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具体讨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这对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期话题我们特邀有关专家谈谈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
——汪一洋:树立新的人才观
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国家强。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军事实力的竞争。军事实力要靠经济实力来支撑,经济实力要靠科技实力来支撑,科技实力要靠教育实力来支撑,教育实力要靠人才来支撑。人才决定实力,决定事业的成败。说到底,一切都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人才观。
童话电影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发展观。世界近代工业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不断地实践着这样一条客观规律:除了制度创新的巨大作用力之外,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在工业革命时代是如此,在电子时代、信息化时代也是如此。土地、资金、技术固然是资源,人才也是资源,而且是更重要的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靠“物”的资源,更要依靠“人”的资源,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掌握在人的手里,其主体是人才,第一生产力的实现离不开人才。那种拼物资资源、拼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财”的做法,其弊端和恶果已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投入、开发和利用。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使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将人力资源开发为人力资本,推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标准观。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有多种多样。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新的人才标准,这就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谁勤于学习,谁勇
郭书瑶个人资料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就是人才。张德江书记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曾称赞道,民营企业家在艰难的条件下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不是人才谁是人才?诚然,他们有的学历偏低,没有职称,资历不足,身份卑微,但他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他们是真正的人才。可以说,社会实践才是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
人才是分层次的。我们既需要高精尖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奋斗的数以亿计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实用技能的中级和初级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各行各业都可以成才,各个岗位都可以成才”的新的人才观,促进人人成才,促进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树立“四个尊重”的以人为本观。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形成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才;其次要尊重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再次是要尊重人才的劳动,特别是要尊重人才运用知识所进行的创造。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
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干事业、出成果、出人才的良性循环的局面。我们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重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防止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坚持任人惟贤、惟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作者汪一洋,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周玲:人才奔事业而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思想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但是,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我们还有许多观念误区和工作误区,在人才吸引上的“优惠政策和物质待遇才能留人”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努力做到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凝聚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
这些年,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许多地方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
起到了“磁力个税缴纳标准”作用。但应该看到,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一相情愿地信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而偏重于生活上给政策、给车子、房子、票子,但对其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却相对投入不足,以致“引来的凤凰又飞了”;二是将招来的人才当花瓶、当政绩摆,当数据算,而不是真正用在需用的地方,导致人才无所适从,或使人才“另攀高枝”;三是往往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结果多半是“请来了外地和尚,气走了本地佛”。
应该说,适当的优惠政策是可以产生一定的引才效应的。问题是优惠政策毕竟是暂时的,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用之过当,则可能对个别人是优惠,对大多数人则是大大的歧视和不公,这是其一;其二,各地各单位之间还会互相攀比,使优惠走样,导致人才竞争的恶性循环,投入产出极不协调;其三,过度的优惠还会使人才产生依赖心理,搏击风浪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锤炼。可见,要做好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工作,不能仅仅靠优惠政策和有形的物资待遇,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凝聚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
良禽择高枝而栖,人才奔着事业而来。吸引人才在于事业,留住人才更要有事业。是人才
都要干事业,都想干事业,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从人才的引进到使用,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做到“跟踪用才,量才激励”,克服“一引了之”的人才浪费现象。
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个人才有施展抱负的工作基础和平台。其次要创造温暖的生活环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属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使其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事业当中。再次,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防止因“窝里斗”而产生内耗,最后气跑“良将”。总之,要着力营造“四个尊重”的氛围,真正让各类人才干起来顺心,想起来开心,回到家里舒心。
坚持靠制度和法律保障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社会多样化等国际国内新形势下,要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选人渠道、竞争机制、考评体系等完整的人才管理体制,努力形成广纳贤、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与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薪酬、保障等制度,坚持各项待遇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对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在经济建设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引进技术人才由政府给予专项奖励。简而言之,就是
要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上,确保人才的知识产权不受任何侵害,使人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让他们一心一意投入到事业之中。(作者周玲,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许先云:走出人才使用的误区
时期英语要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就需要在认识上纠正一些错误观念,与时俱进地树立人才队伍建设新观念。
人才就是高学历者?长期以来,我们将人才与学历挂钩甚至等同,以至于在大家看来,“人才就是高学历者”。这种以学历划线、舍本逐末框定人才的狭隘思路,在实际工作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遮蔽了人们应有的人才视野,限制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导致了人才的高消费;它带来了人才价值导向上的误区,导致社会上对“高学历”和“高文凭”的盲目追求和书、的泛滥;提高了用人单位的门槛,使那些没有高学历的有用之人被排斥在外;加大了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成本;阻塞了才路,误导教育,使有能力的高工、技师成为稀缺资源。华晨宇的女朋友胡蕾
所以在人才标准的界定上,我们既要讲学历,又不搞“惟学历论”;要把眼光放在“有无真才实学”上,在发展潜能上着眼,在实际能力上聚焦,在实践中检验,以“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的新观念,去审视和认定人才。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常常拿“金子”比作人才,认为“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以此来安慰、激励那些事业上的受挫者或失意者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以此掩饰人才建设上的“不慌不忙”,或者以此作为压抑人才的搪塞之词,则是对事业极为不利的。金子固然会发光,但是埋藏于沙堆、深藏在箱底的金子所发的光能看得见吗?不要说世上绝无纯而又纯的金子,即使有,时间长了也会有相对的氧化。因此,对于如同金子般的人才,我们更应知人善任,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时空价值的新观念。要增强人才建设的紧迫感,保证人才用当其时。按能力和发展前景(创新精神),对年轻优秀人才早发现、早扶持、早使用,为人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这样做,一是能把握人才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有助于人才创出最佳业绩;二是能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缩短人才成长过程;三是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助于人才的自动显现。
要准人才发光的最佳坐标区,保证人才用当其位。一般来说,不同“行当”对人才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知识结构等都有着特定的要求。爱因斯坦在宏观方面能提出“相对论”,在微观领域就比不上爱迪生搞发明了。这些年在强调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时,一些行业的专家被推上了领导岗位。他们虽然懂专业,但不善管理,结果,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新的岗位上“水土不服”。
之所以出现人才难以用当其位的现象,还在于我们认识上的误区。有人以为,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就是要提拔人才,似乎只有“加官晋爵”才是重用人才。殊不知,将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强,能谋善断的人提拔使用,是重用;而将一个有某一特长的人放在适宜的专业岗位,充分发挥其专长,也是重用。判断人才是否用当其位,首先要看是否用其所长,其次要看能不能做到不拘一“格”,尤其要看敢不敢用有较好发展潜质、有培养前景的人才。我们反对拔苗助长,但对那些资质较好的可塑之才,以超前的眼光,适当地拔一拔,然后再浇浇水、施施肥,让其提前就“位”,是很有意义的。(作者许先云,广州市人口计生局)。
——刘伟、姚宏城:注重引进香港高新科技人才
传组词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引进人才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香港是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并汇聚了一批国际水准的科研专家,但因缺乏产业化的成本优势及市场腹地支持难有所成,而这正是广东的优势。近年来广东致力引进香港智力,粤港科技人才的流动,从深度和广度上体现了粤港经贸合作的最高层次,引进香港人才和智力对提高广东高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