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
徐 阳 陈 伟
广州工商学院
摘要:教育思想是办学工作的立足点,科学的教育思想能带动教师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并能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快速提高。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能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获得最理性的教育认知。教育部提出“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本科教育宣言,是我们本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培养应用型人才涉及到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思想创新体现在一线教师自己也必须具有应用型的职业素质;模式创新的最好选择是“产教融合”,它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将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产教融合目前较好的办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引入企业加盟,企业带来实际业务技术骨干,在双方共同开展的营运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这样既能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也能使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关键词:本科教育;思想观念;四个回归;产教融合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本科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本科院校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资源积累相对薄弱,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教育思想是办学工作的立足点,科学的教育思想能带动教学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快速提高,助推学校健康发展。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教育工作者因处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可能不尽一致。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学习教育名家的思想精华,相互交流教育观念,能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至于产生过大的偏差,并由此获得最理性的教育认知。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另两个层次是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中间层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中占主体地位。本科教育即实施本层次的通识教育及某一专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育。学生按计划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准予毕业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通常还授予学士学位。
2018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发出了“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本科教育宣言。“以本为本”即高等教育要以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四个回归”一指回归常识,围绕学生刻苦学习来办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把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指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三指回归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四指回归梦想,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强国之梦想。
我校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办学理念,正是对“四个回归”的贯彻落实。“以德为行”就是要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师生的行动指南;“以学为上”是要把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作为人生的至上追求。这些理念体现了围绕学生办教育,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追逐教育强国之梦想。
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特别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背景下,两岸“二区九市”谋求更大发展的空间体。大湾区以环珠江湾的城市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推动着各类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吸引着大量人口,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列入了国家级战略,其发展规划提出了多极共生、梯度发展、平等合作等理念,旨在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让原珠三角九城市的营商环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等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大湾区充满活力,市场动能强劲,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要求“所有青年都必备的三类主要技能:基础技术、可转移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再次强调“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卯兔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国的本科教育工作会也提出:必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
我们一线教师在建设一流本科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学校明确了“致力于培养德学兼备、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如何落实在自己的工作中,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如何体现“四个回归”,粤港澳大湾区最欢迎什么样的人才,本科毕业生的认知水平及操作能力如何表现出来等等。笔者以为,处理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和模式创新。
一线教师的工作十分具体,教育理念体现在传授理论和指导实践之中。教师除了能准确理解和娴熟讲授专业理论外,还应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场景有足够的认知。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线教师,自己也必须具有应用型的职业素质。这里讲的职业素质,不仅指在教室和实验室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及水平,更多的是指在企业营运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及水平。如果只想进校门深造,不想进厂门体验,只注重读书本,不注重做实操,只习惯在资料库搜集二手资料,不削于现场观察或实地考查,就很难满足应用型的要求。改变这些积习,树立起知识从实践中来的观念,方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
管理科学的专业成果,往往体现在体制构建、资源配置、方法优化等方面,它不能像工程技术科学那
样可以通过实物和实验室验证来展示。评价管理科学的成果,一般需要观察其实际运用之后的效果。而实践效果的产生,往往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做到立竿见影。因此,从事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更需要广泛深入的企业实践,其实操能力至少应达到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水平。教师只有朝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杜绝纸上谈兵。
现实工作中,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一般需要十数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渠道较少,每学期都面临工作量考核,教学任务与实践体验很难两全;退休反聘的老教师工作时间有限,难以成为有效的专业带头人;不少老师对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教学案例的运用不当,视频资料运用欠妥,不能兼顾课堂的活跃性与信息量,大量精力用在应付教学检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着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成效。此外,对教学单位与教师个人的考评,仍延续着重视抽象成果、轻视实践成果的惯性,难以全面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笔者认为,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模式创新的最好选择是“产教融合”,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运营开展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解决高校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丰富,应用能力不强,专业水平高,实际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产业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区,产教融合有助于教师发挥专业能力,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学校针对企业所需进行产品开发或技术开发,将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模式的创新,都有一个从理想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
(下转第30页)
职业生涯规划满足不了学生对职业定位的需求,规划教育还有待加强。两种职业规划教育差异显著(x2=106.561,p<0.01),说明高职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应只是一门课程或者一项事务性的工作而开设,更不是一场讲座,应该根据学生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制定出有关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战略规划[8]。实施高职生生涯规划要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强调护生的自主意识、自主选择、自我控制、独立思考,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实施和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与教育及管理工作协同推进[9]。
(二)就业能力培养有助于科学规划职业发展
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就业能力既影响最初的职业选择,也影响专业转换的能力,更影响未来职业的发展,是个体成功的决定因素[2]。就业能力是指个体经过学习后,能够具备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表现出可以细化操作的指标就是专业技能。[10]。而在传统生涯规划下,个体的专业技能是求职胜任力的决定因素。两种培养背景下对专业和兴趣间的关系差异显著,但均表现出了对专业的重视,实验组对未来五年的计划、生涯规划的步骤也更为清晰,与对照组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差异。对照组虽然也上过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和听过相关的就业讲座,但却比实验组低16%的人认为更少程度上接受生涯辅导,二者差异非常显著(x=37.004,p<0.01)可见学生对所上课程的认可度下降。无边界生涯规划模
怎么更新8.0版本式下,学生能够更多的结合自身的特别,诸如气能力、性格、气质、兴趣和价值观进行职业选择。由此可见,高职护生的培养应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就业能力特别是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得护生跨越不同组织时能够实现持续就业非常重要。
(三)对职业内涵的了解有助于增加就业信心
无边界职业生涯培训下,学生不仅学会生涯规划的制定、分析过程,还通过实践活动对既定目标不断的执行,检验、调节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11] 。职业认识上两组差异非常显著(x2=19.942,p<0.01),实验组不仅从专业名称、职业要求、薪酬待遇还从发展前景上都比照组关注的更多,但两组在对学科设置和所学之间均无差异,说明了我国在专业设置理论上还是比较成熟,但是在就业信心上,对照组(18.8%)却比实验组(6.1%)更多的表示没有信心或者根本没信心,二者差异显著(x2=48.588,p<0.01)。并且在专业选取参考的指标上,对照组在求神占卜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上占据28.1%,两者在如何选工作渠道上差异显著(x2=81.441,P<0.01),实验组更理性科学。说明了无边界生涯培训下护生能够主动的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反思和审视自身,优化和完善生涯规划,使之在面对变化时能够更有信心应对。在对职业生涯认知上,能够更多的借助职业兴趣测试、家长、老师同学的评价,对自己有更科学、客观的评价。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以及能力倾向的心理特质,消除求职迷茫,明确自身的理想,制定出更合理、更具有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Arthur,M.B.The Boundaryless career:A new perspective for organizational inquiry.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4.15:295-306
[2]陈光辉,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与高职就业能力培养[J],就业指导,2011,(5):86-88。
怎样设置主页[3]张丽凤,卢孟密,李春坚,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就业意愿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 :1-4
[4]杨东进.从高职就业情况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0,(4):29-32
[5]曹廷礼.提高高职护生就业的路径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8-90.
[6]王 娟.某大学医学本科女生生涯规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32 -34.
摩托车化油器[7]徐晶晶.狄仁庆锋,医卫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17):35-36]
[8]姜明伦.李战国.颜小芳.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要基于宁波市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咱[J].高教探索,2015,(2):110-116.
[9]纪升太.张晓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院人才培养新模式[J],韶关学院学报窑教育科学,2019,(5):24-27
[10]巢昕,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高职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路径研究[J],区域治理,2019(,07):162-164
[11]李晓龙,无边界职业生涯视域下中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招生与就业,2018,(8):118-119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文教改项目(2018xjz07);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文教改项目(2019XJYB09)。
作者简介:
钟兴泉(1985.4-),女,重庆巫溪人, 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通讯作者:罗玉琳(1974.8-),女,重庆云阳,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儿科护理。
企业生产与学生实训在时空和目的上不尽一致,企业总是追求产品的合格率高且成本低,但学生都是生手操作,易出错误造成废次品增多,耗费增大。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突破框框,敢想敢试。笔者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引入企业加盟,学校出房屋设备和学生员工,企业带来实际业务,带来业务骨干,在双方共同开展的营运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
我校正在探索的产教融合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校企资源共享的“京东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积极走出去与企业联姻,根据企业需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寻求结合点,校方出场地、设备及教师资源,企方出软硬件平台、市场真实情景和业务骨干等资源,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共同制定实验实训计划,对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专业某些选修课程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学生毕业可选择留在企业就业,也可自主创业或另谋就业。这种资源共享的实践基地模式,提升了实验实训的真实感,提高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深受学生、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二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叶南渔村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基地模式。即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校企横向课题为中心,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智慧用于解决企业营运的实际问题当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理实结合和创新思维的综合素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目的。“叶南渔村”校企合作模式,也深受社会好评。
产教融合可推动校企双方分别从供给侧与需求侧方面双向改革,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人才的质量、素养等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可以展望,产教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的同时,也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企业的管理制度传播到学校的实验实训室,能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更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8, 000(023):11-11.2pm grown
[2]胡新根.构建“产教融合矩阵”,探索产教“真融真合[N/ OL].光明网,2019-10-09,w/2019-10/09/ content_33218134.htm.
[3]易露霞.应用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上接第28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