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  /  2021年第4期
专栏/C olumn    美文
蒋昌建妻子
我去过无数的革命纪念地,只要念及,印象总是深刻的。井冈山的延绵翠竹,遵义城的遵义会议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而在西柏坡,久久萦绕脑际的则是一条数十米长的电报墙。
电报墙的起源应让历史回溯到1948年5月26日,那是一个黑沉沉的深夜,亲自率领党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在月光映照下进入了一个名叫“西柏坡”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和旧中国所有山村一样,低矮的村落、老旧的木格纸窗,然而谁会想到,这个极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却成了指挥300万军队的大本营。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决战、一幅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是在这里谋划绘就。
据悉,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持续了142天,而位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作战室距离三大战役指挥部最近的300公里,最远的则有900公里,无论距离远近,全国各战区的往来电报,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仅从这里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408封,西
中国奶粉品牌排行榜>八两金老婆
伫立西柏坡的电报墙
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李舒桐
电报墙陈列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在数十米长的走廊两边墙上,挂着雕刻的37封电报,全部都是阴刻的手迹的电报原文。缓缓移步,伴着长廊音响传出的“滴滴答答”的发报声,那曾经在《选集》第四卷中无数遍捧读过的《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等电文一一闪过眼前,这悄无声息的电文像一张张透明的电影录像带,清晰地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惊动世界的新闻,仿佛又闻号角连鸣,又见炮火硝烟,似回到那峥嵘岁月。
三大战役期间,和党中央,在这个小山村里指挥了24场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住过的农家小院里,至今还摆放着一个小小磨盘。小磨盘周围,便是当年与其他领导围坐一起商议军政大事的地方。后来曾有人风趣地写诗称道:“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土屋里奏响胜利凯歌,农家院摧毁旧世界,小山村走出新中国。”西柏坡被称作是党中央、毛主
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朴信惠图片时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周恩来风趣地这样形容:“我们这个指挥所,一不发,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小学生中秋赏月作文
1949年3月23日,主持召开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好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十天后,就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挺进北京。
步出西柏坡纪念馆,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峰峦叠翠,滹沱河泛动着金的波光。广场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青铜像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望远方,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英姿。
西柏坡,新中国就从这里走来。这文字,出现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前言;这墨迹,是408封电报酿成;这声音,像金子般闪烁在中国人民的心头,记刻脑际,世代牢记。
徐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