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上)
周末的晚饭后,几句对话便把这一家人的基本情况交待了个清楚,比如志新在家吃了三年闲饭,比如小凡在北京上大学,比如老傅还在局里不肯退等等,开门见山非常利落。
开头入戏最早的应当是宋丹丹和梁天,很快便把观众带入了情节,老傅和保姆小张也算自然,其他人特别是小凡(赵明明)的表演略显单薄。
第一个笑料爆得及时,大家在背后议论老傅的时候先后发现了被议论者的突然出现并纷纷改口,唯有和萍被蒙在鼓里,她最后的醒悟过程有着浓厚的漫画风格,非常出彩。
老傅第一个动议便是改造热水器,他说需要的资金相当于一台“画王”,在我的记忆中,1995年一台松下29寸彩电的价格就超过了元,那么当时(1993年)“画王”的价格只高不低。
一个纰漏:网友“银河公司胡总”说,老傅的改造方案中曾经说他打算把他的房间和客厅之间的墙打掉,而客厅一头是门口,另一头是饭厅,哪里连着他的屋子?
2、发挥余热(下)
两处演员自己偷笑:被打伤的志新被小凡和园园架着回屋时厉内茬地嚷:“有本事别走啊你们!”,之后捂住了受伤的脸时;园园说:“您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吃饱了撑的。”,之后和萍呵斥园园时。
老傅在说自己的问题时拖长声音:“今天这个事情••当然啰••主要的责任••啊——主要在我。”这个“啊——”异常精彩。
孝敬父母歌词老傅在指摘园园的错误时套用了此前园园对他的评语:“对您的怜悯就是对全家人的犯罪。”——拾孙女的牙慧。
关于小凡每月的零花钱,这里有个歧义:1993年的时候,大学生一个月如果仅仅是零花钱(不算饭钱)就有100元,这个水平是相当高的,那么小凡的抱怨就未免不合时宜;但如果她的饭钱包括在内,那么未免就太寒酸了。
和萍在质问志国的时候先击掌再拍大腿的动作很传神。之后她频频说出“姆恩(我们)”,以及老傅转述志国夫妇二人对话中的“特别飒”,京味儿十足。
老傅说小凡“我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啊不!我早就看出你来了”,以及志新骗他说自己的确有违法行为时老傅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句着实精彩。
3、我们的愚人节
个人感觉,这一集的立意和定位略略脱离国人的生活:除了过分盲从的落,很少有中国人(特别是一家子中国人)会把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真正当回事,因此当小凡误食了肥皂之后园园的狂笑明显牵强甚至刺耳,特别是园园的回答:“小姑你真不识逗••你告诉谁我也不怕!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明显是为了凑戏而做出来的笑料。
本集的穿帮之处不少:志新对“刘颖”说:“今儿可刚停暖气!”按照北京供暖系统的规矩,通常3月15日之前暖气就已经停了;另一个则是硬伤——志国对艳红说:“这儿是201,202在对面!”而《202动态》已经表明老傅家的门牌号。
瑕不掩瑜,这一集的笑料绝对多,其中梁天的几个动作细节颇有让人笑死的效果:比如老傅手持电话问:“你是艳红吧?哦,不是啊?”,他一个箭步窜了过去(尤胜千言万语);比如他在接到了“刘颖”的约会邀请之后兴奋地回屋子换衣服时,做出了《红娘子军》中的腾跃动作(极富时代特!);比如他在楼下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冻得哆哩哆嗦地“扭(绝对戏份十足)”了回来,然后说:“就是克林顿来了我也不等了••刘颖没等来倒把流感等来了”
全国奶粉排名前十名对文字的考究在“换房启事”里面体现颇多,对仗公正且注意押韵,志新念起来很过瘾,观众听起来也痛快。
郑艳红(蔡明)从本集开始第一次露面,平心而论,她的亮相不够抢眼,穿着打扮偏老。
老傅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将当总经理的时候,发出了“ho(三声)ho(一声偏低)ho(一声走高)”的招牌式笑声,以后会继续听到。
一块(也许是几块)肥皂先后在小凡、志新和老傅三人的嘴里走了一遭,其中梁天的表演最为生动自然,不愧是北影的考官。
4、也算失恋
开头老傅和老郑对弈的时候,二老在得到了各自子女指点之后先后大言不惭地说:“对!我正要走这一步呢!”老傅的话语还能让人一笑,而老郑重复这句话就让人觉得不够新鲜了。
“漂亮的、有钱的、包括洋妞,结过婚没结过婚的••排队、拿号,按单双日,分初赛复赛••”编剧确实讲究文字功夫。
侯(猴)、朱(猪)、于(鱼)、(牛)丽丽、(马)芳芳、杨(羊)晶晶••志新专“动物一族”?!
从这一集开始,老傅家的大门就经常不关,并在此后引出了不少事情,这一点让人觉得多少有些脱离现实。不过我的确遇到过这种事情:在上小学的时候(80年代),我家住板楼,六楼(顶层)有一家的确在大白天(没人)不锁门!去他们家孩子玩的时候直接推门而入,发现没人后就掉头出来。
艳红说:“听说(教体育的)王老师后来表现不错,在监狱里被评为优秀犯人••”这个包袱抖得漂亮!
“艺双绝••习性、天敌••好学、好”——具有相声风格的用辞。
“又搞卫生?萨马兰奇刚走••”老傅的话时代特鲜明!我仍然能够清楚地记得1993年9月23日这个日子——北京申奥失败。
设想一下,如果最后志新借机向艳红表示爱意,那么后面的一干事情便不可能发生了。这个时候志新的地位还算主动,而艳红远走海南则让他一下子参透了不少事情。
5、亲家母到俺家(上)
这是《我爱我家》的第二部上下集,比起《发挥余热》,这一部的连贯性更强,个人认为也是整个120集当中的第一部经典之作。老演员韩影的表演出神入化,一露面便揽走了所有的戏份,可以称得上是《我爱我家》中的最佳客座明星之一。
在众人围坐的情况下强行关掉电视,这在《我爱我家》里面是第二次了,不过大家并没有过于强烈的反应,类似镜头以后还会出现。
“他妈那叫一个没文化••(志国语)”,“你妈才没文化呢!(和萍语)”,“他妈还是有文化的,我自己的爱人(老傅语)•”虽然段子多少有点市侩,但听起来特别爽(我也是一俗人)。
开进老傅他们单位宿舍大院的当时就是北京的头牌出租车——“黄面包车(大发车)”,简称“面的”。10元钱起步,每公里1元,10公里才开始蹦字儿,比起如今的红夏利特别便宜,可惜后来被称为“蝗虫”,到了1999年被夏利彻底取代。
老太太的亮相极其漂亮:进门、抖折扇、环顾四周——“哎呀老局长!”,同时左手茶壶右手折扇向后一交(和萍利索地双手接了过去),快步上前同老傅握手。这一套动作流畅好看,节奏感强,老太太丰富的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亲(庆音)娘(作为老北京,志新不知道这个词有些说不过去)”、“折罗(剩饭菜的大杂烩)”、“咱(们)努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那些歌星影星都是妖精托生的”,
还有练功时候喊“阿——姨!”,老太太的用辞特别富有生活情趣。
一惊一咋吓唬老傅、吃饭时站着要求吃剩饭、睡觉时当着众人解扣子••老太太越守旧越可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吃饭一节的结尾没有,淡出时老太太坐下之后举着筷子给大家强行布菜,众人愈发尴尬。
《渴望》、《爱你没商量》都是90年代初著名的“侃片”,前剧韩影扮演刘大妈,后剧宋丹丹扮演周华,都是主角。不过这都是查的结果,当年那些“侃片”当中,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其他我一律都没看过。
“敢把皇帝拉下马!”,志国第一次在和萍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做有限度的“反抗”,另一次著名的应当是《名门之后》当中的“挑动黄河天下反!”
本集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恩!姆恩!姆恩!姆恩不说谁说?姆恩不管谁管?”活活让人狂笑致死,每每挂在姆恩嘴边。
6、亲家母到俺家(下)
下集的内容没有上集表现力强,但抓住了一个内核——老太太打死也要给老傅说个后老伴儿,所以情节更加紧凑,而且冲突更加有力,也就更富戏剧性(恕作者对戏剧没有任何研究,说不出个一二三四,纯凭感觉)。
开头的时候老傅在玩手掌机的电子游戏,从他的动作和表情上看应当是“俄罗斯方块(90年代初期北京最流行的也就是这个,gameboy当时还属于高档玩意儿)”。《从头再来》上集的开头,保姆小张就是在玩这个,后者的表演更加到位。
“他们12个人开会是您在门口放的哨吧?”“27年您放的第一!那叫一个响,那叫一个脆!”、“他们抗了8年都没抗成,您45年一参加进来小日本立马儿投降了”、“对对对,、朱总司令还有您,你们仨人一块儿领导!”老太太的打岔功夫真是一流!
“齐大姨?她老人家还健在哪!•活到现在得有100岁吧?”和萍的评论真是精彩。老傅在看见齐大姨之后的描述也充分体现出自己已经有点气急败坏、语无伦次了:“志国他奶奶活到现在也不准够这岁数!”实际上呢,高喊着“小傅”的齐大姨76岁,老傅自己虚岁才67。
“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是80年代国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歌词,“可耐可耐,人见人爱”——当年一个冰箱的广告词,让人回想起了10多年前的生活情景。
和萍招呼老太太坐下之后母女二人并列盘腿坐下,这是全剧最卡通的一个镜头。《罪与罚》当中和萍和圆圆母女二人如出一辙盘腿而坐,让人立刻回想起了这个瞬间。该剧的编剧和导演真是下足了心思,《我爱我家》的精致之处可见一斑。
“于大妈这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老傅这句奇怪评语的出处我也是刚刚查阅——《红楼梦》中王熙风与人笑谑曰:“你真是六国贩骆驼的!”有“多管闲事”的意思。
我最喜欢老太太唱的大鼓,包括同和萍说活儿以及和志新“哭唱”:“钟山——那(内音)个风雨——就起苍黄——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百万——那(内音)个雄师——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他怎么能够过大江”,多听几遍感觉韵味十足。另外“哭唱”中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了个口误:“街坊邻居也说出不、说不出我个二话哎••”。
收尾还算利落,老傅的“搞什么搞!”够分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傅一家人已经换上了夏装,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1993年的夏季。烦恼的个性签名
7、骗子
“••我这叫中间人,是高层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正是当年那个时代(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风起云涌的经济热潮)新兴起来的一种行业。联想到《不速之客》中志新身着“小本生意”的文化衫,以及《奖券的诱惑》和《初次下海》里面的种种情节,包括《再也不能这样活》里面志国在老同学聚会之后的念念不忘,《我爱我家》有不少细节鲜
活地反映出90年代初北京城市生活中涌动的经济成分。
贾总的宇宙公司、胡总(这里何冰扮演的胡三已经从侧面出现了)的银河公司、老李的环球公司以及那个世界公司都是当时一干“皮包公司”的典型代表。
当时很有一批像志新这个岁数的不甘寂寞的青年人开始尝试“在经济大潮中学游泳”,有人成功了(比如后来远赴海南闯出一番事业的保姆小张),有人则曾经成功(比如远嫁海南后被欺骗的艳红),但更多的人则是来得赤条条,去得手空空(比如志新),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生于60年代左近的一代人。我有若干这样的邻居,混成何种结果的都有。
“香港美食城”当然不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当时志新所指的是位于王府井的总店。这家总店于1990年3月建成开业,系中外合资餐饮企业,曾有“京城粤菜第一家”和“北京最大食府”之称。据悉,10年前的二人正常消费至少应当在150元以上,如果点了鲍参翅等高档菜肴,4、500元是打不住的(为此我打了这个美食城的电话,到了老店员咨询)。那个时候“贾总经理”居然敢于应承“胡总”的吃请要求,显然“小发一笔”一点也不小。
浴池一节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小时候北京的平民百姓多半都会到公共澡堂子泡澡,我也不例外,印象中至少去过5到6个公共浴池。充满着肥皂气味的腾腾雾气和带有衣柜的躺床总是有着亲和力,那个时候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卫生的感觉,只不过家长通常都强调:“泡完了一定冲干净”,以及“少在床上多躺,擦干净就赶紧出来。”当然,现在自然视这些地方为畏途不提。
三位客座明星的“东北腔”让人喷饭。李绪良扮演的经理神情和语气极其到位,李秘书的眼力不济和胡大个儿的饥肠辘辘各有多处体现,充分体现出了二人的鲜明个性,前者“耗子”、“那是衣服”、“经理!就是这小子”和“见过你妈”都很爆笑,而后者“开饭啦!”、“你咋就知道吃饭呢”以及“整顿饱饭吃后撞火车头”更是令人忍俊不禁。伊莎贝尔 阿佳妮
虎二本集有几个细节值得指出:李秘书声称和萍与志新“长得真像”激起了和萍的郁闷,她对志新的相貌早就颇多微词,比如在《近亲》中我们可以听到,和萍说志新“那(内音)眼睛”配不上小晴表妹等等;
后来扮演孟朝阳的张永强此次出演一个公共浴池的管理人员,说他在《我爱我家》中扮演两个角当然可以,但认为当时的孟朝阳就是这个职业似乎也无可辩驳;另外,开头和萍在煲电话粥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打嗝儿”是一个绝妙的引子,和后面《名门之后》中的那段“••苦涩的井水—水—哎—哎••”相映成趣。
8、既然曾经爱过
比起上一集志新的仗义疏财,本集围绕着保姆小张同“炸油条的刘建军”谈恋爱的故事显然轻松多了,头尾两处油条大小的反差具有强烈的漫画效果。而上一集中,小张在派发志新的名片时已经提到了“炸油条的刘总”,为这一集郭冬临的亮相打下了伏笔。
“台湾新加坡电视剧”、“汪国真抒情诗选”、“《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小保姆(马晓晴扮演)”,大家在推测小张身上发生巨变的原因时先后说出了当时最流行的一干事物。
“向保证!”是志新那个年龄段的人的口头禅,受到家的影响,我也每每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两位各亮相半集的客座明星郭冬临和陈瑾的表演和台词都很传神,两个人的山东话(好像是)和上一集的东北腔同样成为了赚取欢笑掌声的支柱。其中陈瑾的那句“咋那么摽呢?摽烘烘的!”中的“摽”是方言,挑战僵持之意。
本集中我最欣赏的台词是“我免贵姓张”和“我的姑啊!”。而志新猛抽油条的动作好像似曾相识?没错,在《亲家母到俺家》下集中,志新对着老太太表演“劈空掌”:“我叫你(老傅)老不正经!”
毫无疑问,这一集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掺杂了大段大段引自当时流行歌曲的台词,这在其他剧集中虽然也有体现,但都没有像这一集如此丰富多彩。下面按时间顺序列出,如有遗漏
敬请指点。
刘建军和小张在街心公园相会的时候:
刘建军说“月朦胧,鸟朦胧(星光照夜空,琼瑶的恋爱小说名,也被改编成了歌曲)”;
刘建军说“天下农友心连心,穷不帮穷谁照应?(据说是一句戏文,出处不详)”;
小张说“再也不在乎掩藏真心(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刘建军说“这就想抓起你的手,让你这就跟我走(崔健的《一无所有》)”;
小张说“谁知道你明天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唱的国语版,谭咏麟和关淑怡唱过粤语版)”;
刘建军说“此心换此生(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
小张说“就让这场梦没有醒来的时候(童安格的《忘不了》)”;
刘建军说“只有你和我,直到永远(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向和萍哭诉的对话中:
小张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我又何苦一往情深(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和萍说“就算你感到万分沮丧,也不必开始怀疑人生(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小张说“忘不了他的爱,忘不了他的好,忘不了他那醉人的缠绵(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说“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罗大佑的《恋曲1990》)”。
街心公园里小张再次同“刘建军”相会时:
小张说“刘建军!你这匹来自北方的狼(齐秦的《北方的狼》)”;
小张说“爱过就不要说抱歉,毕竟我们走过这一回(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这是命运的捉弄啊,她比我先到(张蔷的《迟到》)”。
从这些“用典”基本上可以看出,编剧较好地记录了当年中国流行乐坛受到港台猛烈冲击的史实,那个时候港台歌星在北京开演唱会正是如火如荼。个人印象当中,我在1992-1994年间就看过了黎明、刘德华、谭咏麟、香港歌坛叱咤排行等多个演唱会。由于只喜欢粤语歌,因此对台湾歌手的个唱从未留心,但那个时候祖国大地几乎没有人不会唱几句“天地悠悠”。
李丰溢9、灭鼠记(上)
《我爱我家》的前8集的故事全部是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而《灭鼠记》则首次以动物为核心展开,其中除了老鼠之外还有老郑抱来的猫。限于情景喜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当时《我爱我家》拍摄条件所限,不少情节只能点到为止。由此联想到几年前流行的一部美国电影《捕鼠记(MouseHunt)》——一个类似的话题,老美的大把金钱做出了匪夷所思的特效,也挺有意思的。
来自人艺的老演员金雅琴(如今在《闲人马大》中扮演刘奶奶,苍老了很多)扮演的于大妈首次在《我爱我家》中亮相,其实此前她已经被提及(老傅在《亲家母到俺家》中将其形容为“专管六国贩骆驼的”)。从个人角度上讲,我非常喜欢这位老演员,老太太把一个有几分责任心却又偏好无事生非的居委会主任演得活灵活现,而此后取代她成为新一任居委会主任的“古道柔肠”的陈大妈反而不那么可亲可爱。
住在老傅家对门的郑千里此次是第二回在本剧中出现,老演员张瞳因在当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胆小怕事的老编辑刘书友而让广大电视观众记住了他。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人感觉,正是因为先入为主,导致郑千里这个角始终没能表现出当年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作派,反而更像个老知识分子,在《我爱我家》中一直没能摆脱“刘书友”的影子。
通过“卫生流动红旗”,老傅和老郑的根本矛盾从侧面表现了出来——老傅说:“你们家修正主义的猫••”,而于大妈则比任何人都善于观察和利用这一点,从而为开展街道工作做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