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瑞翁体: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他的诗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狼和鹿的故事
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普罗旺斯抒情诗:
(1)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2) 普罗旺斯所所抒情诗受民间诗歌影响较大,主要是写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故事。
(3) 最著名的《破晓歌》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制度的特。
文艺复兴:是指从十四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末之间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和利用希腊罗
马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次斗争。人文主义是其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流浪汉小说:西方常见的小说模式,即一个出生下层的主人公,自述其丰富多彩的一生;它的各个生活片段构成一个个插曲,引出了各类人物;这些插曲连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全貌。16世纪西班牙的《小癞子》被视为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接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题材不断扩大,技巧也更趋成熟,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人物是马洛。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社会的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的平民社会”侍宣如,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包括情节的生动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生动丰富,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为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三一律:“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即情节一致,地点一致,时间一致(二十四小时)。它可以使情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感染力强;但过于强
调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影响剧本反映真实的广度和深度。
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哲理小说:也称启蒙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
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
市民剧:又称正剧,是18世纪启蒙文学的又一高潮,在50年代因狄德罗等人确立启蒙戏剧理论体系而在全欧洲迅速发展。主要观点有: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建立悲喜剧结合的正剧;戏剧应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达到教化观众的目的;戏剧要描写现实,情节要真实、自然;戏剧应以等三等级为主人公,语言要散文化。代表作家有狄德罗、博马舍和莱辛等。
新凤霞张少华
狂飙突击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学运动,它发生在18世纪70-80年代,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而得名。这个运动的要点有四:一是否定现存封建社会,提倡“回归自然”;二是提倡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统一;三是推崇天才, 要求个性解放,认为天才是不受任何束缚,不模仿别人,而且有能够影响别人的创造能力的自由人;四是强调感情的作用,认为感情可使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代表人物有年轻时代的席勒与歌德。
“拜伦式英雄”:它是用来概括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以《东方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的主人公,他们一方面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忧郁、孤独、悲观,脱离众,始终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难逃悲剧命运。这些人物形象因与作者拜伦的精神气质相契,而被称作为“拜伦式的英雄”。
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三人都在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而且都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都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来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创
作与审美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强烈的美丑对照,就可以使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就把所有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人生三课”: 出自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指的是外省青年拉斯蒂涅经过伏脱冷的被捕鲍赛昂夫人的出走以及高老头之死,从而彻底认清了社会的金钱本质,抛弃良知,走上了政治野心家的道路。通过“人生三课”达到对社会金钱化、功利化的批判。
“一派出的小说家”, 指19世纪40-50年代崭露英国文坛的作家。其中有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他们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通过细致逼真的描写,提示劳资矛盾,关心“小人物”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被马克思称为“一派出的小说家”。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小说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统称“威塞克斯小说”。这些小说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冲突。代表作有《苔丝》、《卡斯特桥市长》、《还乡》、《无名的裘德》等。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塑造的一系列青年贵族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接触到启蒙思想,不满于俄国现实,但又因为这个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脱离众,不到出路,缺乏行动的力量,因而情绪悲观、沮丧,变得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主要有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等。
“自然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领袖为果戈理,理论倡导为别林斯基,主张文学创作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社会现实,揭露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
复调小说: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时提出的,是指一种由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声音组成的全面对话的小说,小说中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声音,而是存在许多种独立的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关系,
所以又称“对话”小说。这种小说对于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和改变人们的艺术思维,创造出新的思维与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
托尔斯泰主义:指的是托尔斯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他的一系列的社会改良主张,在对沙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的同时,又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宗教的博爱思想。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分析特点的理论概括。托尔斯泰的创作一向以精湛的心理分析著称于世,他根据心理描写的动态表现原则,特别擅长细腻地表现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社会问题剧”怎么查看隐藏文件:易卜生创立的戏剧种类,是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战斗性。代表作《玩偶之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