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人口106万余人。
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县,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平、双江等县。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历史
梦见小女孩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倭、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其先民被称为"滇越"、"掸"或"擅",唐、宋朝时称"金齿"、"银齿"、"茫蛮"等;元、明朝时称"白衣"、"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或"摆衣"。
唐、宋朝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明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建有"彻(车)里军民总管府"及金齿宣抚司等政权机构。清代沿袭明的制度,并在内地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委派流官统治,国民党时期在边疆置县和设治局。解放前,内地和杂居区较早产生封建地主经济,西双版纳等边疆地区还保留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
宗教信仰
傣族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过去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李若彤复出
健康饮品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生活习俗: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范冰冰年龄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彩和民族特。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
放风筝作文400字>若风老婆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服装特: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或绯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