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读懂《春江花月夜》了吗:从诗歌结构到文学史意义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歌。谢朓曾经对沈约说,好诗应该“圆美流转如弹丸”(见《王直方诗话》),以这个标准来看,《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一首好诗。王闿运说它“孤篇横绝”,闻一多谈到宫体诗时称赞它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很多人都知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它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春江花月夜》应该如何欣赏?在结构上,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把这首诗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景与人生,后半部分写相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以四句为一解,可以分为九解。这种观点如今仍是主流,葛晓音把《春江花月夜》视作由九首七言绝句连接而成的长篇歌行,高云光认为全诗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叶相同的韵。吴小如把这九个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前两节为起笔,再两节点明永恒主题,再三节写游子思妇,最后两节渐趋结束。在对诗句的理解上更是众说纷纭,读读程千帆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就知道历代研究者们的莫衷一是。
我们完全可以把《春江花月夜》读得更透彻一些。笼罩在《春江花月夜》上的迷雾,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和文本细读来抹去。
(一)江、花与月:《春江花月夜》的意象
张若虚留下的史传记载极少,生平事迹难考。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等合称“吴中四士”。他所留下的诗篇只有《春江花月夜》和闺情诗《代答闺梦还》。他写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其实是陈代所制的乐府新题,包括陈后主在内的许多人都写过。因此,《春江花月夜》是陈朝传下的一类题材固定的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七首《春江花月夜》,作者分别是隋炀帝(杨广)、诸葛颖、初唐张子容、张若虚和晚唐温庭筠。温庭筠是晚唐诗人,暂且不论,我们先读一下其他作者的作品。
隋炀帝(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映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诸葛颖:
张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张子容:
乔 布莱恩特林花发岸口,气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从这五首诗可以看出,第一,在陈朝时,《春江花月夜》可以配合音乐演唱,它的形式是固定的,按照隋炀帝和诸葛颖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原本的句式是五言四句;第二,作诗时必须紧紧围绕题面“春江花月夜”,把题面的意象做活。以上五首诗歌中,诸葛颖和张子容的两首诗中都只含“江”、“花”、“月”三字,有两首没有“春”字,有三首没有“夜”字。隋炀帝的一首诗中虽然没有“江”,但有汉水和湘川。也就是说,《春江花月夜》必须描绘的意象是“江”、“花”、“月”三类。第三,题目中“春”和“夜”所起的作用,吴小如认为有“月”即有夜,“夜”原本就无需点明。题目中的“春”是季节, 是总背景,是表时间观念的大范畴, “夜”则为表时间观念的小范畴。这种理解方法也对,但更应该这样看待:“春”和“夜”虽然不是诗题主要意象,却通过季节和时间的限定,树立了悲愁、哀思的整体情感基调,这正是陈朝宫体诗的创作趣味,因此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抨击南朝文学“情多哀思”。
“江”、“花”、“月”是对表达意象的要求,“春”和“夜”是对诗歌情感的要求,正是从这两方面,《春江花月夜》成了一个比较狭隘、僵化的“命题作文”。此时可以继续研究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宫体诗的突破问题。为了便于参看,原诗附录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文清简历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几类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职业大厅资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干加偏旁组新字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每四句为一小节,可以分为九节。曾智安指出这九节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一节都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场景。这九个场景,我们可以概括为春江月明、月照花汀、空中孤月;长江送流水、楼中相思、月光遍照;雁飞鱼跃、落花说春去和落月摇情。
为什么要梳理每一节的主题?因为《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层次就在主题之中。对这种长达三十六句的长篇诗歌,诗人在创作时必定会仔细设计出层次清晰的总体结构。对读者而言,不理清结构,就无法体会到诗人的原意,更谈不上真正读懂这首诗歌。
可以发现,这九节中的每一节,虽然常常同时咏江和月,偶尔还江、月、花共同出现,但要表现的核心场景还是有侧重点的。比如第一节“春江月明”, 其重心在江,要表现的是“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意象,第二节,其重心在花,要表现的是月光下的花林意象,第三节,其重心在月,要表现的是“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象。第一节到第三节,分别构成了对“江”、“花”、“月”的咏叹,可以视为一组。
那么,可以把第四节到第六节、第七节到第九节视为第二组、第三组吗?
可以。月是贯穿全诗的主要意象。第一组的三节咏叹月升,首节明月升起于春江之上,次
节照见江中的花汀,尾节月亮慢慢升入天中,孤悬夜空,这是第一轮江、花、月。第二组的三节咏叹月中,首节大江空流,次节以楼中妇人代替花,如花美眷只能独处楼中,尾节月在妇人身边徘徊,这是第二轮的江、花、月。第三组的三节咏月落,首节月华难逐、鸿雁难度,只有大江中鱼跃成文,次节梦见落花,引起愁绪,尾节落月摇情,这是第三轮的江、花、月,也是春江花月夜的最终结束。由月升、月中而月落,反复咏叹不同阶段的春江花月夜,这是一个非常整齐、互相照应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