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故事谈生态文学
追光吧未删光郑爽镜头作者:李青松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9年第02期
追光吧未删光郑爽镜头作者:李青松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9年第02期
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闹野兔。
陕北退耕还林后,野兔多得成灾。大白天就能看到它们蹭蹭跳跃的身影。当地朋友说,白天看到的是一只,晚上就能见到一。许多沙棘、柠条、山杏的幼树都被兔子啃了。它们专门啃根部和根部以上的部位,经野兔啃过的幼树就很难活了。
光是吴起县,遭野兔啃噬的树木占退耕还林总量的三成以上。
明星出丑照 野兔一度令吴起人既喜且忧。喜的是,野兔多,说明生态正在恢复;忧的是,退耕还林的树被野兔大量啃噬,会导致新的生态失衡。
北京林业大学一个课题小组曾在吴起做过一项调查,在退耕还林工程区,每1平方公里就有41只野兔。“兔子把吴起日塌咋啦!”(祸害、糟蹋的意思)有人就开始下铁丝套子,一夜能套野兔一二十只,拿到银川去卖,一个冬天能挣上万元。
不仅仅是吴起,兔灾几乎成了西部各省的共性问题。有报道说,宁夏、内蒙、甘肃黄河两岸及山區一带野兔泛滥,不仅对新栽的树苗和种的草带来威胁,也对田里的青苗带来极大危害。《人民日报》发了内参,惊动了中央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在延安还专门召开了一次野兔野鼠防治工作会议,把全国各地的专家请来,开动脑筋献计献策。讨论时,有“化学派孙静雅”,有“生物派”,有“派”,有“不作为派”……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争论得相当激烈。
“生物派”主张:不能投药,毒药会把其他野生动物也一同毒死的——这等于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生出了另一个问题。再说,服毒后的野兔大批死亡,横尸荒野,容易产生疫情。应训练一批“细狗”米勒出柜(关中一带有种狗)或者引入猎隼,追捕野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