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言什么语成语
在古代文人眼里,诗中必有酒,无酒之诗不神圣。但除了酒,诗人也对花情有独钟。
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闲适悠然、不慕富贵的心境。
陆游爱梅,如醉、如痴、如狂。简直是人花如一,十分痴迷。“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而周敦颐独爱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视莲为真君子。
但我们今天的主角,大诗人刘禹锡却偏偏爱牡丹 。
虽说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把牡丹比做花之富贵者也,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不屑和鄙夷。
但是刘语熙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心情。我只是喜欢牡丹,我只是喜欢赞美它。
情人节祝福的话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更不向诸家。”在浑侍中家见过牡丹,觉得天下牡丹都不用看了。
刘禹锡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文人们不喜欢的俗艳牡丹,他却赞为“真国”。而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蕖,竟言其“净少情”。
可见,刘禹锡的心性,对牡丹是如此多情,哪怕留情者不被人看好,他也不遗余力欣赏,怜爱。
刘禹锡也是唐朝众多诗人中最有个性,也最独特的一位诗人,而唐朝的诗坛,“诗豪”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也非刘禹锡莫属。
他就像诗坛的英雄,铁骨铮铮,不屈不挠。
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无论朝廷的达官贵人如何折磨他,攻击他,刘禹锡都不会低头,也不会沉默。他从来不把它们当回事,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权贵,他都可以把它当作讽刺。
女排亚洲杯五连冠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也常被小人算计,特别是“永贞革新”后,他被贬到外省,但依旧个性十足。
他从被贬之地回到长安,与友人到玄都观游玩,则写下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于刘梦得看来,千树桃花不过是权贵们在朝廷中安插的心腹,根本不值一提,当然,他因为这首《游玄都观》再次被贬,可是,刘禹锡又何尝放在眼中?
他一生宦海浮沉,多遭贬谪,却从未低头,“二十三年弃置身”,他仍旧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他被贬和州,却不以为然,留下千古名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我们知道古人往往喜欢悲春伤秋,可是刘禹锡不一样,他从来不悲伤,即使是处于逆境之中,也依旧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为此他的作品也就与众不同。
谍战电影譬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赏牡丹》,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意境唯美,虽然是在咏物,但是却写得无比深情,通篇短短的几句,更是写出了世间最唯美的牡丹,从而也是成就牡丹的一世美名。
《赏牡丹》刘禹锡 〔唐代〕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这首诗是对牡丹的赞颂,其歌颂的方式是用抑人扬人的对比法。诗人不是从正面描写牡丹的美,而是从侧面描写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牡丹妖娆艳丽,却缺少骨感,池中的荷花飘逸干净,却缺少韵味。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无古牡丹之名,统称牡丹,后由木牡丹称牡丹。一般来说,牡丹是以唐朝命名的,但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有记载了。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芙蕖:即莲花。
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中国美女明星裸照
“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
这里,刘禹锡也是带着主观感受,把芍药描写得妖娆而不格调高。
“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
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
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
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
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
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
至此为后两句推出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美人,到了花期吸引了无数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国:倾国倾城之美。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国”,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姿表现了出来。
“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
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
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
诗人不忘赞美牡丹和荷花美丽的一面,又突出了牡丹的美,令人深思不已。
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