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关于河流渠道化与再⾃然化的地理知识总结
专业做地理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种⽅法,即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以此控制洪⽔或改善航运。基西⽶河(Kissimmee River)位于美国佛罗⾥达州中南部,经由基西⽶湖向南流⼊奥基乔⽐湖,以基西⽶湖出⼝为界分为上游和下游。出于防洪的需要在1962 1971年进⾏了渠道化,将蜿蜒的⾃然河道改造成了⼏段近似直线的⼈⼯运河,达到了尽快渲泄洪⽔的⽬的。然⽽渠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态⾯貌,当地进⾏了⼀系列的⽣态修复试验。在随后展开的基西⽶河⽣态修复⼯程中只有⼤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居住的地带。
渠道化是指:①平⾯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流渠道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形的⼈⼯河流或⼈⼯河⽹。②河道横断⾯⼏何规则化。把⾃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何断⾯。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混凝⼟、砌⽯等硬质材料。防洪⼯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也采⽤这些硬质材料。
河流的渠道化改善了航运条件、提⾼了滞洪泄洪能⼒,起到了很好的防洪作⽤。但同时也带来了⼀些弊端。河流的渠道化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横断⾯上的⼏何规则化,也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境的异质性降低,⽔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之
发⽣变化,特别是⽣物落多样性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态系统退化。
具体表现为河滨植被、河流植物的⾯积减少,微⽣境的⽣物多样性降低,鱼类的产卵条件发⽣变化,鸟类、两栖动物和昆⾍的栖息地改变或避难所消失,可能造成物种的数量减少和某些物种的消亡。河床材料的硬质化,切断或减少了地表⽔与地下⽔的有机联系通道,本来在沙⼟、砾⽯或黏⼟中⾟勤⼯作的数⽬巨⼤的微⽣物再也不到⽣存环境,⽔⽣植物和湿⽣植物⽆法⽣长,使得植⾷两栖动物、鸟类及昆⾍失去⽣存条件。本来复杂的⾷物链(⽹)在某些关键种和重要环节上断裂,这对于⽣物落多样性的影响将不是局部的,⽽是全局性的。
⼀、渠道化的背景分析
1.“洪涝”是河流被渠道化的“前世孽缘”。一公顷等于几亩
河流被渠道化的⾃然原因分析其实就是要分析某地的河流洪涝原因。我们可从以下三⽅⾯归纳河流洪涝灾害发⽣的⼀般原因:
(1)来⽔量⼤且急。影响因素:⽓候——降⽔多,降⽔变率⼤,如季风⽓候降⽔集中,也有可能是冰雪融⽔量⼤,如新疆维北疆阿勒泰地区春季⽓温回升易形成融雪性洪灾;天⽓——短时间内暴⾬,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系——⼲流长,⽀流多,流域⾯积⼴,来⽔量⼤;地形——上游坡度⼤,来⽔迅猛;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下渗减少),地表⽔容
非常完美男嘉宾名单长,⽀流多,流域⾯积⼴,来⽔量⼤;地形——上游坡度⼤,来⽔迅猛;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下渗减少),地表⽔容易汇集。
(2)排⽔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排⽔不畅;⼊海河道单⼀,排⽔不畅;河道弯曲,排⽔不畅;河道淤积,排⽔不畅;海⽔顶托,排⽔不畅。
(3)蓄⽔能⼒差。影响因素:围湖造⽥;泥沙淤积;防洪设施不⾜。鼓舞的反义词是什么
2.整容后的喜与悲——-河流被渠道化后的影响
吴宗宪 led
渠道化后河流由曲变直,影响到流速;同时湿地⾯积会减少,那么湿地的作⽤在这⾥就可以考虑进去了。
喜——有利⽅⾯:河流有曲变直,增加流速,加⼤了排泄能⼒,减轻了洪涝灾害;提⾼了航运能⼒。
悲——不利⽅⾯:河流有曲变直,湿地减少;⽔量减少,⾃净能⼒减弱,⽔质变差;⽔⽣⽣物的⽣存空间减⼩,⽣物多样性减少。
3.痛定思痛——恢复河流原有⽣态⾯貌措施
如何恢复原有⽣态⾯貌要从恢复河道原有状态、河流原有⽔⽂特征两个⽅⾯采取措施。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拆除部分⽔库,恢复河流原有的⽔位季节变化;修建拦河坝,⼈为抬⾼⽔位;改变上游⽔库的运⽤⽅式,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
4.河流流域在⽣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的整容想再恢复原来的⾯貌,其实也很难的,⼑⼝,疤痕,都会多多少少的在脸上有痕迹。如何让疤痕不明显,那就要求⾼超的技术。
那么河道流域在⽣态修复河道要考虑的有——-⼈,钱,技术,⽣态。
重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地和居民点;需投⼊的⼤量的⼈⼒、物⼒、财⼒;⽣态修复的技术难度⼤;⼯程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造成新的⽣态环境问题。
5.⽣态修复后的有利影响——有穿越回去
这⽅⾯我们从湿地增加来考虑就⾏。河流⼜恢复原来的弯曲,湿地增加,⽔质变好,⽣物多样性增加。
总之,河流被渠道化的⼀般模式为:
洪涝——-渠道化——-有利(不利)影响——-恢复原貌困难——修复后有利影响。
⼆、河流再⾃然化
河流再⾃然化是什么?
河流再⾃然化,简单来说就是让⼈⼯化的河流恢复到贴近⾃然的状态(但并不是纯⾃然状态)。
河流再⾃然化综合治理,即通过⼯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使已经⼈⼯化、渠道化的河流廊道恢复原有的⾃然特征和⽣态功能。
为什么要让河流重回⾃然?无限之吞噬复制
河流是陆地⽣态系统最重要的廊道,具有重要的⽣态功能。
①栖息地功能:河流中多样的⽣境为⽣物落提供了⽣存空间、⾷物、⽔源以及庇护所。
②通道功能:河流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物流动的通道。
③过滤功能:河流可以过滤和降解污染物,净化⽔质。
然⽽,⼈类对河流的改造利⽤⼯程在为服务⾃⾝⽣产⽣活需要的同时,也破坏了河流多样化的⾃然⾯貌,削弱了河流廊道的⽣态功能,造成⼤量栖息地受损,⽣物多样性衰减,河流⾃净能⼒下降等问题。
⼈类的治河⼯程及对河道的⼲扰
因此,对于河流治理,不仅要保障河流的防洪、供⽔、航运、景观等社会经济功能,更要恢复河流的⾃然属性,保障河流的⽣态功能,尽可能地维护河流⾃然⽣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实现⼈与⾃然和谐共⽣。
如何进⾏河流再⾃然化综合治理?
河流再⾃然化综合治理的总⽬标是实现河流⾃然化。具体⽽⾔,就是通过适度的⼯程措施,对河流地貌以及河流⽣态系统进⾏修复治理,在满⾜城市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营造多样的⽣物栖息环境和亲⽔休闲空间。
下⾯来介绍河流再⾃然化综合治理中常见的⼯程措施。
①疏导河道平⾯形态,化直为曲
⾃然状态下的蜿蜒型河道,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和⽔流条件,为⽣物落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持了⽣物落的多样性。
因此,应将已被裁弯取直的河道重新恢复为曲折蜿蜒的平⾯形态,可以参考⾃然河流形态,恢复其⾃动⼒过程。⼀⽅⾯是拆除河道的硬质边界,并允许河道进⾏适当迁移,另⼀⽅⾯是依据河流空间建设复杂的河道形态。
渠道化河流的综合治理
新加坡加冷河再⾃然化治理后的河道
②丰富河流断⾯类型,采取复式断⾯
jikejunyi⾃然状态下,⼤部分河流断⾯是⾮对称的,深浅不⼀,⽽且形状会沿河变化。特别是蜿蜒型河流,形成了深潭-浅滩序列交错布置的格局。
深潭是鱼类等⽔⽣⽣物的休憩场所,洪⽔期间也是⽣物的避难所;浅滩可种植植物,提供了与深潭不同的栖息地
⽽⼈⼯化河道往往采取梯形、矩形等⼏何对称断⾯,损害了栖息地的多样性,导致河流⽣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
再⾃然化的河流断⾯设计⽅法如下:
a.河道断⾯要能确保⾏洪的需要。
b.通过开挖形成接近⾃然的⾮对称断⾯,并使深潭与浅滩交错分布,营造复杂多变的⽣境。
b.通过开挖形成接近⾃然的⾮对称断⾯,并使深潭与浅滩交错分布,营造复杂多变的⽣境。
c.可采取复式断⾯,低⽔位时可以在深槽以上的平台布置休闲绿道和场所。
复式断⾯
d.沿岸布置亲⽔平台和栈道等亲⽔设施。
e.如果空间充⾜,还可以扩展河宽,扩⼤河漫滩。
③软化堤岸,构建⽣态河堤
将⼈⼯的、不可渗透的硬质护岸修复为⾃然形态的、可渗透的软化护岸,保证河岸与河流⽔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资源调节。
可采⽤植物与天然或⼈⼯材料结合⽽成的⽣态型护坡,既能稳定边坡,减少⽔⼟流失,也能为植物⽣长提供基质,改善栖息地环境。
河道⽣态恢复技术
1、⼈⼯增氧技术
概念:通过⼀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体溶解氧,加速河道⽔体和底泥微⽣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般采⽤固定式充氧设备(如⽔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船),可以充空⽓,也可以进⾏纯氧曝⽓。谭⽼师地理⼯作室综合整理
优缺点:为好氧微⽣物及以藻类为⾷的⼀些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对相对封闭的⽔体难以充分发挥作⽤。
2、复合⽣态滤床技术
概念:复合⽣态滤床是⼀种特殊⼈⼯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态治理技术。复合⽣态滤床是由集⽔管、布⽔管、动⼒设备、⽣物填料、⽔⽣植物及复合微⽣物等共同组成。
优缺点:建设和运⾏费⽤低,能耗少,维护⽅便,具有⼀定的景观作⽤。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长期管护。
3、⽣物膜净化技术
概念:⽣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种全新的织物型⽣物膜载体,使⽤经培养驯化的⾼效微⽣物和微型⽣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优缺点:抗污⽔和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物的繁殖⼒并提⾼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体得到净化。投资较⾼、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植物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