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区域分析
07资源本2 冷佳静 0711*******
摘要:广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5%,辖区总人口为 4493万人。它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面与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与云南省交界,南临北部湾,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极具沿江、沿海、沿边三大优越性。在经济发展初期,广西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同时对广西来说也是机遇;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中广西逐渐从不成熟中走出来,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优势并能及早看到劣势所在,适当的做出合理分析与安排,加大区域合作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概况 经济发展 区位分析 区域合作
前言:广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5%圈子是朋友圈吗,辖区总人口为 4493万人。它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面与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与云南省交界,南临北部湾,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极具沿江、沿海、沿边三大优越性。
1、广西省概况
1.1 地理资源
广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年平均气温在 18-23摄氏度之间,除了桂北的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0摄氏度以上,罕见霜雪。广西的降水亦很充沛, 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至1800毫米之间。夏长东短,热量充沛、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为广西气候类型的优越之处, 非常有利于水稻、玉米、甘蔗等植物的种植,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几个能够种植热带水果的省份之一。[1]
广西的地貌属于丘陵性盆地,山多而平原少,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的 76%。整个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状。、南岭山地、滨海山地的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形成了广西的外围,其平均海拔均在 1000米以上,是生成种植木材、经济林及水果的佳地。广西的平原主要有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平原, 它们都是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土壤极其肥沃,是稻谷的与甘蔗的主产地。此外,岩溶的广泛分布也是广西地貌的特之一。 这里,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岩溶地貌十分典型,其发育之特别、 种类之繁多堪称全国之最。其西部、 北部的岩溶多属于峰丛洼地;东部部、中部与西南部多属于峰林谷地," 桂林山水"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奇葩之一;而广西东南部的岩溶则多属于残峰平原。岩溶区内还蕴藏着数目众多的奇特洞穴,这些洞穴不仅具有观赏、探险价值, 而且由
广西的地貌属于丘陵性盆地,山多而平原少,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的 76%。整个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状。、南岭山地、滨海山地的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形成了广西的外围,其平均海拔均在 1000米以上,是生成种植木材、经济林及水果的佳地。广西的平原主要有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平原, 它们都是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土壤极其肥沃,是稻谷的与甘蔗的主产地。此外,岩溶的广泛分布也是广西地貌的特之一。 这里,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岩溶地貌十分典型,其发育之特别、 种类之繁多堪称全国之最。其西部、 北部的岩溶多属于峰丛洼地;东部部、中部与西南部多属于峰林谷地," 桂林山水"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奇葩之一;而广西东南部的岩溶则多属于残峰平原。岩溶区内还蕴藏着数目众多的奇特洞穴,这些洞穴不仅具有观赏、探险价值, 而且由
于其曾是古代人类的栖息地,因此也富有极高的考古价值。[1]
广西的河流大部分属于珠江水系,共有820条以上的河流流域在50平方公里以上,因此的广西的水资源仅次于西藏四川与云南,位居全国第四位。广西的南部濒临北部湾,其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面积约为 12.8万平方公里,其水深、温度及盐分都很适中,故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光已知的鱼类就有500余种。北部湾亦是驰名国内外的珍珠产地,北海市的合浦县素有"南珠之乡"的称誉。 这里所产的珍珠不仅圆润洁白、而且光浑夺目。[1]
1.2历史文化
广西简称“桂”,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1.3行政区划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5地区、9地级市、10县级市、59县、12自治县、7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全区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辖新城区、兴宁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郊区、邕宁县、武鸣县(如下图)。[1]
1.4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近 20 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制糖、有金属、汽车和机械制造、建材、冶金、林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机制糖、松香、微型汽车、装载机、搞笑谜语 OVM 锚锚固体系等一批拳头产品逐步形成,食品、制药和铝材加工等工业正在崛起,生物、电子、信息工程等高新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1.5人口民族
广西现有人口四千七百多万人,属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九位,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难、回、水等12个世居民族,另外还有 25个少数民族成分。壮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千三百多万人 自治区内的12个民族,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等, 在各民族使用的方言中,粤语流行最广,使用的人口约占总人数的1/3。境内人口总数约为4589万。[1]
1.6旅游资源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区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 400 多处,分布于 8 个地区、 63 个县。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造形奇特。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 “ 玉笋世界 ” 。 广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 “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 之称。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他们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广西省经济社会背景
2.1广西省国民经济总体情况
2005年全区经济保持近年来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2005年广西生产总值(GDP,当年价)达到406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2.5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0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55.70亿元,增长1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2%、37.0%和40.8%。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6.2%和32.0%。人均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62元,增长11.8%,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按现行汇率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达到苍空井作品1080美元。市场物价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61元,增长13.9%。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均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财政收入达到475.37亿元,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3.03亿元,增长19.0%。一般预算支出609.75亿元,增长2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达到1025元。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8.4亿元,增长7.4%。粮食产量1516.3万吨,增长2.9%,是2000年以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263.02亿元,增长18.9%,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
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833.12亿元,增长22.8%。利润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2.7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9.07亿元,增长40.0%,投资总量和年新增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投资增幅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市场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02亿元,增长物流专业实习报告14.3%,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51.83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出口总额28.77亿美元,增长20.1%。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6.8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2494.7元,增长8.2%。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16.8元,同比增加739.4元,增长9.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全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426.2元,比上年增564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2]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16.8元,同比增加739.4元,增长9.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全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426.2元,比上年增564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2]
2.2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城镇居民收入平稳提高,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各项改革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得到稳步增长。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6.8元,比2000年的5834.4元,增长52.8%,年均递增8.9%,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年均递增7.3%,比“九五”时期年均递增提高了4.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薪收入平稳增长。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6580.8元,同比增长6.2%。工薪收入仍是居民收入主体,占居民总收入比重68.8%,对拉动居民收入增长起到主导作用。由于工薪收入增长缓慢,使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趋缓。
2、经营净收入增长快。随着各级政府加大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力度,同时鼓励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分流人员转行从事个体经营,以及整体个体经营行业经营效益好转,使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36.7元,同比增长16.4%。经营净收入占居民总收入比重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3、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随着离退休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低保范围不断扩
大,社会救济收入进一步的提高,使居民家庭转移性方面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996.9元,同比增长17.2%。其占居民总收入比重2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收入增17.1%,社会救济收入增62.8%,保险失业保障金收入增24.5%。
4、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45.6元,同比增长34.2%。
但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态势。2005年,城镇高收入户收入大幅增长,低收入户收入仅有微小增幅,使得城镇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调查资料显示,占调查户总数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6.7元,较上年增加3763.1元,增长20.1%,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1.1百分点。占调查户总数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7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少6230.1元,低释延能69.9%,同比仅增36.4元,增幅1.37%。2004年广西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289,2005年已达到0.328。占调查总户数五分之一的高收入家庭,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34.9%,而占调查总户数五分之一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仅占总体收入的9.3%,仅为高收入层拥有收入的26.5%。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05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94.7元,比上年增加189.4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又一年。[2]
2.2.2农业基础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中考志愿填报2005年开春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种子价格上涨幅度在20%左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据我们对32个市、县早稻中间消耗的抽样调查,2005年我区早稻生产每亩消耗成本为199.9元,比上年增长22.9%;晚稻生产每亩消耗成本也增长了22.8%。2005年我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到110.5,据此测算,由于农资价格上涨,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多支付105元,拉低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少增长4个百分点。
2、煤、电、油、运等供应紧张。近年来,我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农村煤、电、油、运等供应问题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电力供应,每年岁末年初,农村一些地方电力供应极不正常,白天基本没电,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水灾、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2005年我区天气出现了三个“极端”,一是极端干旱,二是极端洪灾,三是极端高温,灾害不断,给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年受灾人口2312万人,受灾农作物142.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130亿元,人均损失约30元。
4、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依靠农产品价格支撑农民增收的作用减弱。虽然2005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有翘尾因素,继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但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00.02为,比上年降低18.7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支撑农民增收的作用大大减弱。
5、受周边地区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我区一些养殖户损失严重。2005年我区相邻的一些周边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家禽养殖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家禽价格暴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家禽养殖大户损失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测算,2005年因禽流感影响,我区养殖户损失约7亿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