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文言文简评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高考真题文言材料: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陈山外星人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第二部分、高考真题文本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五个有功的人,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张孟谈说:“晋阳城的解围,高赫并没有大功,如今成为受赏的第一个人,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城之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我的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样子的,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先奖赏他。”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那善于赏罚的人,百官都不敢侵犯职权,臣都不敢丧失君臣礼节。君主在上设置了他的法则,而臣子在下就没有奸诈的念头。像这样,那么才可以称为是善于赏罚。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掌握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也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证明襄子失于惩罚。做臣子的,谋事有功就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襄子却赏他,这是失于奖赏。做臣子的,参议政事有功劳的就奖赏。如今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赵襄子就奖赏他,这是错误的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啊。
材料二:
有个叫武臣的陈郡人,对子鲋说:“韩非树立法制,他与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来
探究他们言论的含义,比较它们的区别,发现在历经时代变化而能长久流传,在遏止奸邪、规劝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而孔子也不一定是全部正确的。韩非子也是当代的圣人。”
子鲋回答道:“如今的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天的顶点;说低深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必定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高明。他们想以此让愚昧的民众相信自己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像诸子那样的书,它里边的内容都是这样的。(其中有关我祖先孔子本人的记载,)请听我简略的说其中的一小部分,请您仔细分析它可信不可信。”
武臣回答说:“好的。”
子鲋说:“从前韩赵、韩(魏三家)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举行封赏,首先赏赐无功之臣(高赫),然后才赏赐有功之臣。《韩非子》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做得很对’,引孔子的话为自己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所说的,看起来和孔子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实际上却是虚假之言。怎么样来证明韩非说的是假话呢?我的祖先孔子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公元前476)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三
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领齐国军队救郑而反。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道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距时间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把两件事情合为一件事情来说,竟然没有丝毫惭愧的意思。由此可见,世上那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因此,我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现在你立起尺表来测量天的高度,竖起一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的深度,昧于大道而不知省悟,相信虚妄之说而怀疑圣人,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第三部分、高考真题及解析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答案:C E G
enzo lin解析:
这道题,在形式上予以创新。这个创新的背后是,对语意的准确理解。官方给出的评分解释是,第10题文言文断句无法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标点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决不能断”“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做出正确取舍。
就这道题,具体说来,主要是根据语意和固定结构断句。
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就是韩非的书里说,其后应紧跟的是说的内容——“夫子善之”。“韩非书”此名词后,不能断;“云夫子”更是不成话,绝对不能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倒是可以断的——当然,题目没有这样出——不断则更佳而已。查看材料一《韩非子》原文,确实有孔子的赞誉语,故“夫子善之”做所“云”的内容,是有文本依据的。“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成句,语意完备,结构完整,“善之”后 “非断不可”。
“引以张本”,查材料一,韩非子确实引用了孔子的话,然后对之加以责难驳斥,即“然后难之”,故“张本”与“难之”为两个前后相继的独立行为,此两个行为之间也是“非断不可”。最后一句,“岂”是疑问句句首虚词,引出固定结构的反问句,其中间断“不能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对爸爸说的话 简短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答案:B
解析:本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A、B两项与统编教材中内容衔接,C项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得出,D项与现代汉语常用语相比较。
探险之旅作文五年级500字具体地说,A“襄子围于晋阳中”之“围”,到底是不是被动,就要在语境中寻依据。其后有“出围,赏有功者”,可以推知,襄子是被围困,是被动的,而非主动地包围人家,否则其“出围”(即突围——突出敌方重围)也无从谈起,更没有必要提及奖赏帮其脱围的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语出《孟子▪告子》为统编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文
名句,意为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B项“遏奸劝善”之“劝”,为习见词,与《劝学》之“劝”同义;此处,“奸”“善”语意相反,“遏”“劝”动词指向也相反;“遏”为阻遏、阻止义,“劝”当然是勉励、鼓励义。《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之“劝”,也是勉励,整句意谓,不能不去鼓励爱别人。此两个“劝”实为语义相同。
C项,对“具臣”的理解,命题者已经解释得非常明确,而且把推断的过程都展示出来了,即因此词与下半句中的“有功”相对,肯定是无功之人,也就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摄影专业D项“信诬说以疑圣”中的“诬说”之“诬”,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可以理解为“诬蔑”?从材料二可以得知,韩非子把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发生的事情,凭空赖到孔子身上,确实是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妄说。“诬蔑”在现代汉语中,意为捏造事实,诋毁别人名誉。
刘雨昕是男是女这道题目考实词含义及文化常识解释。既链接统编教材的典型句子,也接轨现代汉语相关词汇,要求在教学中特别留意古今异义,特别是意义微殊而非迥异的异义现象。对初中学段的经典的文言文语段,尤其是先秦的文本,学生也应该比较熟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