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的实施进一步凸显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对高校如何做好新高考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尽快适应新高考大学生体特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从理论学习与意识提升、系统辅导与技能提升、多线协助与氛围营造等层面构建系统性的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工作路径。
关键词:新高考;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39-02
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
见》发布[1],以上海市、浙江省为首,多地先后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高考”突出学生规划意识和自主选择权,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未来规划,选择重点学
重生之犯错习内容,重视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及实践技能获取的衔接,力求发挥“立交桥”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新高考的实施进一步凸显学生学涯、职涯、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倒逼初、高中学校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同时也对高校如何做好新高考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和具体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高考的实施,大学生体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初步锻炼和加强,认知水平得到提升,规划能力得到凸显,在更加丰富多元和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开展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更应切实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新时代大学生,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变化
与之前的高考制度和政策相比,从国家层面出发,新高考将逐步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学生和高校的角度出发,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考试评价模式和招生录取模式的变化。
一方面,新高考将逐步改变原来“一考定终身”的考评模式,突出考生自我规划意识和自主选择权: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入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等多个考评类型,并将其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参考,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的机会,为有需要的学生增加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补考的机会;取消文理分科和文理综合考试,在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的基础上,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专业意向,自由选择计入总成绩的其他考试科目。
另一方面,新高考将改变原来“唯分数论”的招录模式,凸显考生学涯和生涯发展规划能力:逐步完善招生录取机制,施行统一招生、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等多种招录途径多元并行机制,进一步探索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方式,即以高考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及培养目标,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针对性使用办法;大类招生逐渐成为趋势,同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全面施行高考出分后再填报院校志愿的方式,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二、新高考对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提出进一步要求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衔接性
生涯辅导大师舒伯以年龄为依据,将人的生涯发展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3]。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求职择业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高校要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高校平台资源,指导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提高生涯发展规划能力。随着新高考的逐步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校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空间被扩大,这种空间的扩大,促进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的提升,但现阶段大部分的初、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仍处在对新高考的逐步适应阶段,一系列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也正处在加速改革的过程中,在这样的转折期,很少有学生能在初、高中阶段就接受到相对完整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高中生虽有规划意识,但缺乏规划能力,迫切需要在大学入学后能尽快获得系统性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和辅导工作,这对各高校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推动高校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做好衔接教育工作,握好新高考后续接力棒,真正发挥高校“服务育人”功能。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和舒伯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该理论指出,专业和职业选择不是特定时间点的单一事件,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面对高考改革,理论上学生虽然可以根据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大类专业进行学习,但如何教育学生将这种规划意识贯穿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并延续至此后的职业选择和职涯发展,成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种连贯包括指导学生形成生涯发展规划观念、完成个人认知和专业探索、完成对生涯发展环境条件的认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及实施方案、不断修正和完善发展规划方案等过程,形成可持续的、全程性的教育和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培养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不同的生涯发展议题分析和讨论,传授不同的生涯发展规划技能,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贯穿全程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三、新高考背景下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路径
(一)理论学习与意识提升
“理论指导实践”,大学生只有系统学习了生涯发展规划理论,才能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四个字网名
指导发展规划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剖析生涯发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获取最有用的资源,确定最佳路径,寻求最优解,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达到最终目标。“意识决定行动”,大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涯发展规划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主动谋划和自觉行动,这样生涯发展指导才能助益学生长远发展,发挥真正作用和最大效益。大学生在入学之初,逐步完成身份转变,慢慢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结合主题班会、个体访谈、课堂讲授等形式,就“自我个性特征与爱好特长”“专业兴趣与职业梦想”等展开话题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系统讲授生涯发展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生涯发展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生涯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宁静弟弟 (二)系统辅导与技能提升
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工作的关键任务是系统性提升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把阶段性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涯辅导过程,是切实提升大学生生涯辅导实效的重要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初期阶段,可以结合课堂讲授、个体访谈、网络评估等形式,借助一系列科学的个性评估量表,辅导大学生完成对自我个性特征和人格倾向的分析,完成自我认知;结合社会需求调研、典型案例分析、优秀校友访谈等方式解读
学科与专业前景,帮助大学生完成专业认知和环境认知。生涯发展辅导中期阶段,可以通过专业实践、岗位实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职业倾向,对个人能力和现有的职业素养进行客观评估,结合评定、评估结果制定个人发展方案和行动规划。生涯发展辅导的后期,可以结合访谈反馈、经验交流分享等方式,同步修正和完善生涯发展规划方案,逐步完成各阶段生涯发展目标。
(三)多线协助与氛围营造国际航空公司
高校应该充分应用线上、线下学生交流平台,以各类校园活动、各级党团组织活动为契机,将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和辅导工作深入其中。结合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將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借助党、团主题日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针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开设专栏,将各专业的未来职业去向、往年就业情况、新近招聘信息等资讯公布到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分享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相关求职技
巧,引导大学生养成规划意识,主动寻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综合能力。通过朋辈辅导平台和导师辅导平台,邀请优秀学生代表、优秀企业校友代表给新
网络游戏家族名生开设专业讲座、职业发展规划讲座。高校还应加强与大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家校互通,共同关注学生生涯发展,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协作,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导向,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岗位实习,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育人氛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