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章的五个标准
笑来⽼师说过⼀句话,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必须有⽅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任子威个人资料对于⽂章的创作者和接收者来说,也是⼀样。好⽂章都长什么样的呢?做为读者,只是凭感觉,但是很难说出来好⽂章的标准,但是对于创作者⽽⾔,对好⽂章的标准⼀定要有⼀个清晰的认知,否则很难写出好⽂章。
另外,输⼊的质量决定了输出的质量。在输⼊的好⽂章中可以发现⼀些共性,输出的过程中再去实践这些准则,就能写出好⽂章。具体说来,好⽂章有哪些标准呢?
武侠影评⼀、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读者之所以要阅读,是为了要汲取之前并不了解的东西,⽽作者要做的,就是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这些新东西。新知,代表的不仅是新知识和新认知,还包括新⽅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等。
这些新东西为读者创造了价值,在他们带去思考、带去愉悦感和满⾜感,他们就会认定这是⼀篇好⽂章。
以这篇⽂章为例:《与贝壳CEO的三次对谈:⼀篇⽂章讲透贝壳 | 深度解读》
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师的⽂章总能带给我⽿⽬⼀新的感觉,刘润⽼师的学识很⾼,观点也很深奥,但他却总能深⼊浅出的讲明⽩那些普通⼈难以理解的商业概念和现象,带读者洞察商业的本质。这篇⽂章也是⼀样。
这篇有6300字数的⽂章,讲了⼀套叫ACN的商业逻辑,即经纪⼈合作⽹络,是⼆⼿房交易过程中的⼀个商业模式。乍看不去是不是很晦涩难懂呢?然⽽这只是表⾯现象,读完⽂章你就会很清晰的明⽩这是⼀套怎样的商业逻辑。
⽂章从⼆⼿房交易⾏业的问题⼊⼿,2013年互联⽹爆发之前,房产中介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但互联⽹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魔咒。
然后,作者详细讲解了⼀套⼆⼿房成交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利益链。房产与每个⼈息息相关,这就为读者提供了新知,即了解⼆⼿房中介“内幕”及利益分配⽅式,这些都是不为⼈们所知的。
制作绿豆汤
⼆、容易理解,不能⾼冷
深受⼤众喜爱的⽂章,往往是那些好读易懂的⽂章,表达清晰、不⽣涩,不会对⼤多数⼈的智⼒和学识构成严峻的挑战,复杂的东西简单写,即使是专业术语,也可以⽤类⽐等修辞⽅式,讲到⾄少80%的⼈都可以理解。
中国最美的女明星
仍是拿刘润⽼师的这篇⽂章举例来说,⽂章指出信息不对称的真正问题在于C端单次博弈和B端零和博弈,⼜是两个专业术语。
对这两个专业术语,作者⽤了类⽐的修辞⽅式分别进⾏解释。C端单次博弈,就好⽐在旅游景点游客遭遇被宰的过程,短期利益最⼤化。B端零和博弈,就像只有⼀块蛋糕,你吃了,我就得饿着,我吃了,你就要挨饿⼀样。
在解释ACN概念时,作者把这个合作机制的整个环节拆解得特别详细,把合作各⽅置于⼀个促成⼆⼿房成功交易的各个⾓⾊之中,以及在这个成交过程中,每个⾓⾊发挥的作⽤,以及各⾃的佣⾦分配情况。
这样就把有关⼆⼿房交易的商业模式和复杂的过程,拆解得⾮常简单易懂,带领读者轻松愉悦地搞懂了⼀个深奥的商业模式。
三、信息量⼤,且密度⾼
⽂章的长短,并不能反映信息量的多少,信息量⼤指的是⼲货多,如粥左罗的这篇⽂章《如何科学安排假期,做真正会休息的⾼⼿?6000字⼲货给你讲透》中,就引⼊了换脑、主动娱乐、被动娱乐、⾃控⼒、⼼流、边际效应、峰终定律等概念。
借助这些概念把如何休息这⼀论点从多个⽅⾯讲到透彻。字数虽多,但简洁不拖沓,信息密度⾼,全⽂读下来丝毫⽆压⼒。
⽐如这篇⽂章——《35+,就要站在职场的废墟上了吗?》
薛家燕儿媳⽂章记述了中年危机这个职场敏感话题,⽂章⽤了5位经历过35+职场⼈的故事,讲述了中年职场⼈有悔意、有压⼒、有建议、也有不同的多元选择。
5位中年职场⼈,来⾃不同⾏业,IT业、零售业、物联⽹业、地产业、照明业,⾏业覆盖⼴,每个⼈都有不同的诉求和苦衷,以及⼼路历程。⽂章案例丰富,向读者展现出极⼤的信息量。
如果说每个⼈都有⾃⼰的故事,那么每个故事中⼜包含着若⼲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信息密度极⾼,阅读时的⼼情也不⾃觉地随故事情节⽽起伏。
四、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写作是⼀种表达,但最有效的表达往往是沟通的姿态。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都可以发出⾃⼰的声⾳,既不要俯视读者,也不要跪舔读者,⽽是和读者真诚平等地沟通。也就是笑来⽼师所说的感知,对写出的⽂字有感知,对读者的情绪有感知,这样创作出来的⽂章,不需要⽂字技巧,只在于满满的真诚。
秋天词语
继续以上篇“‘⼈物”的⽂章为例,⽂中的5位中年职场⼈,就像⽣活在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样,把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者能感知到他们的现状和⼼理感受,完全是站在平等的⽴场上真诚沟通。
这篇⽂章6300多字,虽然很长,但读下来毫⽆压⼒,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偏爱有序,讨厌⽆序,有序就是逻辑,⽆序就是混乱。⽂章的总论点下⾯包含的⼏个分论点,要有逻辑性,要么并列、要么递进,分论点和论据、论证之间也要匹配,这种匹配的逻辑性就在于,两者之间要相互佐证,否则⽆法⾃圆其说。
⽐如这篇⽂章《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公司,创始⼈从乡巴佬到世界⾸富:真正厉害的⼈,都敢于不⾛寻常路》
⽂章讲述了沃尔玛的创始⼈、零售业的⿐祖⼭姆·沃尔顿的精彩⼀⽣,以及他是如何将沃尔玛从⼩镇⼀步步发展到全世界范围,成为全球最⼤公司的。
本⽂的观点——沃尔顿的⼀⽣,是不⾛寻常路的⼀⽣。
⽂章的⼩标题——(1)不⾛寻常路之⼩镇策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2)不⾛寻常路之低价策略:
沃尔玛的“⼥裤理论”、(3)不⾛寻常路之超前策略:拥抱信息化的超前策略,均围绕“不⾛寻常路”这⼀观点展开。
每⼀个⼩标题下⾯,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精彩故事做为案例,⽐⽅,沃尔顿不与⼤公司抗衡、如何从⼩镇突破⼝寻求发展;他怎样顶住压⼒,将⽑利率⼀降再降、⽤平价吸引更多顾客;以及他为什么要花巨资引进整套信息管理系统,还建⽴计算机与卫星系统,丰富的案例都是⽤来论证相应的分论点。
最后总结全⽂,进⼀步提炼并升华观点——⼀个⼈能突破多⼤的思维边界,就能成就多⼤的事。
全⽂逻辑清晰,论证精彩,全篇⼀⼝⽓读完,令读者忍不住感慨、钦佩这位商业奇才的睿智和远见。
以上5点,是我对好⽂章的理解与解析,与⼤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