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马 睿1,叶建芳2
(1.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2.南宁师范大学 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提升旅游质量和丰富旅游人文内涵,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广西边境界碑旅游,不仅可以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全民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促进广西边境人文旅游的深度发展。广西边境界碑作为边境地区与国家历史的微缩景观,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具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蕴含着人类和平发展理念。为实现广西界碑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建议通过界碑历史阐释、科学技术融合展示、故事化呈
现和创意性表达等路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界碑旅游中,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界碑;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资源
王一博肖战接吻被拍中图分类号:D647;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2-0049-06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要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1]广西边境地区历史底蕴深厚,需要系统地挖掘蕴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内容。边境界碑,是祖国领土与主权的象征,承载着边疆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学界围绕边境界碑的历史价值[2]、遗产价值、空间实践[3]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较少从应用方面去探讨界碑作为边境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实践。边境界碑旅游对加强民众对国家历史的了解、促进边境安全等有着特别的意义。立足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章在文献查阅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挖掘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讨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一、发挥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1]。深入挖掘边境界碑旅游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边
收稿日期:2021-12-2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广西跨境民族历史教育与铸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1C417)。作者简介:马睿(1997—) ,女,宁夏固原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旅游;叶建芳(1977—),女,广西荔浦人,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民族旅游、文化遗产保护。
住房公积金个人怎么提取※经济与社会※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月25日出版 2022年第2期
境旅游之中,有助于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有助于促进全民投身于美丽中国建设,使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有助于推动边境地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质量。
(一)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需要
边境界碑作为国家边境的符号,本身代表一种主权和边界的规范。界碑的确立,使边界较为模糊的土地有了明确的归属,民众的国家概念也变得清晰[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1]民众对边境界碑知识的学习,对勘界立碑历史以及相关守边戍边故事内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促进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现如今,在广西边境地区,仍保留着相当数量的老界碑,它们是边疆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4块清光绪年间界碑,分别是现存于东兴竹山港的1号界碑和东兴国门景区的5号界碑,碑上刻有“大清国钦州界”字样,以及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的53号界碑和靖西市吞盘乡孟麻村的108号界碑上则刻有“中国广西界”字样,它们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当清代的界碑成为文化遗产时,它们就具有了某种内在精神实质,拥有了活态传承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广西边境界碑的旅游活动,可以引导人们了解边境的历史;在以界碑为载体的国防安全知识教育实践活动中,游客们可以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社会安全。
(二)增强国家认同的需要
边境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旅游者对边境地区心生期望而产生旅游行为,旅游者和边民之间的交流增强,国家认同加深。
广西边境界碑旅游内容不仅体现在让旅游者了解界碑自身承载的历史,还与边境界碑周边的民俗旅游资源、口岸商贸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其他类型旅游资源密不可分。广西边境界碑所处的区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例如,有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瀑布”的德天跨国大瀑布;有传统的刺绣、酿酒、扎染工艺;有国家一类口岸,包括靖西市的龙邦口岸、大新县的硕龙口岸、龙州县的水口口岸、凭祥市的友谊关和凭祥铁路口岸、东兴市的东兴口岸、防城区的峒中口岸、宁明县的爱店口岸、那坡县的平孟口岸。这些边境旅游资源很有魅力。例如在水口口岸附近有于2009年被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业秀园(3A级景区陆荣廷故居),周边有中国“944(3)”号界碑,游客在参观业秀园时与界碑合影,能够欣赏边境山水,感受边境独特的意境。“在这种旅游语境下,旅游者可以获得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形成一种‘对他而自觉为我’的身份认同意识。”[3]边境民族地区多类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促进各民族交流,加深游客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安全,增强国家认同。
(三)促进广西边境旅游朝人文旅游深层发展的需要
边境旅游是服务于沿边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于实现边疆安全稳定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质量。
目前,广西边境各县市区陆续开展“国旗工程”巡礼、国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等教育活动,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展得比较少,对边境界碑旅游资源利用显得不够充分。实地调研发现,广西边境保留的几块清代界碑,除“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附有详细历史介绍外,其余几块对界碑的历史说明较少,其中东兴国门景区的“大清国钦州界5号界碑”周边仅有一块木牌,且介绍简单,因此游客在此类景点驻足时间较短,难以对界碑的相关历史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认识。广
第39卷 (总第141期)马 睿,叶建芳 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西各边境县市区的地方政府公开的边关旅游线路多内含界碑元素,例如“沿边公路自驾游:北仑河口景区(大清国1号界碑、广西沿边公路零公里纪念坛、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红树林观光)—国门景区(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口岸步行街、东兴口岸)—沿边公路风情体验—防城峒中温泉”。但这些旅游线路只是将界碑作为一个组配元素,以观光为主,人文层次涉及很浅,对与界碑有关的国防知识和历史知识鲜少强调。充分利用边境界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广西边境旅游,有助于边境旅游朝人文旅游深层次发展。
二、边境界碑旅游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边境界碑作为边境重要的旅游资源,见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内含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蕴含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发挥界碑旅游教育功能,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可以有效推进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一)见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广西边境地区历史底蕴深厚,边界是国家政权的标志,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曾在这里出现。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
广西界碑的出现涉及中越边界的划定。对于中越边界的历史,《宋会要辑稿·藩夷四》(第197册)载:“元丰元年正月九日……已令安抚司各差人画定疆界……使人发遣赴阙其画定疆界。”经过元、明、清朝,中越边界略有变动;185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中法两国从1885年11月开始勘立中越边界,至1900年7月结束[5]。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中记载,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第三款规定:“由中、法两国各派官员,亲赴中国与北坼交界处所,会同勘定界限倘或于界限难以辨认之处,即于其地设立标记,以明界限之所在。”[6]据《防城县志》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两方勘界使臣在芒街就中越两国边界(钦州段)达成协议签字,并分别组成立界委员会,立界委员组成后,即进行树立界碑,防城段的界碑从竹山村开始[7]567。中越两国于1999年12月30日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在经过近10年的勘界,实地确认了边界线;2010年7月
14日生效的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陆地边界管理制度协定》《陆地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也为推进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两国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8]。课题组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实地调研后发现,现在位于那良镇滩散村的“1346(2)”号界碑碑位与在清光绪年间界碑“大清国钦州界14号界碑”碑位重合(14号界碑于2010年10月由外事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按规定拆除,移交有关部门妥善保管)。广西界碑的历史也是广西边境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通过界碑旅游,可以不断深化旅游者对国家历史的理解及强化对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蕴含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与界碑相关的守边戍边的故事众多,英雄的事迹与精神成为地方历史,也在民众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蕴含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界碑是边防军人的精神和使命符号。边防军人在界碑区域内巡逻,定期为界碑描红,坚持“忠诚为本、戍边为责、奉献为荣、乐观为怀”的边防精神。现今,在广西边境地区,戍边战士和广大干部坚守国门,防止新冠疫情输入,体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9]。为广西边防作出杰出贡献的晚清广西提督苏元春,用十余年的时间重建了镇南关,筑造了大小连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月25日出版 2022年第2期
修筑了以龙州为中心的千里军路运输网,建筑了沿边界线炮台。有史记载:“所用经费不足60万两白银,除部分由政府公费拨给外,其余皆靠自己筹措。”[10]冯子材在法国军队入侵的危难时刻,身先士卒,勇敢抵抗侵略者,领导清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的反抗精神[11]。清朝的勘界大臣邓承修,急电两广总督张之洞称:“法人即在该处出示狂言胁逼,居民惊乱,其势岌岌……窃生等食毛践土,不忍轻弃其乡……”[7]568以上的历史记载表明,面对当时法国殖民者的威胁,戍边将领和爱国民众们守疆护国、毫不退缩,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界碑的历史故事所蕴含的诸多内容,很好契合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过提炼后,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蕴含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深刻理念
中越边界谈判和勘界立碑等相关历史,蕴含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深刻理念,对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倡议有积极意义。
中越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的完成,促进了中越双边边界人民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中越两国于2001年12月在广西东兴市和越南芒街市竖立了第一块新界碑。两国在关于新立界碑的谈判中以历史条约为基本依据,确立“大局为重、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友好协商”的十六字方针。这是中越双方共同
努力的结果,标志着长期悬而未决的中越陆地边界问题得到全面、彻底地解决,为中国和平外交尤其是睦邻外交开创了新的成功范例[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实现世界和平需要世界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资料记载,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的1993年的10月,两国达成了《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2010年7月14日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正式生效,国界线上竖起了庄严而神圣的界碑[13]。在边境界碑的人文旅游中,游客通过对中越边界谈判和勘界立碑相关历史的了解,可以不断推动游客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人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所言:“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14]
三、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可通过挖掘边境界碑旅游资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以历史文化阐释、科学技术融合、旅游的故事化呈现和创意性表达等方式,构建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充分发挥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历史阐释
正确地解读和诠释界碑历史,不仅要在追根溯源中解读界碑的精神内涵,还要结合中国特社会主义给母亲的一封信1000字
伟大实践的时代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界碑旅游中,使界碑深厚的历史和民族精神得以合理彰显和顺畅表达。
发挥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是要尊重勘界立碑、国防边界等历史事实;二是与界碑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需要得到细致梳理和深刻阐释;三是要准确解读界碑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边境界碑旅游的深度开发和产品设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5]有学者提到,边境界碑所承载的价值,是对地方记忆与国家历史等人物、事物和事件进行的表述与再表述,影响甚至决定了边疆地区双边民众的生活,同时塑造和强化游客在边境旅游活动中的地方社会的经历与国家认同的经验[3]。在广西界碑旅游规划、策划中,要通过梳理
第39卷 (总第141期)马 睿,叶建芳 广西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补水效果好的面膜和阐释界碑背后感人至深的爱国事迹提炼出爱国主题,让游客在参观、体验中激发起家国情怀。
(二)科学技术融合
五一劳动节的祝福语旅游行为的重要特征是互动、体验和感受[16]。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界碑旅游,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需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服务模式,加强游客的体验和给旅客带来更好的感受。
一是依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界碑文化资源挖掘和建档,建设边境界碑大数据中心。档案的数字化和公开化有利于民众深入了解历史,并有助于评估新的界碑旅游景点。二是利用高科技载体,如虚拟现实沉浸式技术,提升现有界碑景观的设计和与界碑有关的博物馆展陈水平。旅游体验理论认为,想要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就要让游客拥有较强的体验性与参与感。实地调研发现,广西边境界碑旅游都是“看+讲”的传统形式,以界碑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较为平淡。因此,在界碑景观设计中,以场景式体验加强界碑资源的“活”化,让参与者身临其境,构建旅游参与体验系统。例如,李受彤在夜宿坑怀岭时,曾写《与法人立界露宿坑怀岭有感》:“苦闻飒飒复萧萧,万木经霜尚不凋。樵径枯骸存虎迹,菁丛毒疠幻红腰。峰岩涉历高千仞,黎阮兴亡阅几朝。人与草虫同露宿,怪他彻夜尽喓喓。熊颠猱迹亦知愁,岭峻风寒况值秋。履险何妨同坦道,梯椽从不羡高楼。现身顽证三生石,指掌图分五大洲。喜是牵萝扪壁处,刺泉时得饮清流”。[17]利用全息投影还原诗歌创作的场景,让参与者更直观深切地感受这种为了完成朝廷交给的勘界重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利益,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豪情壮志和为民报国的博大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界碑旅游的教育价值。三是导游在讲解中,可以运用图片和影像说明,在展示中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平面和立体相结合。例如,播放边防英雄戍边的短片,让游客们跟随英雄的足迹重走边防路。游客由单纯的凝视向多感官接收转变,对界碑旅游的认识实现从文化认知层面到情感认同、国家认同层面跨越,使界碑的教育功能在旅行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体现。
(三)故事化呈现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这为旅游业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核心[18]。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要实现边境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就要将界碑蕴含的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可触摸的历史。
一是通过标识解说系统建设,对界碑背后的历史进行解释和展示,让游客直观地感知界碑历史故事蕴含的爱国精神。越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越是以人民为中心、亲民爱民的实践,越是能产生大气磅礴和打动人心的故事[19]。许多人文和自然景观都有相对应的故事,记录景观发展变迁的历史或记忆它们被命名的过程[20]。界碑作为边境旅游景点,以它们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进行故事创作,再现历史场景,可以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承载符号。二是对界碑现存的历史信息要最大化地利用。将中越边界勘界过程中使用过的迷彩服、勘界日记、奖状等物品及资料收集和整理好,再配上展览说明可以让人们对勘界立碑的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三是在界碑旅游的讲解中要由表及里,慢慢深入主题。好的主题故事不但能够深刻地影响受众的情绪,还能激发受众对故事的认同。例如,将关于“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文物的故事梗概刻在石碑上供游客阅读,引导人们由界碑联想到人,再由人认识民族气节与历史担当,爱国主义精神就会渗入到每位游客的内心,就会使参观者从中获得高级的文化体验和享受[2]。前往边疆地区旅游的游客看到百年前的界碑,听到这些地方历史的故事后可以感受到关于边界谈判中的爱国精神,会更加坚定国家和民族认同,内心产生民族归属感,坚定守疆爱国的行为和信念。
(四)创意性表达
七字歌名充分发挥界碑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在产品开发和旅游宣传中紧密结合新时代爱国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