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徐州段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雷悦,黄天爱,韦雯,徐欢﹡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京杭大运河作为活着的遗产,它是古人与大自然相互成就的产物,直至今日,它依旧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作用。徐州作为重
要的门户城市,大运河穿境而过,周边河湖纵横,遗产丰富,文化价值极高。本研究探讨了在历史性运河复兴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营建自然生态风景林,引入农业景观;融合休闲旅游、生态功能、健康养生、科普健康教育等功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关键词:京杭运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建设更加符合自然与社会环境、更具地域文化特的景观空间,使人们更加透彻地认识运河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促进文化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保障[4]。
1现状分析1.1护岸
运河贾汪段两边普遍为浆砌石挡墙,现状老化严重,部分存在裂缝问题。在部分建成的公共绿地一侧,护岸为新建的混凝土挡墙,相对安全稳定,但缺乏亲水互动功能。总体来看,这2种护岸结构稳定,耐久性强,抗冲能力强,防渗性能好,可较大程度增加河道过水能力,但景观效果差,将土壤和水体隔离开来,破坏了生态环境,且透水性较差[5]。1.2水质
贾汪段的京杭大运河仍然承担着航运的功能,在大吴街道段,有不少运输货物的船舶停留在各个码头。除此之外,河流沿岸分布着许多工厂。船上的生活垃圾、废弃油料和附近的农田化肥、工业废水经常随意地排入运河,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河面浮萍滋生。1.3绿地
纵观该段的大运河,建成的较完整的公共绿地很少,沿岸大部分都是农田和工厂,人流量小,绿地难以发挥游憩功能。就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绿地内部缺乏人工管理。少部分建好的公园绿地,对岸却是一片荒芜,尽管部分绿地已经修建完成并开始使用,但园内很多植物的养护管理仍旧不到位,暴露出很多问题:地被植物缺少,地表裸露,一些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杜鹃和香樟等在徐州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不良,部分植物因长期不修剪而形状各异。1.4交通
运河沿岸的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步行交通。外部交通将城市与滨水空间联系起来,增加运河沿岸的可达性。内部交通形式包括滨水空间内的休闲交通道,即人行散步道及水上交通[6]。但在贾汪段,城市交通系统与滨水绿地联系不紧密,绿地道路规划缺乏直观的指示标志,没有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不方便外
根据最终提交的《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申遗名单中共包括132个运河遗产点和43段河道,其中遗产点有65个立即列入项目和67个后续列入项目;河道有31个立即列入项目和12个后续列入项目。江苏省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2/5)、流经城市最多(8座城市)、遗产最丰富的省份,共有25处遗产点和13段河道遗产被选入立即列入项目,24处遗产点和3段河道遗产被选为后续列入项目。与世界上不少申遗成功的运河已经完全丧失了航运功能不同,现阶段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更是一条集调水、运输、灌溉、行洪等于一体的在用水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徐州地处汴泗两水交汇之处,周围河湖纵横。徐州市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869.9mm ,平均相对湿度71%,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1]。京杭大运河徐州贾汪区河段处在华北平原与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贾汪区因煤设城,煤炭开采一度成为贾汪区的支柱产业[2],是该地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贾汪区地貌产生形变,地面塌陷损毁严重。随着海陆空运输行业发展,运河不应仅仅发挥航道运输的作用,将运河与景观结合建成河流生态廊道具有重要意义[3]。
通过对大运河徐州贾汪段的实地考察,挖掘以大运河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遗存,思考顺应徐州贾汪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绿化脉络,生态化设计运河滨水景观,在绿地景观中探索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设计表达策略,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传承运河文化遗产的
历史记忆,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910320143Y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231)。作者简介:雷悦(199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通信作者:徐欢(1984-),男,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十大恐怖电影。
现代园艺2021年第9期
8
8〇
初中生作文来人流停车。供人们休闲运动的绿地距离居住区较远,绿地面积与实际使用人数不符。
1.5功能分区
徐州京杭运河周边多为农田用地,居住区多为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杂乱,国道沿线多有商业用地,在各个村庄中心地区有幼托、学校等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多集中在微山湖南边的围合区域内,生态防护用地在各级国、省、县道周边沿线。由于各方面统筹规划不一致,滨河段的码头、绿地、工厂、农田、居住区混杂,功能混合,滨河段观赏性差。
2设计原则
2.1整体性
李若彤资料调查范围内的运河有很长一段北岸是贾汪区,南岸则属于铜山区。因此,在整体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和变化因素,应该站在2个区甚至整个城市的角度规划滨水区。
2.2生态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正面临着新的更严峻的挑战。不管是面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处理人地关系矛盾问题,这都需要设计师们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角度,在传统思维之上,追寻新的理念和新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情况,可以引入农田景观,打造出生态性与景观性兼备的特滨河景观。
2.3文化性
各地的人文风情、宗教民俗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这也就造就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而景观设计应具地域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点,将其设计进景观之中,进而可引起游览者的共鸣[7]。
2.4亲水性
人有天然的亲水性。人们逐水而居,人无水而不活。因此,在设计运河景观或滨水景观时,需要考虑人们的亲水性要求。
3方法措施
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3.1打造旅游风光带
徐州运河周边景点现存有窑湾古镇、王杰纪念馆、桃花岛公园、沙沟湖水杉公园、西翠园公园、大黄山森林公园、青山公园、徐州驮蓝山汉文化遗址公园、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以及台儿庄湿地公园等。窑湾古镇与邳州运河将城镇发展与运河文化的发展充分地联系起来,临河不远处就是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因此在设计运河景观时,也可考虑规划整体贾汪区的旅游风光带,将运河景观和湿地公园作为整体考虑,规划设计出整体性的景观,从而加速发展运河徐州段的旅游业,再现“魅力徐州”。
3.2将徐州地域文化融合到运河景观带中
四季分明、多山多水、双河交汇之地,造就了徐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鉴于贾汪段运河沿岸有很多的码头,每天都有不少货船在此停靠,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可以借鉴船的造型,使滨河景观更生动活泼且具独特性。彩表现上,就徐州而言,朱、青、绛三更能代表其文化特和渲染环境氛围,从而与游览者产生共鸣[8]。还可以通过提取特文化元素,将文化转化为特的景墙、亭台、雕塑、桥、漏窗等构筑物和小品或铺装表现出来。
3.3建设植物缓冲带华晨宇的女朋友
设计师可在滨河沿岸设计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带。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强调公共空间的使用、交通的便利、功能的多样以及滨水景观的生态性和亲水性,从而营造出吸引游人进入的优质休闲区。大量运用徐州本地的乡土植物,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木本和地被植物按其植物观赏特性和品类习性进行立体式种植。
主要方法包括循环式水生植物处理和径流过滤式水处理。循环式水生植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富氧环境下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来分解污染物中的有机成分,植物选取中应主要选取代谢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水生植物,如绿藻、睡莲等。径流过滤主要通过水生植物截留和降解污水中的颗粒状和絮状沉淀物,则需要选取那些茎叶粗壮并且较短的如眼子菜、芦苇等水生植物。
3.4打造滨水生态湿地海绵
生态湿地对于水质的稳固提升的机理非常复杂,需要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应当尽可能保持原湿地系统的原生植物的丰富性。海绵带可以缓冲河水侵蚀、净化水质、生物栖息、提高生活空间、创造经济价值、创造高品质娱乐休闲空间、贯通沿河交通,形成滨河风景廊。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运河两侧滨河景观带的景观建设以及运河遗址文化保护等问题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相关领域还缺乏具体完善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当前应该挖掘以大运河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遗存,生态化设计运河滨水景观,在绿地景观中探索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设计表达策略,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传承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建设更加符合自然与社会环境、更具地域文化特的景观空间。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运河贾汪段的实地考察与分析,根据整体性、生态性、文化性和亲水性的设计原则,提出打造旅游风光带、地域文化融合、建设植物缓冲带和打造滨水生态湿地海绵带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保护措施,从而使运河景观带在满足运河沿岸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延
2021年第9期现代园艺
89〇
和传承徐州地域文化,进而实现运河徐州段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
(收稿:2020-10-29
[1]李德生,曲繁,徐欢.京杭运河徐州段河道生态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7(11):129-131.
[2]李雪.基于RS 和GIS 的贾汪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3]曾依妮.江汉运河两侧滨水景观带研究与设计[D].长江大学,2019.[4]郜瑞东.京杭运河景观带设计规划研究[J].河北农机,2020(03):54.[5]李志华,孙兆地,马鑫,等.徐州市奎河硬质护岸生态化改造方案研究[J].人民长江,2020,51(S1):61-65.
[6]臧晶.城市滨水绿地道路交通系统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7]李红,徐欢,吴文霞.京杭大运河徐宿段堆沙场遗址景观优化设计[J].北京园林,2017,33(01):8-14.数字含义
[8]于洋.地域文化在运河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新形势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进展、问题及建议
赵则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分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新形势下海绵城市已逐步发展成为解决我国“城市病”和突破城镇化发展局限的创新技术手段,得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可、支持和大力推广。但我国海绵城市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本研究从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入手,系统梳理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在理论政策、生态技术途径、应用实践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深入剖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规划碎片化、理解片面、操作僵化、技术力量和生态评估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分别从规划、宣传、技术、监管、评估等多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关键词:新形势;海绵城市;国家战略;问题;建议
设施途径[7]。2004年,深圳市最先引进了低影响开发LID 理念,率先开始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独特气候条件下的规划建设中进行新模式的探索[8]。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在深圳举行,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研究方向作了明确指示,即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对海绵城市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梳理。2015年,我国《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意见指出要建设海绵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绿发展理念,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自此,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从盲目借鉴逐步转向本土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也更加理性和成熟。
1.2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技术途径
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生态问题是海绵城市建设时刻要重点考虑的对象[9]。由于我国类似海绵城市这样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许多研究学者最初都借鉴国外的LID 等理论并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基础,对我国海绵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10]。《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的出台,在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我国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日趋成熟,无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已从简单的用地规模扩张、人口快速增长逐步向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变[1]。然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早期因时代、观念局限和科技落后等原因导致的“城市病”问题却日益突出[2],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城镇化工程设施建设,使得城区不透水地表面积进一步增加,原有的自然水循环机制和城市水生态遭到破坏,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越发严重[3];另一方面,传统的“灰设施”排水系统缺乏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功能,以致在应对极端环境和自然灾害时许多城市面临“弹性”不足,出现严重内涝乃至内涝与干旱并存现象,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4-5]。这些城市与环境矛盾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城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海绵城市作为中国智慧与国际雨水管理理念融合后的话语创新,成为我国解决“城市病”问题、落实生态文明、践行绿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可、支持和大力推广[6]。鉴于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和相关研究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总结海绵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借鉴。1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进展
1.1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政策发展
2003年,我国学者俞孔坚等最早提出“绿海绵”理念,并提出了建设综合解决城乡水问题的生态基
础现代园艺2021年第9期
9
0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