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寺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寺庙建筑集思想、文化和时事各种元素而成,通过对寺庙建筑的风格及设计特点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其所属宗派、思想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透过此可以观察到建筑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动态。所以可以说: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对于古寺庙的建筑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及社会历史的变革。
正文: 
      对于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佛教的传入及之后的广泛传播,迅速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事业,特别是开辟了寺庙建筑这一特殊的具有巨大价值的艺术道路。寺庙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从北魏时期开始在我国出现,到了唐宋时期到达了顶峰,而往后的明清时期 则有着大量的修建。相比于很多的皇家建筑因为朝代的更迭和战争而被破坏甚至消失的惨状,寺庙建筑被大量的保存下来。而且由于寺庙建筑的大量涌现,使得其艺术和工艺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达到了顶峰。
一、中国寺庙建筑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的寺庙建筑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宇宙观,它的总体设计风格有意识的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中国的寺庙建筑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中,这是因为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寺庙建筑中有很多的室外空间,它们并不把自然排除在外,而是包容在其中,正所谓“深山藏古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寺在深山中,亦是深山的一部分。
        中国人讲究“气”,寺庙更是融合了天地之灵气,所以寺庙的选址往往是集天气、地气、水气、人气等综合因素为一体的好地方。所以在造屋建庙的时候都会考虑山川形势以及方位,以寻求气之所在而且能够藏得住气的地点,集万物之灵。由此再决定建筑的坐落和朝向。
        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特别是其中的寺庙建筑,彰显了佛教寺
庙的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有这样一种说法“台山归来不看庙,庙里乾坤贯古今刘亦菲 曾轶可”,由此可以看出寺庙建筑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的。五台山佛教寺庙建筑中的显通寺是我国砖砌结构中的杰作,而从建筑布局上来看,它的特点就是和五台山的地形地貌珠联璧合。寺庙和自然山水融合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在世界建筑文化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佛教寺庙的布局特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秉承了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佛教寺庙仍都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体。
        例如,承德避暑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在其周围还有十二座风格各异的皇家寺庙。这组寺庙是对藏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充分融合的体现,联合一些后来的官建寺庙和民建寺庙,它们集体反映出了承德历史上的辉煌。寺庙建筑虽然星罗棋布,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以避暑山庄为中心,与山庄建设遥相呼应。这些寺庙建筑的坐落和方位与避暑山庄呈现出中心散射状,体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地位。承德市区的寺庙,无论是敕建、官建还是民建,都是经过封建帝王之间或者间接的许可的。在寺庙的布局上
顺应自然,体现了强烈的自然气息,具备强烈的对称均衡感和秩序感。这与清代皇帝利用宗教政策,团结各族人民,以达到“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有着不可分开的密切联系。在建筑风格上,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建筑的辉煌壮丽与山庄青砖灰瓦、朴素淡雅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也突出了避暑山庄,从而实现了建筑布局的和谐统一。
        而单座寺庙的本身设计也是顺应了一定的规律,古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门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阁。在正中路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僧房和斋堂。当然其中大雄宝殿是每座佛寺中最重要和庞大的建筑。
演员王思思三、各朝代古寺庙建筑建构变迁
        在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庙,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在历经了不同的朝代兴衰之后,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之中。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寺庙建筑,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寺庙建筑文化。
        五台山可以说集结了各年代的优秀寺庙建筑,自从佛教传入五台山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是信奉佛教的,于是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从五台山的寺庙研究可以看出个时代的生活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由此造成的各时代的建筑风格的特点。
        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殿内的壁画、石刻,殿外的经幢、墓塔等等都是古代的遗物,极具价值。佛光寺整个寺院由三个院落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整个大殿气度不凡,十分壮丽。佛光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说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在全寺最后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外观大方简朴,涂满了朱红,也正是唐木结构的建筑的代表。从佛光寺的东大殿来看,唐代寺庙建筑的基本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真棂窗,整体的建筑风格庄重朴实,美观大方。
        在佛光寺前院北侧的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殿内使用了减柱法,全殿前后只用了四根金柱。随着金柱的减少,殿内的梁架发生了变化。前后槽用了内额,其上架四椽袱及平梁。该殿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人字柁架的先例。这座殿堂设计结构新颖,是金代的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显通寺是中国第二座寺庙,是明代寺庙建筑不可多得的瑰宝。显通寺的原名为大孚灵鹫寺,寺庙的中轴线上有七重大殿。但其中最具特的是一座罕见的汉白玉石砌成的“无梁殿”。无梁殿的意思是整个殿堂的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它的建造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外观是两层结构,实际是个一层的穹窿拱洞。而整个殿由三个拱洞构成,拱洞由一块块青砖垒砌,扶摇直上,边上边缩。拱璧即为山墙,墙上开有拱门,串通三洞,没有一根梁柱。这座大殿的建筑形状奇特,其外部充分体现了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气质,同时内部又雕刻精湛,设计别出心裁,是一座现有的砖券建筑。显通寺的建造充分反映了明代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从“无梁殿”的建筑看来,明代的木结构建筑与前代相比较变化很大。在殿宇的布局上,主体建筑多在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十分强调左右对称,结构十分规矩严谨。梁架结构多用于通柱,屋内不论有没有天花板,都采用了明栿做法,加工细腻。
    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是另一个独具特点的寺庙。该寺寺始建于元代,在明成祖永乐五年扩充。其中被称为大白塔寺的舍利塔,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之后显得格外醒目。人们常把大白塔寺看作为五台山的标志。从此寺中可以看出在元代寺庙建筑中,梁架结构出现了斜梁构件,多采用减柱法。
性价比高的冰箱>今天是第几个母亲节四、中国古寺庙建筑的建筑艺术
        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特别是在屋顶的修葺和装饰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之意。开间越多,等级则越高,比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则一般是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鉴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谁说我结不了婚演员表        寺院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古寺庙建筑的一大特。屋顶的建造大体利用木结构的特点做成了曲面形,寺院屋顶的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等。在屋顶的型式上常有斗拱和彩画。斗拱造型精巧变化复杂多端,具有很高的装饰效果。它是在屋顶和屋身交接的部分设置一个木构件,这在古寺庙建筑中十分常见。斗拱主要起支撑巨大屋顶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而彩画原是为了木结构仿佛,之后慢慢成为了寺院建筑艺术必不可少的装饰。明清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是梁枋上的旋子彩画,用琢磨、大点金、雅五墨绘成的龙锦的图案、旋花、翎毛花卉与寺庙的整体彩相互配合,具有鲜明的对比感,把整体建筑装点得炫彩夺目。
        屋顶上的飞檐也是寺庙建筑的独特的风景线。向外和向上翘起的屋角使得高耸的屋顶显得生动而精巧。檐角上常排列一对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要根据寺庙宫殿的等级来决定。小兽的排列或是象征着吉祥,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铲除邪恶。这些小兽的装饰不仅仅有着这些深刻的寓意同时也是寺院屋顶装饰的亮点。
总结: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寺庙建筑文化作为其中不可不被提及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寺庙建筑艺术的变迁展现了各个朝代的艺术文化的变革,透过寺庙建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人们生活水平、认知观念、审美情趣等等各方面的提高。寺庙建筑对于人们了解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社会变迁等等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