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级考试流程
第18卷 第3期红河学院学报Vol.18 No.3 2020年6月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Jun.2020
——以《金筑百苗图》为例
陈子丹,李孟珂,曾 艳
白冰冰丧女案(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昆明 650091)
摘 要:《金筑百苗图》是清代多种“黔苗图”中的一种,该图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记录了清代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从婚丧习俗方面来看,不仅展示出各民族婚姻自由与不自由的真实状况,也反映出各民族对生与死、灵与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丧礼祭奠仪式中表达这种理解。
关键词:婚丧习俗;《金筑百苗图》:少数民族;贵州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20)03-0046-03
《金筑百苗图》是清代贵州各类“百苗图”中的一种,该图册以图像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
科普读物清代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这些珍贵的图文史料不仅可以补正地方史志文献记载的不足,也为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以《金筑百苗图》为依据,对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丧习俗的客观样貌进行初略分析,以期有助于这一珍贵民族图籍的深入挖掘和探究。
一 《金筑百苗图》简介
《金筑百苗图》1册,今藏于云南大学图书馆。该画册共收图七十四幅,以苗族为主,兼及布依、仡佬、侗、彝、土家、壮等少数民族。
《金筑百苗图》以民族图像为主,每幅图画之前都有简短的文字说明相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苗、瑶、布依、仡佬、侗等清代贵州少数民族不同支系的居住地区、服饰特征、经济生活和文化习性。线条简洁,笔法细腻,风格古朴、自然、明快。笔墨虽不多,但每个民族的主要特点都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苗族分支甚为复杂,史料文献虽有记载,但彼此多有混淆,画册提供了四十五幅苗族图画,每个支系区别明显直观,让后人能够看到各支系的原始面貌,客观真实地展现出当时的民风习俗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民族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画册为清稿本,未见有其他版本,作者和成书年代待考。云南大学图书馆对该画册进行了整理和改编,并于2005年4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题为《清代滇黔民族图谱》(内含《云南种人图说》《金筑百苗图》两书),[1] 使这部尘封馆库、珍稀罕见的少数民族图像著作得以公诸于世。
(一)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是少数民族重要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征之一,从《金筑百苗图》中反映的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工商管理专业方向这种传统方式已与汉族无太大差别。如“宋家苗”婚姻大致礼仪为男方派人前往女家迎亲,女方家则率宗亲手执荆条追赶迎亲者,名为“夺亲”。新娘过门后,天一亮就要把洗脸水端至舅姑面前,以尽媳妇之职。“杨保苗”“谷蔺苗”婚姻也是由男女双方派出媒妁议婚。“花苗”也是媒妁之言,男方支付的聘金随女子的美貌程度而定。男方必须到女方家成亲,住一晚后才能返回夫家。
2.自由恋爱,自愿结合
在清代贵州少数民族中,男女青年婚姻恋爱相对于汉族而言,可以说是相当自由和开放。如:“克孟牯羊苗”男女青年通过吹芦笙,跳花场自由择配,结成终身伴侣。女子生子断奶后,男方才把结婚的聘金
送到女方家。“伶家苗”每年农历冬日,未婚男女青年聚在一起歌舞狂欢,情投意合者,相约而私奔,直到头胎子女出生后,双方才回到女方家,名叫“回亲”。男女正式派媒妁说合双方双方父母,男方向女方家送聘礼。在过年歌舞活动中,“水家苗”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按自己的意愿结为夫妻。“高坡苗”婚姻不经媒妁下聘,不举行正式婚礼,按古习“出面婚礼”成家。所谓“出面婚”是指男女青年在完全自由自主的前提下,双方结为事实婚姻,正式婚礼则要等到生下头胎子女并断奶后,才在女方家举办。婚礼的核心内容是男方家需向女方家赠送一定的聘礼。“阳洞罗汉苗”婚姻先在外族中通婚,后在其他宗族中通婚,通过“跳花场”而结为夫妇。
“车寨苗”未婚男女青年,在平坦宽广的旷野设置“跳花场”,男子弹琴,女子唱歌,歌声清脆,音优美。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是,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如实向长辈相告,由双方长辈或宗族代表主持婚礼而结合,也称作“跳月”。
溪水张丹峰的别名“夭苗”女子成年后,在野外架设一竹楼,未婚男子登楼吹笙吸引成年的女子与之结为夫妻。
“八寨黑苗”各村寨都建盖一公房,名为“马
DOI:10.13963/j.cnki.hhuxb.2020.03.012
收稿日期:2019-07-03
第一作者:陈子丹(1963—),男,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历史文献、少数民族档案史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