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安徽省铜陵市某校初一(上)月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题
 
1. 默写。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培虎皮兰怎么养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清算程序
(7)《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支葱绿的柳笛,使出浑身的解数,用一声嘹亮的呐喊驱走了冬的暗淡,打破了春的寂寞。水,醒了,一夜之间沁满原野;草,醒了,一夜之间精神抖擞;花,醒了,一夜之间花枝招展;鸟,醒了,于空灵的苍穹下呼朋引伴;人,也醒了,去赏山间急遽的奔流,美感油然而生……
艳阳当头,高邈的天空没有半点云彩。玉兰花静默着,她的肌肤皎洁如月。zhù 蓄了一冬能量的垂柳,白雾氤氲,绿丝缭绕,一对花喜鹊正安适地在树顶上休 qì。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亮      高(        )     zhù(        )蓄     休 qì(        )
(2)“油然而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肯定句。
艳阳当头,高邈的天空没有半点云彩。
 
七年级某班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完成。
①某同学搜集了一个交友典故——割席断交,下面与此相关的一组人物是(        )
A.管宁、华歆   B.俞伯牙、钟子期   C.管仲、鲍叔牙   D.廉颇、蔺相如
②朋友有多种,最可交之友,当是益友、诤友、素友、挚友。其中“诤友”是指(        )
A.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的朋友
B.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血气唤醒
C.情趣相投、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朋友
D.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的朋友
(2)请你根据提示修改下面语段。
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A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轻,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B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增加获取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C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不到的
①A句词语搭配不恰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B句有一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空袭警报打一成语③C句表意不恰当,应删除“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搜集到的图表,请根据要求做题。
你对待网络交友的态度是什么?
①请根据图表提取一条结论。
②针对图表中的观点,你更赞成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范爱农(节选)
鲁  迅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
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
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
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1)“我”早年在_______________(国名)_______________(地名)与范爱农初识并产生误会。结合原著可知,“我”对范爱农产生误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句子所表达的人物感情。
①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②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3)绍兴光复后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选文写“我”与范爱农由初识到相熟的过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诗,并结合你对范爱农和鲁迅先生的了解,说一说两人回国后面对黑暗现实,选择有什么不同。
哀范君三章·其二
鲁  迅
海草国门,多年老异乡。
李弘基 藤井美菜狐狸方去穴,桃已登场。
故里寒云,炎天夜长。
独沉清洌(liè)水,能否涤(dí)愁肠?
【注】①海草国门碧: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说草绿了三次(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范留学日本多年。②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这里指辛亥革命后上台的官僚。③寒云恶:比喻局势很坏。④炎天:夏天。凛(lǐn):寒冷。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留在心田上的“水印”
徐九宁
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考了个不错的分数。但那时还是估分填志愿,结果过于自信的我,将总分多估了15分,最终以4分之差,没能被所填报的大学录取。
12年的寒窗苦读付之东流,烦闷之极的我,想第二年春季再去复读,于是便对上过初中的父亲说,书上的知识,我已掌握得滚瓜烂熟,下半年在家自习就行了。
父亲本不同意,但看我态度坚决,性子又倔,最后只好皱着眉答应了。
此后,每天早上我都睡到自然醒,然后拿着书,戴着耳机去屋外的山边,寻一块草地坐下,边听音乐边看书,时不时再看看山的青翠,鸟的振翅,泉的涌流……其实,我看不进书的——没被录取的懊恼、烦躁,像根牢牢捆绑着我的粗壮绳子,勒得我胸闷气喘,难以解脱。同时,又百无聊赖地觉得考了高分,基础扎实,自习放松懈怠点,没事。
父亲呢,有空时会过问我的学习情况,流露出对我自习的顾虑和担心,他也不敢多说,怕我心情不好,对他发脾气。
一天清晨,父亲一反常态地将我从床上拽了起来,带我去田边巡水。从初中起我便在县城里住校了,很多农事都忘了,巡水,就是查看田埂有没有漏水,如有,要及时堵上,“秋季雨水少,山塘里的灌溉用水也不多,田里的水如漏了,麻烦就大了,可能前功尽弃!”父亲说。
但一圈巡下来,并没发现漏水的地方,我便打算回去,可父亲却让我等等——他扒开稻丛,用铁锹铲了一些半干半湿的泥,在田埂旁做了个方形的小平台,并让平台高度与水面齐平,“这叫做‘水印’,记录稻田里的水位高度。”他解释道。
次日,父亲再次带我去巡水,依然没发现漏水。“这田埂坚实牢固得很,没必要总浪费时间去巡!”我有些不耐烦地对他说,“田里的水,跟昨天相比,一点也没见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