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休斯《牧神》中的动物隐喻解析
赵越
【摘 要】qq聊天记录是哪个文件Ted Hughes is a famous English poet known as “animal poet”. This study concerns his childhood experie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oetic theory of “capturing the animal”. It explores the metaphors on man,nature and humanity. It shows Hughes’ sharp insight to the un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nature and human nature. It clarifies his intention to warn the human being of his centralism and to build a balanced man and na-ture relationship.%英国著名代表诗人泰德·休斯( Ted Hughes),被誉为“动物诗人”。文章从休斯的童年生活对动物的痴迷到形成“捕捉动物”的诗学理论出发,探索休斯通过诗中的动物意象对人类与自然和人类本性的隐喻解析,解析休斯对失衡的自然关系和人性的深入洞悉,并试图警醒人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并建立和谐的自然关系。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10
【总页数】3页(P97-99)
【关键词】泰德·休斯;动物隐喻
【作 者】赵越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婚礼上适合唱什么歌I561.072
泰德·休斯①(Ted Hughes,1930-1998)是英国20世纪著名诗人,1984年被授予桂冠诗人荣誉,一生共出版了九十多部诗集。首部诗集《雨中鹰》赢得哈珀出版奖,与后续出版的《牧神》《乌鸦》《高黛特》等诗集,确立了休斯在英国文坛的显赫声誉。国内外学者从诗歌主题,诗学理论,自然观与生态思想等,为休斯诗学及作品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休斯被誉为“动物诗人”,因其诗中充满原生态的动物意象,以及夸张甚至暴力的写作风格备受瞩目。王宁认为“休斯笔下的动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超自然的象征意义,用动物隐喻来
表现自然或这话中的事物”。[1]休斯把动物作为深入探索人类、自然、精神世界的隐喻,引领读者跟随动物的脚步走入诗人呈现的世界中。
泰德·休斯出生在约克郡的米索姆罗伊德村,在奔宁山脉大峡谷中。四周环山,陡直的岩石,茂密的树林,成就了休斯童年时期对自然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休斯曾说到:“自儿童时代起,伴随我成长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面那座黑黝黝的悬崖,一堵像墙一样陡直的岩石和密林,高耸入云,只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才清晰可见。”[2]这样封闭,阴郁的童年生活环境,也为他的诗歌奠定了阴郁沉重的基调,诗中常常呈现出泥浆、沼泽、悬崖峭壁的意象。在《特德·休斯——一个诗人的一生》中,休斯袒露了他着迷于动物的童年经历。三四岁时,休斯就和哥哥去附近山谷里打猎,他总是乐此不疲地捡回哥哥打到的任何猎物。童年的打猎生活让休斯对自然景物以及生活在其中的鸟兽都非常敏感。从最初他迷上了收集动物模型,到他开始观察动物用橡皮泥做模型,后来随同他的哥哥外出狩猎,最后用诗歌记录和捕捉动物。他说,“这是一种象征性语言,它紧紧地贴近我的情感并维系在那里,我生命的前六年决定了一切。”[2]休斯在大学时代,转专业到人类学与考古学,这对其后期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休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到,通常一首看似关于鸟、动物或鱼的诗歌,实际上很明显是在以动物作伪装来写人性的某一方面。对野性的、原始的动物的着迷,
陈红电视剧
让修斯到了一种特殊的意象来阐释对人类与自然的深刻思索。他曾这样阐释诗歌与动物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诗歌就是一种动物。它们像动物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独立于任何一个人而存在,甚至不依赖于它们的作者。我们不能任意添加或者删减它们,那样会摧残它们甚至让它们失去生命。它们有某种智慧,它们知道某些特殊的东西……一些也许我们很好奇的东西。也许我一直想要捕捉的并不是动物或者是诗歌,而是在我之外的一些鲜活的生命。[2]诗歌创作就是一场狩猎,诗歌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对于休斯来说诗歌是那样充满张力的体现。他对于动物的着迷,逐渐演变成以动物为意象和语言,开启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送给老师的贺卡图片
1957年泰德·休斯与西尔维亚来到美国生活,他创作出了《牧神》,和《沃德沃》的部分内容。休斯出版的第一部诗集《雨中鹰》,就受到了批评家的广泛关注。他被誉为“暴力诗人”,“动物诗人”“自然诗人”,《牧神》延续了《雨中鹰》的风格,并未显露出超越前者的内容,但在主题上却更加丰富。仅仅从《牧神》的题目来看,马、猫、牛、老鼠、猪、水獭、画眉、牛蛙、狗鱼,显然已经走入了动物的世界。塞格尔(Keith Sagar)认为休斯对于动物的描写就是隐喻,这些隐喻是关于动物、所有生物以及人类体验和概念的。[3]
休斯是由灵应牌的招引写下了《水獭》这首诗,这个主题充满了双重性的解读空间。在它已不再归属的大地上奔跑;/融化般地又进入水中。/它既非出自水域亦非出自陆地。寻/它第一次潜游时失去的世界,……/三夜之间穿越一个又一个的海,/像一个躲藏的国王。/对星光曦微的大地旧貌嘶鸣……”①
水獭与鹰的不同,没有完全掌控世界的力量,尽管它也是食肉动物但是陆地上的人类与猎狗同样也是它的天敌。此时的水獭也是自然的象征,被人类欺凌和捕杀而时刻警醒着,只能暂时地徘徊在“失去的世界”上。作为自然诗人的休斯认为,人类文明已经严重的侵害了自然,工业革命的进步使自然已经千疮百孔。这个“躲藏的国王”曾经自由穿梭于水陆之间,如今只能“躲藏”,“对着星光曦微的大地嘶鸣”休斯亲身经历工业革命被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样的生态危机使他深深感受到失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在“嘶鸣”,仿佛在预言着自然的暴戾报复正在隐隐地降临。
在《水獭》这首诗中,水獭属于半水栖兽类,这样生存在两个世界中的状态,正是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的隐喻。水獭捕食鱼类,在水中没有天敌,但是在陆地上受到人类和美洲狮的捕杀。此时的水獭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隐喻体现,狩猎与被捕杀的双重性。正如同人
曲奇的做法
孙杨一小时双冠类在自然中常常以狩猎为乐趣,但同时受到凶猛动物的侵袭。人类一直以来努力的主宰和驯服自然,却也时时刻刻受到自然的威力侵袭。
休斯以诗人的敏锐感知力,为人类宣告失衡的人与自然关系必将是一场浩劫。水獭已经“不再归属的大地”,努力寻“失去的世界”。水獭失去的世界,正如同人类失去伊甸园,游离在身体与灵魂,意识与梦境中的两个世界中。人类同水獭一样,失去了身体与精神的伊甸园,如若继续向自然索取,破坏,最终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当我们举起镜子试图看清人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便会惊恐地发现:它是一只正爬向地狱的动物,而我们拒绝承认。[4]休斯在诗中的隐喻功能,是为了用极大的力量来警醒人类,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动物世界是原始暴力和恶性本能放纵的世界,对理性和野性的融为一体的赞美,对鲜血淋漓的暴力和荒凉境况的生动描绘构成休斯诗歌的特。”[5]对于休斯诗歌的“暴力”因素的诟病,是诗人不能认同的,在《诗歌与暴力》中他正面回应暴力元素为动物原始的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休斯认为世界万物都有自然的力量:“任何一种形式的暴力—即任何一种可骤然爆发的能量—引发更大的能量,他是宇宙中的基本能量流。”[6]
同为动物诗人的劳伦斯把自然界理解为温和而又和谐的,然而休斯的自然却非同寻常的强
烈而暴力,诗人充满了敬畏与恐惧。在《狗鱼》中,充斥着杀戮与自相残杀的气息。“从卵开始便是杀手”,狗鱼有着钩状的上下颚和长牙残忍地吞吃着鱼缸里的“小鱼苗”,对待同类的它们已经暴戾成性,“一条鱼的腮以下塞进另一条的咽喉”,“眼中有同样的铁”。狗鱼这个杀手一样的动物,引领诗人进入了恐惧的心理状态,进入了深夜黑暗的梦境中。休斯探究人的潜意识,关注荣格心理学中的超自然力量。[7]学者赛加评论说,狗鱼已经不在是诗人的猎物,而是一种来自梦境,来自无意识中无名的恐惧。李成坚认为狗鱼代表了人类本性的原始部分。然而从隐喻的角度来解析,狗鱼此时正是人类本性的呈现。休斯从小从父亲口述中得知许多战争故事,血腥的杀戮与战争,令他人类互相残杀的恐怖。“休斯的父亲和叔父都参加过一战,年轻的小休斯历经二战的苦难,战争的残酷和野蛮掠夺性无不影响着他对世界的看法。”[8]在人类文明的背后,只有在梦境中或者更深入的潜意识中,才真正呈现出如同狗鱼般的残酷。动物的残暴是本能,是自然界生存的唯一方式,但人类却并不需要杀戮或自相残杀才能生存,因此狗鱼的隐喻体现正是人类隐藏的原始本性。
正如休斯在采访中曾说到:“通常,一首看似关于鸟、动物或鱼的诗歌,诗集上诗人很明显是在以动物做伪装写人性的某一方面”。[9]在《栖息的鹰》中,以鹰为隐喻深入透析人类中心主义的本性。诗中以第一人称“我”,是“万物归属我”,“分配死亡”,“我要让一切万古如斯
”。他的动物诗“其实隐喻的是人类世界和人的生活”。[5]鹰是人类的隐喻,正如同人类驾驭自然,自诩为世界的中心,万物的缔造者。刘国清认为在休斯的《牧神》中传达的信息是:人类中心主义残忍无比。
休斯对动物的痴迷,奠基了他的诗学观点,动物是他的语言,他真实观点的隐喻,他曾说到,一直在心里掂念着它们,它们就成了语言—也是成了我一生中所使用的一种象征性语言。休斯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警醒侵害自然的人类重新寻平衡的关系。他在彰显动物的野性,也在隐喻人邪恶的人性,动物的野性是生存的法则是自然的,诗人试图警醒人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和生命本身。
注释:①译文参见《英国泰德·休斯诗七首》,林玉鹏译,《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2月期,第115页。原文参见:TedHughes,Lupercal,London:FaberandFaber,1960.
【相关文献】
[1]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0.
[2]Hughes,Ted.Poetry in the Making[M].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67.
[3]Sagar,Keith.The Art of Ted Hugh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4][Nick Bishop.Re-Making Poetry:TedHughesand A New CriticalPsychology[M].New York:HarvestWheatsheaf,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