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师版科学八年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行为 第3课时
学科
干露露和苏紫紫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动物的社行为。
2.了解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重点
社行为的特点
难点
迁徙和洄游的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秋日的一天,一片临河的草丛突张卫健 宣萱然起火。此时蚂蚁已经走投无路。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你拉我,我拉你,紧紧抱成一团,很快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越滚越快,冲向火海、冲下丘陵,冲进重获新生的小河。
可见生物之间用体的力量战胜了灾害。
本节就来学习与体有关的行为。
互质数是什么了解集的意义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社行为
营体生活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昆虫、鸟类和哺乳类中的某些类,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行为。
蜜蜂的体
蜜蜂的体中具有蜂王、雄蜂、工蜂等。它们在蜂中既各司其职,又有合作,共同维持体生活。
工蜂:蜂中数量最多的个体,是雌蜂,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生殖。工蜂负责蜂内各种工作,如照顾蜂王和幼蜂、采集花粉、清洁跳巢、保卫蜂等。
雄蜂:一个蜂中一般有几只、数十只雄蜂,主要任务是和蜂王交配,完成使命后就死去。
蜂王:一个蜂中只有一个蜂王,蜂王是蜂中唯一能产卵的雌蜂,在蜂中担负着产卵、繁殖后代的任务。
灵长类的体
在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的哺乳动物中,有不少种类过着体生活。它们体内具有严格的等级。如猴中,各成员一般同吃、同住、同行,家庭成员之间还会相互帮助打扫卫生,但又各有分工。猴王是猴是的“首领”,“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当危险来临时,负责整个社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平时还设岗放哨,看到敌人来袭,便发出尖叫声,为猴报警,共同保卫体的安全。
白蚁的社会组成,有好几个地方不同于蚂蚁:首先是白蚁的成熟蚁后个头特别大,腹部比蚂蚁蚁后臃肿得多,几乎没法自己爬行,成了纯粹的产卵机器。白蚁的雄蚁也不是交配完就挂掉的短命鬼,而是会有一只跟蚁后结为长久夫妻,一同生活,号称“蚁王”。蚁王体型比普通工蚁肥大得多,但远没有蚁后那么臃肿。许多种类的白蚁中,还有一些未完全成熟的生殖蚁,如果蚁后、蚁王遭遇不测可以随时顶替。
视频:狮的社
在蚂蚁的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所以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观察蚂蚁的社行为
蚂蚁有明显的多态型现象
①蚂蚁的体:蚂蚁为居性昆虫,有明显的多态型现象,包括雌蚁、雄蚁和工蚁三种不同的型,有时还有由工蚁变形的兵蚁。雌蚁负责产卵,雄蚁负责与雌蚁交配,工蚁负责蚁巢的各种工作:采集食物、打扫卫生、照顾幼蚁等,兵蚁则专司蚁巢的保卫。
②实验:中蚁巢附近放一只死苍蝇,观察蚂蚁是如何搬运苍蝇的。
通过观察我们会看到哪些现象?
【现象:搬运死苍蝇的是工蚁。蚂蚁依靠气味传递信息,在蚂蚁爬行经过的路上,会留下气味,其他的蚂蚁会沿着气味行走,因此,蚂蚁总是行走在同一路线上。当大蚂蚁共同往蚁巢搬运食物时,如果用镊子夹住一只蚂蚁,可以发现蚁四散逃开。因为被夹住的蚂蚁向其他蚂蚁传递了有危险的信息。】
象是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聚集起来,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呈“人”字形排列。“头雁”的翼在空中划过时,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使排在其后的雁节省体力,利于长途迁徙。
水牛、狼等也是社行为的动物。
集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适以及生存条件的适应。
动物靠体力量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有效地保证物种繁衍。
具有社行为的动物都是居在一起的,形成一定的组织,它们之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工,甚至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等级。
视频:节律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
有些生物大约每隔24小时就出现一次周期性节律,这种活动、生理机能与地球的昼夜相联系,称为昼夜节律。
生活在潮间带动物的活动规律,大多与潮汐规律相适应。
有些生物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的行为称为季节节律。
二、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1)迁徙行为
①概念:鸟类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更生活地区习性,叫做鸟类的迁徙行为,这是鸟类对环境改变的一种积极反应。
②候鸟: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为候鸟。
拓展  留鸟
不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为留鸟。它们一般一年四季在某处一地区生活,如麻雀、灰喜鹊等。
大雁、丹顶鹤、大天鹅、白鹳、家燕都是常见的候鸟。
视频:角马的迁徙
柳真资料哺乳动物的迁徙
哺乳动物也有迁徙行为,有时迁徙的原因是寻食物等。如象、羚羊、斑马、角马等。
(2)洄游行为
①概念: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体迁移活动,称为洄游行为。
②特点:具有洄游行为的鱼类在海洋中度过生命的大部分时间(2~3年或更长),进入繁殖期后,就本能地离开大海,到内陆河流出生地产卵。
③大马哈鱼的洄游行为
大马哈鱼生于江河、长于海洋,是一种著名的洄游性鱼类。它们在海洋中生活几年,达到性成熟后,便纷纷集聚在一起,然后离开海洋,进入江河,进行大规模的远程洄游,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繁殖后代。
④中华鲟的洄游行为
中华鲟是我国特产鱼类,每年9~11月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它们从东南沿海上溯到长江上游,寻产卵场所。生殖过后,大鱼和幼鱼又沿长江顺流而下,回到长江口觅食,中沿海生长直至性成熟。
动物通过各种行为可以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利于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繁殖后代等 。
鸟类的招引和鸟类营巢、繁殖行为的观察
①巢箱的制作: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板块百度为1.5~2cm,巢箱的大小一般为22cm×12cm×12cm(立式)或28cm×13cm×(12~15)cm。出入口位置在顶部1/3处,口呈圆形,口径为3~4cm或再大一点儿。箱盖木板不必刨光,外面可涂些与树干相似的颜或泥土。制作好的巢箱内可放少量稻草。
悬挂巢箱的时间:秋季9~10月,春季2~3月。开春季节是大量候鸟和留鸟巢、营巢、孵化的阶段,所以在这段时间持剿最好。
③悬挂巢箱
a.选择悬挂点。根据被招引的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本地林木分布情况,选择向阳和避风的悬挂点。有的悬挂在树林边缘,有的悬挂在林间空隙处,有的悬挂在行道树或宅边树上等,按25~50m间隔悬挂一个巢箱的原则,选好悬挂点后,做好记号。
b.悬挂。悬挂巢箱的高度通常距离地面约5m,要求牢固,不会被大风吹落。方向一般都朝南,但也可根据地形,以向阳、避风为原则。另外,爬高要注意安全,要有人扶牢梯子,检查安全后再上去悬挂。
④观察与记录
a.按巢箱的编号,记录每个巢箱悬挂的地点、树种、高度、日期和巢口方向。
b.观察记录:巢箱是否被鸟类占用?记录占用鸟的名称、占用日期、筑巢日期、产卵日期、育雏日期、雏鸟最后离巢时间等。
注意:观察应该定点、定时,一定要隐蔽,避免被大鸟发现。
了解社行为
了解蜜蜂的体
了解灵长类的体
了解白蚁的体
了解蚂蚁的体
观察蚂蚁的社行为
了解其他社动物
了解节律行为
了解迁徙行为
了解洄游行为
八月再见了解巢箱的制作和悬挂
介绍社行为
介绍蜜蜂的体
介绍灵长类的体
拓展白蚁的体
拓展蚂蚁的体
介绍蚂蚁的社行为
拓展其他社动物
介绍节律行为
介绍迁徙行为
介绍洄游行为
介绍巢箱的制作和悬挂
课堂练习
1.下列动物种中,不具有社行为的是 ( B )
A.蜜蜂体      B.绵羊体
C.白蚁体      D.蚂蚁体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节律性行为的是( B )
A.公鸡报晓    B.壁虎断尾
C.熊的冬眠    D.鸟类的迁徙和换羽毛
3.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D )
A.同一体个体之间的相互识别
B.同一体中发生的各种联系行为,包括生殖行为
C.同一体中各成员明确分工,如蜜蜂体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D.同一体中除生殖外的联系行为
4.苍蝇白天出动,夜晚休息,蚊子晚上出动,白天休息的行为是( A )
丁一宇女朋友
A.日节律      B.季节节律
C.潮汐节律    D.月节律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昆虫、鸟类和哺乳类中的某些类,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行为。具有社行为的动物都是居在一起的,形成一定的组织,它们之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工,甚至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等级。
鸟类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更生活地区习性,叫做鸟类的迁徙行为,这是鸟类对环境改变的一种积极反应。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