种“电视真实”与社会现实的偏差。二、真人秀制作元素的 研究,如主持人体特征;嘉宾形象重构与再生产;节目制播 策略分析;节目叙事话语研究等。三、真人秀社会效应的研 究,如消费文化视域下真人秀的兴起;真人秀节目的泛娱乐 化与媒体责任等。四、论述真人秀的发展历程,如真人秀本 土发展形态探究;中外真人秀节目的对比研究;真人秀的管 制与版权保护等。
近年来,以女性嘉宾为主的真人秀节目的蓬勃发展,使这 _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女性题材的真人秀研究通常以波 伏娃第二性理论为依据,采用女性主义这一研究范式与视角 进行展开,阐述女性在
父权压制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与歧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者对女性题材真人秀的研究视角 不再囿于女性主义,对女性身份形象的分析也不再简单地归 为父权压制,而从现代性等新视角思考女性媒介形象生产背 后的各方权力博弈,m揭开了女性题材真人秀节目的本质。
无论基于哪种研究视角,描述真人秀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都是国内媒介形象研究的一大热点。媒介化社会,媒介形象 承担着关键的中介角,是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121真 人秀取材于生活,有着现实文化背景,因此,它所塑造的女性 媒介形象间接或直接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意识对女性身份 的认识。然而有学者发现,在娱乐化场域中,女性形象在父 权意识的话语下被脸谱化为生育的主体、被娱乐消费的美 女、圣女或。这种女性“符号异化”的现象不仅会造成女 性媒介形象偏离现实,还会影响着现实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 板成见。一个事实是,媒介形象作为符号载体而存在,不仅 是人们认识外界的参考坐标,还参与了社会的生产与消费,是维系现代社会运作的重要生产性要素之_。131—个成功的 媒介形象往往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注意力经济时代,建构“人设"越发成为媒体吸引受众注意力以攫取经济利润 的重要手段,是资本权力竞相追逐的目标。因此,媒介在建 构女性人物形象时会优先考虑符号的传播价值而非表征内
系态俜椿 2021年第3期(
总第199期)
r1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MGNAN CHUANBO 传I M电獅毈
涵,而女性形象就在这种符号定型中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偏
差。作为一种具有强劲的传播致效的大众媒介,真人秀通过
节目中传播的观念、形象与信息深深地影响着普罗大众。倘
若女性的媒介形象与真实偏差过大,可能会导致女性身份地
位的降低,话语权的削弱,最终,女性在男性话语的霸权下
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我,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性"。141
在研究方法上,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大多通过行为学、
文本学、叙述学、话语分析或诠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形象作文
本的解读,151以揭示符号形象的深层意蕴及背后的社会意识
形态结构。因此,本文将沿袭此研究路径,以女性选秀节目
〈乘风破浪的》为分析蓝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
媒介话语批判的方法,剖析这档引爆全民狂欢的真人秀节目
建构女性形象的话语秩序及其背后女性主义话语的实践。
三、真人秀节目中的文本呈现与形象建构
《乘风破浪的》以30位个性迥异的中生代女明星
为符码,将女星们舞台竞演、团队训练的过程设为主线,并
穿插她们的日常起居作为节目的整体形式。为了更好地呈现
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节目编导在对女星们进行编码时,善
于利用各种合适的时机与场合突出每个人的特点,以增强节
目的观赏性,也使观众更易接受“”的形象。
(―)《乘风破浪的》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乘风破浪的〉的播出时间与时兴的女团选秀节目
相近,该节目接档(青舂有你2>,与(创造营2020〉同期。因
此,将这三档同时期同类型的女性选秀节目作对比,更能直
观地看出《乘风破浪的》中女性形象建构的特点。
节目名称年龄人物封面形象代表人物节0口号第一次公演曲H
«靑春有你2>17 〜30
统一的浅灰白
系制服,上身灰
白边西装,系
灰蝴螓结领
带,下身灰超
短裙(少数人为
短裤)《选手多
长卷发空气刘海
造型:暧橘系
妆面.整体肤
白皙无暇
刘雨昕、
虞书欣、
许佳琪、
孔雪儿
“诠释自
我”“不
定义自
我”
《单眼皮女生》、
《M e l o d y》、《24个比
利》、《破风(T h e E v e)》、
《亲亲》
《创造营2020》19 〜26
—致的®白系
制服,上身白
西装系猹领
带.下身白半
裤半裙,大腿根
部系絚腿环:
选手以长卷发空
气刘海造型为
主:眼妆淸新,qq心情网
淡粉口红.类衆
颜妆.整体肤
白晳无瑕
希林娜
依•高、
赵粤、陈
令璇、姜
贞羽
“敢,我有
万丈光芒”
《神奇>、《除了春天
爱情和櫻花》、(甜蜜
蜜》、(H o n e y》、《招
牌动作》、《潇洒小》
《乘风破
浪的》30 〜52
全员黑系不间
样式的深V或露
肩挺阔版甩的裙
装、裤装,大件
耳饰或项链,红
«黑发,眼妆较
宁静、阿
朵、张雨
绮、万芮
“三十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骊,宵#归
位”
《兰花草》、《得不到
的爱情》、《推开世界
的门》、《艾瑙巴迪》
《B e a u t i f u l L o v e》、
《大碗宽面>
外形是媒介形象最为直观的展现,在消费社会中,女性 的服饰仪容尤其受到关注。通过表格对比,不难发现,{青春 有你2〉、〈创造营2020>这些流行女团选秀节目偏好低龄、甜美、白晳、瘦小的审美标准,选手们统一着浅小西装及 超短裙,皮肤白皙无暇,妆面清新自然。与大众传统审美期 待中的女团形象截然不同,“”们暗沉的黑裙装和鲜 艳的红唇造型简洁大方地展现了中年女性成熟的魅力,她们不单突破了传统女团选秀的年龄上限,在服饰、妆容等视觉 效果上也呈现了更多元、开放的女性形象。49岁的陈松伶在 〈乘风破浪的》首期出现时当即引发许多观众的共鸣,她身形略微臃肿、皮肤松弛,较为贴近现实中大多数中年女 性的形象。虽然她在第一轮公演后就被淘汰,但其自信大方 的舞台、命途多舛仍坚强生活的态度仍被观众乐道。最终成 功‘’出道”的40岁的阿朵作为节目核心人物之一,在初舞台 上穿着自制的湘西民族服饰,唱着充满湘西原生态音乐元素 的<;扯谎哥》,独具特的舞台造型和曲风让所有人眼前一 亮。阿朵服饰上裁剪的民族符号、编曲里蕴含的原生态的音 乐元素,在表明她新民族咅乐理念的同时,还展现了 一个与 韩国流行女团不同的带有民族特国潮自豪感的女团形象。
‘‘逆龄女团'’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女团‘‘白幼瘦”的刻板 印象,逢迎了观众对不同女团形象的审美期盼,在
某种意义 上挣脱了男性审美倾向下女性形象同质化的牢笼,拓展了女 性年龄与美的定义。透过节目呈现的中年女性形象,观众从 “”身上到了与自我对应的共有经历,产生了共鸣。当这同样面临职业危机的大龄女明星们重新站在舞台上展 示不再年轻的自己时,给了观众“不害怕变老的信心。" ”被当作"不怕老"的符号参照,在某种程度上纾解了观众 的年龄焦虑。
《乘风破浪的〉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不局限于对女明 星服饰、妆容等外在形象的打造,还通过舞台竞演及幕后真 人秀的形式对‘‘"的内在形象进行了刻画。与(青春有你 2》、<;创造营2020》展现的《单眼皮女生》、《除了舂天爱情 和樱花》等甜美可爱的公演舞台不同,〈乘风破浪的》的舞台主打直指心灵的、带着女性意识的歌曲。例如,第一次公 演上,宁静团的〈兰花草》舞台一改原曲温柔清新的曲风,唱 出"不愿居暧房,迎风哂月光,我慕天地广,话语亦铿锵”的歌词,透露出女性独立自强的光辉。第二次公演,丁当团带着 《仰世而来》,唱出女性在逆境中乘风破浪、忠于自我的决心 与勇气。而金晨团带来的歌曲《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一边诉说着女性成长中的迷茫与伤痛,一边鼓励着女性拥抱 希望,"维持心中的火”。除了舞台的呈现,节目用大量镜头 展示了女星们幕后刻苦训练的画面。年过50的伊能静、钟丽 缇面对年龄体能的考验,常常练舞到深夜;郑希怡、万茜带 着伤依然坚持训练站上舞台,这些幕后细节的呈现也正是对 节目标语"三十而骊,青春归位”的呼应。此外,幕后采访也 是节目刻画“"内在形象的重要手段。例如钟丽缇认为 即便到了50岁,女性也可以通过努力去贏得胜利。张雨绮也 在采访中说道,自我和独立才是"”的真正内涵,而非年 龄。
这些关于女性价值的言论对女星们树立独立自主的" "形象达到了良好的传播致效,不但获得了观众的赞赏,还引发了公众对女性问题的讨论,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乘风破浪的》倾覆大众刻板印象中传统女团的审 美倾向,展现了 "30+”女性不畏外界年龄审判、逐梦自我的 正面形象,将成熟女性从社会禁锢的身份符号中解放出来。由此,节目通过对女性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建构,传达出 了积极的女性主义价值观,与其他女团选秀综艺较为模糊的 价值导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节目构建女性形象的话语秩序
从表面上看,30个“30+”的女明星是节目中的主角,但 实际上,舞台选曲、节目规则等脚本是牢牢掌握在幕后制作 组手中的,制作组才是这档真人秀背后真正的话语表述者,节目中多元女性形象的呈现其实是制作组精心剪辑的“作 品”,“”形象的塑造也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 语秩序〇
1.私人领域的延伸
在真人秀节目中,台前和幕后的界限并不明朗,幕后细2〇21年第3期(总第1"期)|糸态辞播
节常常是节目放送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日常公共领域与私 人领域的分野在真人秀语境中是被忽略的,嘉宾的私密生活 也会被置于镜头之下。(乘风破浪的 >无论在节目主题 的选取上还是在节目
制作的安排上,都如常规真人秀一般将 镜头延伸到了嘉宾的私人领域。节目组精心挑选了自带流量 与话题的"有故事”的中生代女演员,不仅用大量镜头展现 了女星们的舞台竞演,还对她们私下的训练日常、饮食习惯、聊天对话等进行曝光。例如节目花费不少镜头记录了女明星 们吃饭、护肤、运动、睡觉的画面,展示伊能静指导金莎如何 给暧昧对象回复短信,还公开了女星们互相赠送的护肤品、水晶手表等价值不菲的礼物。节目播出后,女明星们互赠礼 物的价格比起舞台表演更加具有流量和热度,黄圣依和杨子 “霸道总裁”"豪门贵妇”的"现代言情”故事被观众津津乐 道,不少人纷纷艳羡这种有钱人的爱情,掀起一股“拜金主 义"式的婚恋倾向。
为赚取眼球经济获得市场份额,节目充分挖掘参与嘉宾 的私人生活,通过对女星们台前幕后生活的日常化呈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具象化的中年女性形象的设想。在这种私人 生活的观看中,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窥探和审视的癖好,又使 得观众在这种窥视中对‘‘”的形象逐步产生认同,悄然 地影响着观众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影响、塑造着现实中大众 的生活日常。
2. 明星真人秀的娱乐性
在两性话题尖锐、厌女思想泛滥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关 于女性话题的探讨常常是严肃而激烈的,即便《乘风破浪的 〉鼓励女性破除年龄焦虑寻自我的女性价值观是节目 的一大闪光点,但本质作为一档娱乐综艺,节目对女性视角 的关注是有限的,其有关女性主义的话语也是轻松娱乐的。在主题
选择上,节目避开了可能含有冲突性的性别二元对立 议题,聚焦中年女明星的职业困境,通过娱乐性的媒体话语,将‘‘30+_’女性逐梦女团这种"过滤"的、温和的价值导 向让观众以正面的意义被接受。
事实上,《乘风破浪的〉所传达的女性主义价值观 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是节目在市场语境和政治语境下的 协调与平衡。真人秀的井喷发展在引爆全民狂欢的同时,因粗制滥造危害着观众的身心健康,为此广电总局三番五次出 台"限娱令",对其进行整治。《乘风破浪的》节目的后 台主体湖南卫视作为国内综艺的领跑者,一手缔造了(超级 女声〉等‘‘爆款"真人秀节目,是广电整治的重点对象。在国 内限制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政治背景下,《乘风破浪的 》在主题的选择上对"30+"中年女性体的关注、对女性 价值的弘扬,与其说是带着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不如说是节 目在市场竞争下对政治环境的回应。
〈乘风破浪的》聚焦中年女性年龄困境,并非是要 做深度内容,作为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其基本定位依然是 娱乐的。节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娱乐性的媒体话语塑造各类不 同的中年女性形象,给观众提供一个可想象的脚本,让观众 沉浸在节目建构的戏剧行动和情绪中。节目传达的女性意识 固然值得赞赏,但明星真人秀的娱乐性大大解构了女性生存 困境的复杂性和严肃性,并且真人秀受着社会文化、政治经 济以及媒体话语本身的制约,无法像严肃新闻那样触及更为 深刻的女性问题,"”更像是一个理想的符号形象,与现 实脱节,无法与真实中年女性体产生共情。
3. 真实与虚构
作为一种“电视真实",真人秀‘‘实”中带“虚"。在节目 制作时,真人秀事先用统一的话语对节目情景进行编码,并 选择能引起观众特别注意的场景,再有意或无意地封锁部分 事实,最后告诉观众_段已被设定好的‘‘真实”。在这样"过 滤泡”式的观阅环境中,观众很难意识到真人秀背后“真实编码"的本质。
〈乘风破浪的》集结一众脾性不一的女明星,不少 观众带着‘'三个女人一台戏的遐想前去观看节目,而节目 第一期剪辑即响应了观众对女明星之间的“宫斗"戏码的期 待。在首期节目中,当黄晓明调侃女星们挑战大龄女团的勇 气时,海陆大声附和们的年纪较大,与此同时,节目骤然 响起节奏紧张的锣声配乐,镜头转向宁静等女星们的面部表 情特写,海陆此前采访所说的"我好像一直有点缺心眼”成 为画面背景音。节目通过这一片段的呈现,给观众一种海陆 说在场女星年纪大导致全场尴尬的观感,以至于节目播出后 “海陆情商低"成为微博热门。而此后海陆在接受媒体采访 时解释,那句插话只是自言自语,并没有多少人听到。细心的 网友通过镜头分析也发现,宁静等女星对海陆发言不愉快的 表情实际上是节目组"移花接木"的剪辑效果。
节目通过_系列拍摄角度的选取、后期画面的剪辑、字 幕声效的配置,对观众的认知和解读进行引导。女星们的微 表情在节目显微镜般的镜头下被无限放大,女性之间的关系 被微妙地凸显,营造出一种“宫斗感”的氛围。161实际上,这 种戏剧冲突的真实性是打了折扣的,可能会造成女性形象污 名化。透过更多幕后细节的展示,观众会发现女星之间是相 互欣赏、惺惺相惜的。当某位女星舞蹈动作不标准时,其他 女星会帮助其训练,当团队成员面临淘汰时,宁静哽咽表示 与团员共进退。女性之
间是存在着金兰之谊的,正如万茜在 采访中所说,女性的互帮互助是来自女性的力量。
(三)受众的共情传播延伸了女性媒介形象的内涵
〈乘风破浪的》因循偶像选秀节目的模式,沿袭了 投票打榜的常规操作,观众投票的多少能够影响选手排位的 高低,这意味着节目将决定女团成员的权力交给了观众。现 代技术的光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现实生活发生了肉眼可见的 变化,也给予了人们一些看不见的权力。技术赋权下,现在的 节目观众有了很大的能动性,拥有了更大的发声平台,对节目 的反馈更加迅速,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如此,观众的主导 性增强,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对节目有了更大的积极性。这种 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表现在节目收视率的暴涨、微博话题 度的攀升、打榜投票人数的增多,还表现在由观众创作的各 类节目衍生品中。
这档女性题材真人秀吸引的受众多为女性,她们被节目 展现的‘‘”的魅力所俘获,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为其打榜投票,助其“出道",甚至不满于线上,千里迢 迢奔赴机场接机。这种粉丝行为可以理解为女性观众在观 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共情效应。节目构建的多元的"" 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可具想象的理想的自我,从而在这种共情 机制中成为某个想要成为的"”的情感劳工,自愿为其付 出。无论是对节目内外更多细节背景的挖掘,还是在微博上 积极与嘉宾评论互动,观众在节目遵循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 的话语秩序所建构出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丰富了这_ 媒介形象,展
现出了嘉宾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有棱角的一 面,即便瑕瑜互见,也给了观众更加真实的触感,而非既往选 秀节目里仿若流水线般生产的完美偶像人设。并且,自节目 主题曲〈无价之》上线以来,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 网站上涌现大量用户自制的以该曲为背景音乐的视频,伴随 着动感的旋律及充满女性主义彩的歌词,这些视频内容大 多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在各行各业的女性们辛苦工作的场景,得到了大量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如此一来,节目所塑造的‘'"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还在观众的共情传播171中得到了延 伸,升华了其公共意义,达到了更为强劲与积极的传播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观众不仅是节目"”形象的接收 者,也是这一媒介形象的编码者之一,在“”这一媒介形 象的建构中,随处可见观众的在场。
系态待樁2021年第3期(总第1"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MGNAN CHUAMBO传臓一T播电獅酿
四、真人秀节目的话语与文化实践
真人秀取材于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然而这 种折射是有角度的。仅透过一档女性选秀节目对女性形象的 表面呈现,并不能真正看清现实女性的生存图景,唯有了解 这档真人秀所产生的情景语境,将节目置于更大范围的制度 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中,才能窥得实质所在。
环境标语
(一)"”形象产出的资本逻辑
形象作为_种由人类创造的特殊的资源,天然的归于社 会意识形态生产。181 “'’这一媒介形象的生产并非空穴 来潮,其产生与社交媒体上的女性运动息息相关。2016年 8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学生抗议学校沦为"学店进行示威活动遭到校方暴力干预,业已离校的毕业生手持“来 了”的条幅声援示威学生。191这一示威活动成为崔顺实事件 曝光的源头,‘_来了”这_标语也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广 为流传。2018年5月,具荷拉事件引发韩国史上最大规模的 女性抗议活动,女性游行高举"来了,别怕”的旗子,抗 议偷拍的无耻行为和有关部门的不力应对。™2019年12月,"舂蕾计划”被曝挪用善款遭到质疑,许多专门为贫困女童 捐款的女性捐助者愤怒地在‘‘舂蕾计划"评论下留言“ 来了”,为贫困女童所遭遇的不公发声。|1112020年4月,某 集团高管鲍毓明性侵‘‘养女”一案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韩红、姚晨、周迅等一众女明星在微博上接连发声支持被性 侵女孩,网友感叹“这才是真的来了"。1121在这些社会事 件中,"来了”的口号频频出现,""也越发变成女 性力量的代名词,象征着女性对女性的关爱和支持,也意味 着女性作为事件的声援主体,是能够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基于市场与传播大环境的导向,<;乘风破浪的》抓 住了资本与社交媒体的热点,打破"”与"女团”的形象 区隔,开创了大龄女团的先锋性综艺。节目的创意无疑是超 前的,近年来资本抢滩加剧了真人秀同质化的倾向,各类女 团选秀应接不暇但却缺乏内涵如过眼云烟。《乘风破浪的 》聪明地抓住""这一媒介符号,不但给观众提供了 新鲜的成熟女性形象,更通过"”这一具
有女性意识的 符号传达了节目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增强了真人秀对于女 性形象再阐释的潜力以及影响程度。然而,<;乘风破浪的 》并没有脱离女团选秀比赛的实质,其成团赛制、审核标 准与(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等传统女团选秀如出_辙,单一的比赛模式不仅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在高强度的 训练和固定的比赛体制下,女明星们也显得十分疲倦。节目 播出两三期后,们的舞台从起初展现成熟女性的魅力逐 渐变成迎合观众审美的舞台,在获得较低票数时王霏霏甚至 痛哭不知道观众想要什么。尽管们的舞台选曲仍有与女 性主义相关的元素,但她们的妆发、服饰与传统女团造型大 同小异,失去原有的个人特,总体上向工业女团的标准靠 拢。市场经济下,真人秀节目以实现经济创收为主要目的,无论(乘风破浪的)怎样宣传女性主义以丰富节目的文 化内涵,它依然不可避免地沦为传统女团选秀模式的流水作 业。节目组精心筛选有话题、有流量的中生代女演员作为消 费符号,打造另类人设,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其实是资本 为吸引不同受众体而采取的不同叙事策略,当观众真实情 感地为们打榜投票时,实质是在消费由资本包装好的商 品化的“人设”而已。
《乘风破浪的》的火爆带动‘‘"一词成为新的 潮流,其符号附加值也在逐步上升。无数品牌以"”冠 名,无数商家让们带货直播,“'’这一媒介形象成 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成为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_个标 识。需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倘若一味消耗 "这个符号资源,会导致这一符号的表意性让位于外 观形象的可传播性,从而造成“"媒介形象的空洞化。
(二)节目中女性主义话语的矛盾和分裂
《乘风破浪的》以女性为主角,其幕后制作团队也 以女性居多。无论是从节目的立意,还是对嘉宾的选择来看,节目的产生一开始就带着女性主义的内核。然而,在消费逻 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节目所呈现的女性主义话语是矛盾和 分裂的。
尽^节目着力呈现了另类的成熟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但节目中仍含有许多 强调女性外貌、身材、资历、地位、性格等方面的刻板细节。如节目用唇印作为女星个人身份的象征,用物品模糊了人的 主体性。再如首次采访时让女星们介绍个人年龄、职业和出 道时间,关注她们的资历地位判断在娱乐圈的话语权,以数 字为准则描述女性的属性。节目对女性畸形的聚焦反映了节 目女性主义价值导向的错位,更深层的表现为消费主义带来 的社会价值的错位。当们一边宣扬着独立、自信、自强 的女性价值观,_边又总是在讨论美容和瘦身的心得,服饰 妆容也越来越靠近女团审美时,不知不觉陷入了消费主义陷 阱的身体焦虑、外貌焦虑中,忽略了大众审美的标准来自长 久以来男权社会的定义。们对冻龄、身材的追求在深层 次上体现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身体规训,只不过身体规 训在节目精心呈现的女性主义符号中变得更加透明化、自然 化,于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符号同质化中,女性逐渐被类型 化与脸谱化,进而形成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彭宥纶此外,节目_边高呼‘‘破龄成团”,一边又呐喊"青春归 位”,这句□号本就是相互矛盾的。"破龄成团"意
味着要破 除女性年龄、身份偏见,破除女团选秀"白幼瘦’’的审美倾 向,但"青春归位"却暗含着女性对真实年龄的回避、对变老 的恐慌。节目集中展示了女星们用少女般的姿态与活力跳着 女团劲歌热舞的舞台,却很少传达出鼓舞女性直面“变老’’这一事实的讯息,用‘‘少女感"模糊了年龄感。节目播出后,“金莎带秤吃饭”"张雨绮身材"“宁静瘦好多”等词条频频 登上微博热捜,弹幕中也纷纷在说"完全看不出伊能静有50 岁”‘‘金莎有48岁"。有钱、有颜、有身材的们作为_个符号化的完美神话,造成外界对女性的又一种中年刻板印象 延续到现实生活中,‘_我好像没那么怕老了'’“希望我30岁也要这样”等热门弹幕背后暗含着社会对女性的外貌与心态
随着女性运&的活&,女性从媒介边缘地位逐渐“在 场”,女性在媒体中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但女性话语权在两性 权力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在‘'”引爆全民狂欢的背 后,女性意识的崛起是一个假象。约翰•伯格指出,女性有着 自我观察与被观察的双重凝视。1131当女性意识崛起,女性会 更加注重对自我对自身价值的探寻,即自我凝视。然而 们的自我凝视在男权主导的符号框架下呈现出既斗争又妥协 的状态。随着节目的热播,‘‘语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言辞之间均体现出女性对容貌、身材、经济的格外重视,强 调女性不要依靠男人,要独立、坚强、自信等。“语录" 话语生产的潜意识中依然受到男权社会结构的影响,在深层 次上体现的是一种对于性别差异自然化和男权社会的认可。
五、反思
近年来,各类以女性为主要刻画对象的真人秀节目层出 不穷,刺激产出了新的女性文本与符号。《乘风破浪的〉以中生代女明星为主角,其对成熟女性的关怀值得肯定,但 其越发偏向女团风格的舞台表演与单一的评判标准让起初 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黯然失。从商业角度看,作为2020年 的综艺"黑马",无论是平台、投资方,还是女明星本身都俘 获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这场共赢无疑是成功的。然而节目后 续增长乏力,后期评审规则单一化、舞台选曲模式化、人物 造型低龄化等问题接踵而至,遭到观众的质疑。不难看出,
2〇21年第3期(总第1"期)|系岛俜搂@
相比传统大众审美式的女团形象,观众对真正成熟女性魅力 的展示更具期待,而节目前后女性审美价值的偏离造成了节 目的“美中不足"。我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这个带着女性主 义内核的女性选秀节目,最终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被圈在男 性审美的牢笼中?是因为女性个体样本选取的失败,还是节 目叙事话语设计的缺陷?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得弄清当前 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图景。
在消费主义和父系制度的合力霸权下,女性受到资本与 性别的双重压制。一方面,在资本逻辑下,<;乘风破浪的 〉复刻传统女团选秀赛制的选择深受选秀文化工业的影 响。然而不同于韩国、日本等国拥有成熟的选秀文化土壤, 国内女团选秀后续生长乏力,剑走偏锋的"大龄女团”注定 成为_次性消费品,而本职演员的女明星们也不可能抛弃主 业潜心女团事业,因此,"30+"的""只是这场资
本游戏 中被消耗的符号资源,获益者永远是资本的一方。另一方面, 在男性霸权下,〈乘风破浪的》虽然高举女性主义的旗 帜,但其对成熟女性形象的展示被安全地圈在真人秀娱乐主 义的框架中,没有超越此框架以外的与男性话题的实质性互 动。节目的女性主义话语是温和的,展示的更多是们安 慰流泪的男性评审等女性温柔母性的一面,未见对女性现实 困境的深入,更多关注的是女明星的事业危机,与现实女性 的生活相距甚远,而女星们也毫不掩饰参加此综艺的目的是 为了翻红,这档节目只是她们解决事业危机的跳板。
在资本与性别的压制中,资本力量对女性的压制最为暴 力也最为直接,而性别压制最为深远也最为自然。有人认为, 传统意义上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压制在消费时代已经逐渐削 弱,尤其是在经过了长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男多女少的社会 现实之后,性别压制已经明显让位于资本压制。1141事实上, 社会性别压制并没有减轻,反而润物细无声地被种植在了现 代人心中,已然内生化,因此人们常常忽略性别压制的问题。 女性并非天生下来就是女性,而是在长期以来社会文化的影 响下被建构成女性的。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男女价值观念和文 化习惯的长期浸染下,女性遵循着主流意识的规训,长期处 于‘‘自我监禁"中,对独立自主的追求与对男权社会的讨好, 通常会矛盾又微妙地结合在_起。现实中的大多数女性_边 积极地吸收了新媒体中碎片化的女性价值观,拥有一定的女 性意识,另一边又落后地处于‘'女人该如何如何"的传统价 值观中,身体乃至思想都深受父权制和消费主义的规训。正 如节目中以"女王”"霸气”形象出现的宁静在被问到期待和 怎样的合作时,也回答出"我要美女”,讲出“这
周韦彤 透视
么多娘 们"‘‘雄性的舞蹈”等男性视角用语。这些被广泛使用的用语 习惯实际上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暗含着性别偏见,当女性 同样使用着这种语言符号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巩固着性别歧 视,无意识地成为性别刻板印象的拥护者。1151
《乘风破浪的〉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 女团选秀模式,其闪耀的女性主义内核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 工业生产。节目将“” 一•词通过新的编码,利用新媒体不 断为这一形象增添附加值,将之异化为一个绚丽的消费符 号。我们需警惕,在市场导向的资本狂欢和父权枷锁下的审 美语境中,媒介对‘‘”形象的建构是资本为了吸引受众创 收经济的一种手段,现实中的大多数女性依然遭受着资本和 性别的双重压制。
作者简介:
王施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责任编辑:温华英】
[1]程晓萱.现代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媒介生产和意义建
构——以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为例[J ].理论月刊,2008(10) : 143-145.【2]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
趋势[J ].国际新闻界,2010, 32(06) : 123-128.[3] 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 ].国际新闻界,2007(11) : 51-55.
[4]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 ].郑克鲁,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2011.
[5] 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几国际新闻界,2007 (11) : 51-55.
[6] 刘小妮.女性文化镜像的一种建构——以《南都娱乐周 刊》封面为例U ].传媒,2020 (07) : 74-77.
[7] 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 ].新闻与传 播研究,2019, 26(05): 59-76+127.[8] 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 】.国际新闻界,2007 (11) : 51-55.[9】搜狐新闻.韩国一女子大学学生大规模点烛集会要 校长辞职[E B /O L ].http : //news .sohu /20160811/ n 463634259.shtml , 2016-08-11.[10] 腾讯网.“别害怕,来了”,具荷拉事出现反转, 引皮韩国女性游行! [E B /O L ].h ttps : Z 7new .qq / omn /20181010/20181010A 03FN 0.html  pc , 2018-10-10.[11] 娱姬电影.“春蕾计划”涉嫌作捐,谁来维护童们的权 益? [EB /OL ].https : //www .sohu /a /361288399_10025 8503, 2019-12-18.[12] 徐宁.章子怡、姚晨、周迅等女星声援被性侵女孩! “来了”,相信正义不会远吧[EB /OL 】.http : //w w w .shxwcb /423716.html , 2020-04-11.[13] [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M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45-46.
[14] 杜晓杰.偶像生产与消费时代的性别叙事[J ].名作欣赏, 2020(6) : 7-8, 12.[15] 徐智,高山.网络女性自治区中的性别歧视内化——自 媒体美妆视频中的女性嫌恶现象及批判[J ].国际新闻界, 2019, 41 (06) : 145-163.参考文献:1. 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 势[J ].国际新闻界,2010, 32(06): 123-128.2. 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 ].国际新闻界,2007 (11) : 51-55.
3.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 ].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 版社,2011.
4. 刘小妮.女性文化镜像的一种建构——以《南都娱乐周 刊》封面为例[J ].传媒,2020 (07) : 74-77.
5. 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 ].新闻与传播 研究,2019, 26(05) : 59-76+127.
6. 张雯,余红.平权的假象——媒体“剩女”形象建构的纵向 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7(05) : 60-65+46.
7. 丨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M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45-46.
8. 杜晓杰.偶像生产与消费时代的性别叙事[J 】.名作欣赏, 2020(6) : 7-8, 12.9. 徐智,高山.网络女性自治区中的性别歧视内化一自媒体 美妆视频中的女性嫌恶现象及批判[几国际新闻界,2019, 41 (06) : 145-163.东本待播2〇2〗年第3期(总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