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春季钓鱼技巧    摘 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之后的内容。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都与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相关,尤其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始终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通过复习和探究,采用师生互动等手段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各概念,最终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
新四小花旦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形容高兴的成语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册“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学习生态学的基础,是从宏观上理解生物学的关键。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要会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点和难点,物质循环也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准确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前提。
    学生刚刚学完必修三的第四章种和落,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不难,但学生在分析生态系统成分时容易忽略非生物成分和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的微生物。由于存在以上普遍问题,学生在理解食物链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
热血无赖配置要求高吗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去狐臭的小窍门    知识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及其与食物链的关系。 qqjifen
    能力目标: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网,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重难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的写法。
    三、教学思路及过程
    课前下发导学案,以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的目的,也可以在课前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依次引出个体、种、落和生态系统,这目的是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由此通过进一步提问也可以引出生态系统的定义,这样就通过复习和师生互动,完成了新课的导入和生态系统概念的教学。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分类,学生通过多媒体自学即可。
    本节课第一个教学重难点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成分,教师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除生物外池塘中还有哪些成分?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吗?池塘中各种生物都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归纳出池塘中生物和非生物的代谢特点,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通过递进式问题,引领学生思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又提出了以下问题:植物一定扮演生产者的角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同样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但学生受限于知识面,想给出完整的答案较难,因此教师又可以及时总结,给出结论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突破重难点。这三个问题是对生态系统成分的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完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学生不难总结出各成分的作用,由于各成分在作用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所以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节的另一个重难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师展示教材各成分关系图,通过虫、鸟和植物的捕食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的写法,并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书写结果。学生的误区主要集中在阳光和分解者,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纠错,最后总结出正
确的写法。学生观察教材的图示也不难发现,消费者存在上下级关系,由此引出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的概念。这一环节是最能体现本节课设计思路的,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通过对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的比较学生不难发现二者并不重合,这样通过比较记忆让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通过错综复杂的食物链的图片,让学生建立食物网的概念。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最终成功突破了第二个重难点。
    最后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为什么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一般都不超过五个?目的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铺垫。
    四、教学反思
    优点: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看到生态系统的本质,从而总结出组成成分。过渡时注重教学内容的联系,承上启下,衔接自然,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问题设置注重逻辑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也理解了概念和概念的内在联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思维。
    改进和提高:尝试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导学案,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