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100句精华,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1. ⼈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版)
⾃然界中最珍贵的便是⼈。
2. ⽣之本,本于阴阳。(素问•⽣⽓通天论)
⾃然界的阴阳之⽓是⽣命的根本。
3. ⼈⽣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出⽣就具备了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4.上⼯治未病,不治已病。(灵枢•逆顺)
医术⾼明的医⽣在尚未发⽣病症时就开始进⾏预防,⽽⾮在病症发⽣后才进⾏医治。
5. 夫精明五⾊者,⽓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眼睛的精亮明润和⾯部的⾊泽是内在五脏之⽓在外的表现。
6. ⽿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问)
⽿朵为⼈⾝宗脉汇聚之处。
7.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素问•厥论)
⼈的前阴为众筋汇聚之处,也是⾜太阴经和⾜阳明经的交合之处。
8. 凡治病必察其下。(素问•五脏别论)
在治病时⼀定要问诊⼆便。
9. 五脏者,皆禀⽓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机真脏论)
五脏之⽓,都依靠胃腑的精⽓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10.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素问•痹论)
五脏与筋、脉、⾁、⽪、⾻是内外相应的。病邪在体表上久留不去,就会侵⼊它所对应的内脏。
11.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
胃⽓不能循着正常的通道下⾏,睡觉就不安稳。
12.⼈饮⾷、劳倦即伤脾。(素问•本病论)
⼈如果饮⾷不节制、过度劳累就会损伤脾。
13.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脏腑病形)
⾝体受了风寒,再喝凉⽔,两寒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14.肥者令⼈内热,⽢者令⼈中满。(素问•奇病论)
肥腻的⾷物使⼈内⾥⽣热,⽽⽢美的⾷物⼜会使⼈胸部满闷。
15.⽤针之类,在于调⽓。(灵枢•刺节真邪)
运⽤针刺疾病,主要⽬的在于对⽓机进⾏调节。
16.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素问•咳论)
五脏之咳,医者可以从它们各⾃的腧⽳着⼿;六腑之咳,医者可以从它们各⾃的合⽳着⼿;咳⽽浮肿的病,医者可以从有关脏腑的经⽳分别着⼿。
17.⼗⼆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
运⾏营卫⽓⾎的⼗⼆经脉,在内联属于各个脏器,在外则维系着四肢关节。
18.⼗⼆经脉、三百六⼗五络,其⾎⽓皆上于⾯⽽⾛空窍。(灵枢•邪⽓脏腑病形)
全⾝的⼗⼆经脉和与它贯通的三百六⼗五络脉全部的⽓⾎运⾏都是从头⾯部⽽起,并分注于各个孔窍之中。
19.⽓味,⾟⽢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论)
⽓味之中,凡⾟⽢并具有发散作业的属阳,⽓味酸苦⼆有通泄作业的属阴。
20.五脏六腑皆令⼈咳,⾮独肺也。(素问•咳论)
五脏六腑有病,⼈都会咳嗽,不只是肺病会这样。
21.阳者天⽓也,主外;阴者地⽓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体的阳⽓就好像天之⽓⼀样,主要卫护于外;⼈体的阴⽓就好像地之⽓⼀样,主要营养于内。所以阳⽓性刚多实,阴⽓性柔易虚。
22.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
阳虚就会⽣外寒,阴虚就会⽣内热,阳盛就会⽣外热,阴盛就会⽣内寒。
23.悲哀愁忧则⼼动,⼼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问)
⼼神会被伤悲、哀苦、烦愁、忧伤之情所牵动,⼼神不安就会对五脏六腑都产⽣影响。
24.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灵枢•师传)
春夏时节,体表阳⽓充⾜,应⾸先对外在的标病进⾏,之后再对内在的本病进⾏;秋冬时节,精⽓被收敛在内,应对它内在的本病进⾏,然后再对它外在的标病进⾏。
25.膏粱之变,⾜⽣⼤丁,受如持虚。(素问•⽣⽓通天论)
若常进⾷肥美厚味的⾷物,就会引发疔疮,⽽哪条经脉虚,就会从那条发⽣。
26.夺⾎者⽆汗,夺汗者⽆⾎。(灵枢•营卫⽣会)
⾎液耗损过多之⼈不可以再让他发汗(因为汗脱就会伤到卫⽓),脱汗使卫⽓受伤的⼈就不可以再使⽤放⾎法。
27.形不⾜者,温之以⽓;精不⾜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论)
形体衰弱的,应该温阳补⽓;精⽓不⾜的,应该以味道浓厚的⾷物补之。
28.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应⾂之谓使。(素问•⾄真要⼤论)
治病的主要药物是君药,辅佐君药的药物是⾂药,辅佐⾂药的药物是使药。
29.间者并⾏,甚者独⾏。(素问•标本病传论)
病情较轻的,处于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病情严重的或正在发作的,应该⽤单⼀的治本或治标的⽅法。
30.治病之道,⽓内为宝。(素问•疏五过论)
疾病的关键是使⼈体脏⽓内守。
31.营⽓之道,内⾕为宝。(灵枢•营⽓)
营⽓可以在⼈体内起重要作⽤,摄⼊到体内的⾷物是营⽓发挥作⽤与否的关键。
32.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五常政⼤论)
如果病⼈⾝体强壮,能受药,就让其服⽤性味浓厚的药物,如果病⼈体质瘦弱,不能受药,就让其服⽤性味薄的药物。
33.阴之所⽣,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通天论)
阴精源⾃饮⾷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阴精的五脏,⼜会因过⾷五味⽽受损。
轻伤量刑34.病热少愈,⾷⾁则复,多⾷则遗,此其禁也。(素问•热论)
热势稍微减轻时,如果进⾷⾁类⾷物,热病会复发;如果吃得过多,会使余热遗留,这都是热病病⼈应当注意的。
35.⼊国问俗,⼊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问所便。(灵枢•师传)
来到⼀个国家,应先了解当地的风俗⼈情;来到⼀个家,应先了解这家⼈所忌讳的事情;⾛⼈他⼈的居室,应当先问清楚礼节;看病⼈时,要先问清病⼈的喜好,便于更好地对疾病进⾏医治。
36.闭户塞牖(you),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素问•移精变⽓论)
选择环境安静的地⽅,关门闭户,耐⼼细致地询问病情,不要让病⼈有任何顾虑,要使病⼈畅所欲⾔,以了解详情。
37.道者,上知天⽂,下知地理,中知⼈事,可以长久。(素问•⽓交变⼤论)
研究医道的⼈,懂得天⽂、地理、⼈事,才能使这些理论长存不亡。
38.五⽓更⽴,各有所先,⾮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论)
五⽅之⽓是更替着主宰时令的,各有先后次序,不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邪⽓;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正⽓
39.不知年之所加、⽓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39.不知年之所加、⽓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如果不知道当年主客⽓加临之期、⽓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明的医⽣。
40.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脏)
通过对脏器所对应的⼈体外部形态上的表现进⾏观察,掌握脏器的状态,便可以了解脏器的疾病了。
41.五液:⼼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五脏各有其所化⽣的⽔液:⼼脏主化⽣汗液,肝脏主化⽣泪液,肺脏主化⽣涕液,肾脏主化⽣唾液,脾脏主化⽣涎液。
42.五恶:肝恶风,⼼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杨紫璐微博
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主⾎脉,⾼热则损伤⾎脉,所以厌恶热;肺主⽓,遇寒则脏腑、经络之⽓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性喜⼲燥,所以厌恶湿。
43.五味:酸⼊肝,⾟⼊肺,苦⼊⼼,⽢⼊脾,咸⼊肾,淡⼊胃,是谓五味。
⾷物进⼊胃后,按各⾃的属性⽽分别归⼊与之相合的脏腑。酸味属⽊,⼊于肝,⾟味属⾦,⼊于肺,苦味属⽕,⼊于⼼,⽢味属⼟,⼊于脾,咸味属⽔,⼊于肾。这就是五味归⼊脏腑的情况。
44.五劳:久视伤⾎,久卧伤⽓,久坐伤⾁,久⽴伤⾻,久⾏伤筋。
长久视物,损伤⾎;长久躺卧,损伤⽓;久坐,损伤肌⾁;长久站⽴,损伤⾻;长久⾏⾛,损伤筋。
45.五主:⼼主脉,肺主⽪,肝主筋,脾主肌,肾主⾻。(灵枢•九针论)
⼈体五脏对⾝体各部分各有所主:⼼主⾎脉,肺主⽪⽑,肝主筋膜,脾主肌⾁,肾主⾻髓。
46.上古之⼈,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时候的⼈,会养⽣的能够按⾃然界的变化规律⽽起居⽣活,并加以适应、调和,以使之趋于正确。饮⾷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房事,所以他们的形体和神⽓都很旺盛,相互协调统⼀,便能够活到⼈类⾃然寿命的期限,超过⼀百岁才辞世。
4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论)
肖战粉丝强行卡门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和变化之源,是⽣长和毁灭的根本,也是⼀切事物新⽣、成长、变化、消亡的基本规律。所以疾病时,必须探求阴阳这个根本。
48.阳⽓者,若天与⽇,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光明,是故阳因⽽上卫外者也。(素问•⽣⽓通天论)
工商信用卡申请办理⼈体有阳⽓,就像天上有太阳⼀样。阳⽓失其正常运⾏规律,⼈就会折寿,⽣命机能也会衰弱。所以天的运⾏不息是因为有太阳的光明⾧照,⼈的健康是因为阳⽓向上布外,保护⾝体免受病邪的侵袭。
49.⽊得⾦⽽伐,⽕得⽔⽽灭,⼟得⽊⽽达,⾦得⽕⽽缺,⽔得⼟⽽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
•宝命全形论)
⽊遇到⾦,就会折伐;⽕遇到⽔,就会熄灭;⼟遇到⽊,就会疏松;⾦遇到⽕就会熔化;⽔遇到⼟,就会遏绝。万物的变化都市这样的,举不胜举。
50.天寒⽆刺,天温⽆疑,⽉⽣⽆泻,⽉满⽆补,⽉廓空⽆治。是谓得时⽽调之。(素问•⼋正神明论)
天⽓寒冷时,不要⾏针刺;天⽓温暖时,不必迟疑;⽉亮初⽣时,不能⽤泻法;⽉亮正圆时,不可⽤补法;⽉⿊⽆光银行存款
天⽓寒冷时,不要⾏针刺;天⽓温暖时,不必迟疑;⽉亮初⽣时,不能⽤泻法;⽉亮正圆时,不可⽤补法;⽉⿊⽆光时,就⼲脆不要进⾏。这就是依据天⽓时令调节⽓⾎的原则。
51.兵法⽈:⽆迎蓬蓬之⽓,⽆击堂堂之阵。刺法⽈:⽆刺熇熇之热,⽆刺漉漉之汗,⽆刺浑浑之脉,⽆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逆顺)
《兵法》中讲,作战时要避开敌⼈攻势猛烈的锐⽓,不可轻率出击敌⼈严整的阵势。《刺法》中记载道,热势猛烈⽽旺盛的时候不可以⽤刺法,⼤汗淋漓的时候不可以⽤刺法,脉象纷乱⽽模糊不清的时候不可以⽤刺法,脉象同病情相逆的时候也不可以⽤刺法。
52.五脏有疾,当取之⼗⼆原。⼗⼆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五节⽓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原。(灵枢•九针⼗⼆原)
五脏有病变,都可取⼗⼆原⽳进⾏。因为⼗⼆原⽳是五脏把全⾝的三百六⼗五节的经⽓汇聚在体表的部位。所以五脏发⽣病变时,会在⼗⼆个原⽳的部位有所变化。
53.⼿之三阴,从脏⾛⼿;⼿之三阳,从⼿⾛头;⾜之三阳,从头⾛⾜;⾜之三阴,从⾜⾛腹。(灵枢•逆顺肥瘦)
⼿三阴经由胸部⾏往⼿指,⼿三阳经由⼿指⾏往头颅;⾜三阳经由头颅⾏往双⾜,⾜三阴经由⾜⾏往腹部。
54.胃合于三⾥,⼤肠合⼊于巨虚上廉,⼩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央,胆合⼊于阳陵泉。(灵枢•邪⽓脏腑病形)
胃腑的腑⽓与本经的合⽳⾜三⾥相合;⼤肠腑的腑⽓与⾜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相合;⼩肠腑的腑⽓与⾜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相合;三焦腑的腑⽓与⾜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相合;膀胱腑的腑⽓与本经的合⽳委中⽳相合;胆腑的腑⽓与本经的合⽳阳陵泉相合。
55.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灵枢•九针⼗⼆原)
医术粗浅的医⽣,仅观察病⼈的外表,并以此诊断病情;⽽医术精湛的医⽣则注重观察病⼈的精神状况和⽓⾎盛衰的情况。医术精湛的医⽣不仅能判断⽓⾎盛衰,还能知道积聚在⼈体的邪⽓出⼊的地⽅在哪⾥。医⽣判断不出疾病的性质,哪能知道疾病的根源⽽进⾏正确的呢?金希澈郭雪芙
56.凡治病,察其形⽓⾊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后其时。(素问•⽟机真脏论)
治病之前,⼀定要诊察病⼈形体的强弱、⽓的虚实、⾯⾊的润枯、脉象盛衰以及病是新是旧等情况,然后及时,这样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时机。
57. 久视伤⾎,久卧伤⽓,就坐伤⾁,久⽴伤⾻,久⾏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
长时间⽤眼,会劳于精⽓⽽损伤⾎;长久躺卧,则阳⽓不伸⽽损伤⽓;长久坐着,会使⾎脉运⾏迟缓,损伤⾁;长时间站⽴会劳于肾腰、膝、胫等,损伤⾻;长时间⾏⾛会劳于筋脉,损伤筋。这就是五⽼所伤。
58.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论)
体内风邪偏胜,会出现痉挛动摇的现象;热邪偏胜,会出现红肿;燥邪偏胜会出现⼲枯;寒邪偏胜会出现浮肿;湿邪偏胜会出现糯泻。
59.风寒湿三⽓杂⾄,合⽽为痹也。其风⽓胜者为⾏痹,寒⽓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侵⼊⼈体,杂合伤⼈,导致⼈患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痹,寒⽓偏胜的叫痛痹,湿⽓偏胜著痹。
60.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也。头痛⽿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也。(素问•通评虚实论)
五脏不和是由六腑闭塞不通引起的。头痛、⽿鸣、九窍不利是由肠胃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