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文化遗产之三十四紫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贵港文化遗产之三十四 紫水
紫水: 贵港八景之首
贵县八景,大凡贵港人都能随便讲出几个来,如小江紫水、东井渔歌、南山米洞、莲塘夜雨等。
光绪贵县志中在《景物》词卷中将八景中的五景单独作了简洁扼要的介绍,这五景分别是:紫泉胜迹、东井渔歌、思湾夜渡、西山方竹、铁巷朽榕。并附有“俗称八景”:怀城紫水、思湾夜渡、南山米洞、北岭仙棋、铁巷朽榕、莲塘夜雨、西山方竹、东井渔歌。这八景涵盖了贵港四个方位的胜景:东有东湖,西有西山,北有北岭,南有南山;同时也将当时贵港城内外偏布大大小小荷塘渗杂其间的典型地域特征作为单独一景:莲塘夜雨;还有流经贵港的大江-郁江,由大小不一的支流及泉眼汇流而成母亲河郁江,其中最为著名的一股泉跟即是紫泉,并以“怀城紫泉”作为八景之首,这也是寓意紫泉作为全城的生命之源头。当然了,八景除了描绘贵港的自然山水,还有代表本邑悠久人文历史的传说故事,如思湾夜渡、铁巷朽榕
、东井渔歌,而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则有南山米洞、北岭仙棋、西山方竹及东井渔歌,这四景都是披挂着自然山水的外衣,这四景又包涵着动人的典故传说。在本文化遗产系列前面博文中,已经提及的有三界庙(北岭仙棋)、东湖(莲塘夜雨、东井渔歌)。另外,这代表性八处景观基本上是在县城四郭周边的郁江南北岸沿江一带及东湖周边区域,只有西山方竹一处是在县城四郭之外。
谈笑风生的生是什么意思同时,光绪县志还附有“旧传八景诗一律”:
紫水滔滔下县城,
思湾晚渡送还迎,
南山米洞僧余饭,
北岭仙棋子满枰,
铁巷朽榕生木叶,
银塘夜雨长荷英,
西山方竹饶天籁,
东井渔歌唱月明。
这一首朗朗上口的律诗,民间是冠以《怀城八景诗》为名称(南北朝时贵港之境有怀安县、怀泽县,唐朝曾以怀泽郡作为州郡名,一直断续到宋朝,故今天贵港市辖三区明清以来,一直以“九怀各里”统称,到了清末割据的大成国时代,改贵县为怀城即是这一渊源所在),可惜县志并无明载这首怀城八景诗出自何时何人之笔,只是以“附旧传八景诗”之名将全诗刊在县志中。这首怀城八景诗包含动态静态、白昼黑夜、高山平原、植物动物、琴棋书画曲艺中的棋曲等日常生活元素,将此八景描绘得更加生动丰满,增添了文学诗意的意境,宛如八幅写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卷。这一首佚名的《怀城八景诗》本身就可以列入贵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首延绵百年的八景诗传颂讴歌的都是贵港本土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江河、湖塘、泉井、洞穴、山峰、敬孝、戒贪、除恶、羽化、成精……
本篇所要讲述的是紫水。光绪县志中涉及紫水的词条在八景中为最多的一处,彰显出紫水作为八景之首的份量。全部摘录如下:
“紫水胜迹,在县西门外,大江边。秋冬间水落始见从石窦喷出,天寒而水不冻,常清有佳兆则流出,紫石山镌有紫水二字。水边有亭,旧传紫水亭,晚眺诗句‘黑石牛羊归道路,青云灯火起楼台’,按黑石地名在对岸青云村名,在上流。”
“县城下郁江上有牛皮滩,滩下有白鹤滩,又名紫泉,旧传竹枝词云:鲤鱼港口鲤鱼肥,白鹤滩头白鹤飞。”
《广西通志》:“紫泉出郁江,其水长而狭,如紫练。”
《方與胜览》则描绘得更加神秘:“郁江有紫水,两派若流出即有异,其对州门流下者郡守必除擢,在州向上而流下者,应在僚属。”
《名胜志》记载“紫泉无源,偶见紫辄符异应自是,邑人每候以为祥。”
明杨于陛《紫水流霞诗》:“紫气淋漓映紫微,槛泉觱沸俨通犀,临流徙倚时挥尘,误认吾家洗砚池。”
宋李知微《紫水灵源诗》:“地脉流霞世不常,囘涌出协和祥,殷红腻胭脂,重轻艳香飘罗带,长已兆云衢多俊, 彦复昭花县有循,良时人不信观河洛,清应文明世运昌。”
紫水亭,在西门外江边,乾隆间知县石崇先建。(另注,在民国县志中紫水亭则是“今废石刻存”)
据光绪县志所收录记载的丰富内容可窥紫泉起码上迄宋代就被传颂,综合分析,紫水泉是在郁江边,丰水期是沉没于水下,到了枯水季节始露出泉眼,天寒而涌出的水却不冷,偶伴有紫蒸汽冒出,旧时被民众视为吉祥之兆。在紫水石旁,清代乾隆知县石崇先为紫泉建亭刻碑(本文化遗产系列之登龙桥,桥上的“东井名区”及“登龙胜迹”亦是这位四川人县令所题),但到民国龚政编纂贵县志时,紫水亭已废,仅存石刻。幸运的是,该石刻至今仍存,它静静的立在郁江岸边,目睹郁江的潮起潮落,见证历史长河的无声岁月。
原自来水厂水塔。在紫水附近。拍于2011年7月,郁江丰水期。下同。
11月英文水塔附近的龙泉碑记,紫水泉后曾被奉为“龙泉”吗?这点E言没有能够在县志上到肯定的答案,但也没有查询到否定的意思。于丹简介
范玮琪和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