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视角下的四大名山信仰
O景天星
佛教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传承两千年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成功融入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或模式,比如,隋唐时期形成的八大宗派被认为是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典型:又如,明清时期,在四大菩萨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四大名山信仰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指的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在四大菩萨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四大名山信仰,不论是从历史演变来看,
还是从理论结构、社会影响来
看,都表现出明显的“中国
化”特,在当代社会,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演变来看,作为整
体的“四大名山”是在长时段
的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融合过
程中形成的。南北朝时期,五
生菜种植台山已经是著名的佛教名山,
唐初,五台山就已出现了第一
部志书《古清凉传》。唐代还
最终将《华严经》中的“清凉
王希维整容山”指认为山西五台山,五台新天龙八部演员表
山遂成为华严道场、文殊道
场。此后不久,因为《华严
经》尊崇文殊和普贤的原因,
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便和作
为普贤道场的峨眉山开始融
合,如唐代的华严大师澄观法
师“大历十一年(776)誓游五
台,----巡礼,祥瑞愈繁。仍朴恩英
往峨嵋求见普贤,登险陟高,
备观圣像。”直到宋代,依然
将五台、峨眉“两山”并称为
“名山”,并受到皇帝的关
注。不过,宋代也有将庐山、
天台山与峨眉、五台并称的。
而在元代的时候,与五台、峨
眉并称的又是河南的伏牛山、
少室山。相比之下,从唐代到
明末,三大名山的出现似乎更范湉湉
为频繁,只是唐宋时期并非特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指。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
“特指”,普陀山开始与峨眉
山、五台山并称,协同发展。
明谢廷谅撰《三大士殿》曰:
“普贤肇峨眉,示迹惟西方。
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猗
与观世音,普陀实吾乡。胡为
三大士,鼎足偕兹堂。”其中
明确指出“三大士”及其居住
道场,即普贤肇峨眉、文殊现
五台、观世音在普陀。九华山
最晚进入四大名山体系。明万
历年间,开始出现“四大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