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小学科学 |
教学课例名称 |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教材分析 | 1.本节要求在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本节是通过加热白糖和过滤沙和豆,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本节承上启下,是学习后面的基础。 4.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
教学目标 | 万灭心钟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1、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现象和蜡烛燃烧的变化现象来分析归纳物质变化的特点,从而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从课堂的教学实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2、在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时,老师有意识的安排了许多细节,从交流变化想象到现象的分析,每一步都让学生在分析中了解变化的现象和本质。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是精心预设,每一个细节都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让细节在学生的观察分析中层层深入,对后面的概念起着非常好的铺垫作用。3、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和预测——交流、归纳——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思考分析、验证总结,这一过程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4、在学生得出最后的黑物质不是糖时,让学生通过黑物质与糖进行比较,再放进水中溶解等实验活动来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保证本节课得出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可强化学生对过程得出后进行验证的观念。5、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白糖加热的变化过程和蜡烛燃烧的过程都是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进行分析理解呢?这一分析过程便利用多媒体直接出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完善了概念,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
教学过程 |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陶喆出轨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全球禁播mv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的糖变为黑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恭喜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四、本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
课例研究综述 |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文内容知识的层面,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 |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
本文发布于:2024-12-19 14:2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工业区物业的管理方案
- 下一篇: 物理化学中的人文哲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