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白百合的儿子多大了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 )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父亲2023年是几月几日对曰:“杨幂怀孕拍戏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eng)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另有两说:1.“以”作“因为” ,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2.“以”作“停止”,(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伤感歌曲(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
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而今安在哉?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这等。再如: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奚以”即“以奚”) 《逍遥游》
孙燕美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3.固定的宾语前置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夫晋,何厌之有?
惟命是听 (成语)
惟 《冯婉贞》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
……之谓也(说的就是……呀);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中国神话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