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实的理想之美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李佳航海陆
摘要:风流才子唐伯虎,作为历史上一位颇有话题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才华也许反而为众人所忽略。事实上,他的绘画种类繁多,功力深厚,特别是仕女画,不但体现出他深厚的文人画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当代也不过时,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极具感性之美。文章将从唐伯虎仕女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现象特征入手,再结合唐伯虎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爱情,他的人生理想等方面,来解读他的仕女画中美感呈现的原因。关键词:唐伯虎;仕女画;沈九娘;秋风纨扇图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位颇具传奇彩的艺术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由于唐伯虎名声太响,故事太多,所以大家可能忽略了他的艺术造诣,事实上,他是一位真正的人物画大师,并且,在仕女画上具有开创性的发展。在清代的画史著作《明画录》中,作者徐沁已经评论过唐伯虎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把他的画与前朝大画家钱选与同时期人物画大师杜堇相对比,董其昌跋唐伯虎的《梦筠图》称“娟秀姿态虽李龙眠复生不能胜此”(《大观录?卷二十》),可见,唐伯虎的人物画地位的确不俗。唐伯虎的人物画,风格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线条劲细,敷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风。如他的《王蜀宫妓图》: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以“三白法”晕染,突出了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整幅画施以浓艳的工笔重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唐伯虎的
另一种是画风,这在当时是一种革新的人物画风格,但事实上,作为审美对象而言,它的表达方式其实更容易被我们现代人所理解。这种画风脱胎于南宋院体画风格,兼有写实与写意两种方法。唐伯虎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参合使用,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颇具韵味。但同时,人物的衣着样貌又清晰美丽,形态端庄,看起来非常的打动人心。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牡丹仕女图》以及《李端端图》等。这种画风与传统院画的工丽相异,但胜在简逸高雅,且富有韵律感。画中的美女活灵活现,独具神韵,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就算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异常的美丽动人。这是种对女人发自内心营造出来的美感,使我们不禁联想到了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其实,我们现在所知的那些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实为后人杜撰的坊间传闻而已。从古代开始,唐伯虎那些莫须有的情感故事,便已在他的故乡苏州流传不少。最早的,有明末曲家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人们觉得“一笑”太不过瘾,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继而又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杂剧。在乾隆、嘉庆之后,苏州民间的评弹艺人口中常唱《三笑姻缘》、《三笑新编》、《三笑八美图》、《笑中缘》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明末写手冯梦龙所推出的原版剧本《唐伯虎点秋香》,从此,这段姻缘佳话流传千古。但据后人考证,秋香确有其人,她比唐伯虎大十几岁,但并非华府的丫鬟,而是当时的名妓。她与唐伯虎有过几面之缘,据说在她嫁人的时候,唐伯虎曾为她创作过一首诗。但除此之外,他们并无其他瓜葛。唐伯虎正真的,也是唯一的爱人,其实是后来他续娶的一位叫做沈九娘的苏州名妓。当时年近四十的唐伯虎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
地球上最稀有的动物
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在患难之中遭遇了他人生之中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红颜知己:沈九娘。九娘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夫唱妇随,以伯虎卖画维生,到也过得清幽自在。唐寅曾作诗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后来,唐伯虎与沈九娘喜获一女,唤名儿桃笙,三口之家,十分恩爱。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就在公元1509年,由于苏州洪灾,一家人的生活步履维艰,全靠沈九娘苦心撑持,但后来,九娘终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不久离世。佳人既已归西,才子也已无意续弦。两年之后,唐伯虎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人生,于是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从此终日以名山大川为伴,孤独终老。据说,唐伯虎的所有仕女画的原型,皆来自这位沈九娘。我们来看看他笔下的《牡丹仕女图》或者《嫦娥执桂图》,画中女子的长相姿态不仅漂亮,而且姿态尤其生动优美,极具风韵,丝毫没有呆板虚无之感,大概,九娘最美丽的模样在伯虎心中已经铭刻在心了。当一个人用绘画来抒发感情的时候,画面如果过于精细,动作如果过于局促,必定会阻碍情感畅快的抒发,唯有通过中国画中独有的写意用笔,情感的倾泻方能畅快淋漓,才能把这情感完全融入绘画之中。唐伯虎对感情的真挚与专一成就了他仕女画人物形象的真实动人,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他的人物画可能还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其实,除了对感情的专一与执着成就了唐伯虎的人物画风格以外,他自身的坎坷经历,也是形成他仕女画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唐寅(1470年—1523年),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
刘涛女儿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出生于商贾世家的唐寅,幼年便懂得刻苦努力,考取功名,加上自身聪明绝殊,文才极好,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1岁之时便能写得一手好字,且诗书画样样精通,青春年少时的伯虎春风得意,风流倜傥又狂放不羁。唐寅在16岁时便考中秀才,在29岁时更高中乡试头筹解元,为众多乡邻所仰慕。其友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铭》称其:“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可惜,就在唐寅以为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赏尽长安花”之时,赴京会试之际,却因同行的江阴巨富徐经科场受賄被累下狱。出狱后,唐寅被谪为浙吏,但他奋然拒绝为官,并以诗怒言:“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唐寅的妻子徐氏眼看他功名无望,遂与之反目仳离。后来,唐伯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看透了官场黑暗的唐寅,从此彻底放弃功名,寄情翰墨,以鬻文卖画为生。到了晚年,失去九娘的唐伯虎更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自号六如居士。从唐伯虎这一生的戏剧化遭遇推测,他也许和众多怀才不遇的文人一样,内心无比苦闷,所以选择情寄书画。如果当年曹植写《洛神赋》是为了以赋托意,表达他与帝王之位的无缘,以及胸中的无奈、悲哀与愤闷。那么,唐伯虎的仕女画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秋风纨扇图》取消了传统仕女画惯用的工笔设技法,而以水墨代之,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女子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此画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
明星小说集
彭昱畅 长大后就成了黄渤寞寂寥的感受。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气韵生动,而人物画的精髓在于传神写照。唐伯虎的这幅写意仕女画,非常巧妙而适当的把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的规则用在了人物画中,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少见的突破之举。从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可以推测,唐伯虎此画的用意在于:把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衰恩弛的故事,对照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来抨击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正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的衰怨,以及周围的萧瑟气象,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唐伯虎所经历过的那段人生。唐伯虎始终记得九娘的美貌,他的爱情热烈而专一;唐伯虎也和众多的文人一样,内心有一个完美的理想。唐伯虎把他的最爱与他的理想投射在了他笔下的美丽女子形象中,所以,他要用最美丽的方式来绘制画中的女子,这两种情感的混合让他的仕女画呈现出非常难得的既写意又唯美的气质。当唐伯虎提笔创作时,一种不可抗拒的精神,过滤掉一切的不愉快,一切的阴暗,一切的烦恼……把他的理想,他的希望,他的感性,他的真与善……融合在一起,在那个瞬间,化为一股灵魂,把他带入了一个为自己营造的超越现实物质的意境之中,凝聚为他的写意仕女画。现在,唐伯虎与他的那个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他的仕女画,深切的感受到他曾经的情感,曾经的起伏。画面的感性与美丽,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身份置换,重新去体验发生在他身上的点点滴滴。作者简介:何煦(1982.4--),女,重庆,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