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专题二小说 小说探究题
(时间:40分钟 分值:28分)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综合征
刘七平
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以至于每天不看就心里空落落的?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
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里的一条段子:因为,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
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上互动交流。
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
“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
“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喀,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
“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
“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
“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
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
阿辉有些难为情,空调不制热是什么原因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
“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
“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
匆道别。
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
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录了。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
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有了,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兰州旅游爸,您还没睡呢?”
“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
嗽声。
“收到了。爸,您的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
“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
B.文中的阿鹏也是赫子铭爱情睡醒了“综合征”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
C.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儿子的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
D.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的依赖以及对人的毒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与艺术特的能力。B项,“因阿鹏迷上使夫妻形同陌路”错;C项,“没有落伍于时代”表述不准确;D项,“对人的毒害”错。
答案 A
2.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的构思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陌生的恋人改编自哪本小说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构思特点的能力。这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以阿辉为主体叙述了他
跟好朋友、父亲之间关于的故事。在阿辉与阿鹏的故事情节中,有两个小的情节也就是两个家庭由引发的摩擦,这里展示的是友情、爱情因而淡漠。在阿辉与父亲的故事情节中,展示的是亲情因而受到冲击。这些都是一个点上的描述。在这些情节中还带出了社会这个面上的整体状况,人们都被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中。由点到面,以点为主,以面为辅,点面结合,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现代化的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淡薄,反而成了生活矛盾的“制造者”。
答案 ①情节安排:因手机没电而想起朋友,和朋友聊天引发“”话题的感慨,并从两个家庭中的摩擦引发思考。结尾处却以阿辉父亲添加再生波澜,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主题。②表现主题:提炼于生活,高于生活。充分表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科技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使感情淡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两个标题各有优点,解答时将其中一个的优点分析出来,然后简单分析另一个作为比较即可。认为“综合征”好,这个标题像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以此为标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综合征”也是行文的线索,文中的阿辉和阿鹏以及其他的一些人都有这种“毛病”,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对过分的依赖,很多时间都被它侵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淡漠,甚至会造成生活中的矛盾,这些都是带来的危害,也是小说主题的展现。认为“莫让亲情等待”好,这个标题用祈使句的形式警醒人们关心亲人,多与亲人交流沟通,不能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这样更具有启示意义。标题中的“亲情”在结尾才得到落实,有卒章显志的意味,标题起到了悬念的作用。“莫让亲情等待”既表明不能沉迷于与“好友”的交流而忽略了真正需要自己关心也无时无刻不关心自己的老父亲,不要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是对每个沉迷于的人的警醒:不能因为科技发展了、沟通快捷了而忽视了对亲人的关怀,这也是小说主题的体现。
答案 (示例一)“综合征”好。①更贴近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标题是全文的线索,使行文流畅清晰。③是对阿辉的生活现状的准确概括,同时也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危害。
(示例二)“莫让亲情等待”好。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结尾处出现“一升是多少毫升亲情这一生有你就足够”的故事,更具有抒情性和启示意义。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老父亲的形象令人感动。③主题更突出鲜明。科技可以带来更多的便捷,但亲情不容等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乞 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
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本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