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
湿地在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湿地公园建设也在初步开展。但由于对湿地缺乏正确的认识及理论指导不足等因素,导致湿地公园建设滞后,湿地未实现合理利用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效应的有效发展,也阻碍了城市生态绿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大自然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加强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探讨有重要意义。
取好名>郭美美事件是怎么回事呢?1湿地公园效应分析
1.1湿地公园生态效应分析
首先,可有效改变湿地快速退化的问题。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湿地公园建设的数量也在逐步加大,且湿地公园通常具备较大的面积,能够有效管理原来未得到保护的湿地,保护一些遭受破坏的湿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及有效的管理手段等,逐步提升了湿地质量及拓展湿地面积。其次,增加湿地生物品种及数量。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通过设置湿地保育区、恢复区等,形成水源充足的多样化湿地生境,为湿地中各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为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场所,使生物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湿地是指城市区域内的海岸与河口、潜水湖泊、水源保护区、人工池塘等有水陆过渡性的生态系统,不仅能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休憩场所。
1.2湿地公园经济效益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供人休息娱乐的场所,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风景观赏等,同时其设置的科普教育活动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满足现代化人们的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湿地公园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带动其周边的开发建设,提高周边土地价值,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再次,湿地公园的发展调动地方旅游业的同时,促进地方建设发展,而旅游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城市就业矛盾问题;最后,湿地公园为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其中必将出产更多的产品,如鱼虾等,这些都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可通过人工方式养殖和培育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实现最大化提升经济价值。
1.3湿地公园社会效益分析
首先,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气候,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降低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等,有效缓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问题。其次,提高了人们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展示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看到了更丰富和多样化的物种与自然景观,使人们能随时感受湿地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使小学生充分感受生态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及科学的认知水平。再次,提高城市竞争力。湿地公园建造是城市规划建
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改善区域景观结构,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进一步提高区域知名度及竞争力。最后,促进交流与合作。湿地公园建设为科研所提供了实验平台,为湿地公园之间及地区之间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动植物保护、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措施
2.1设置生境岛,构建繁殖巢
在营造生境岛环节中,需要选择人为活动少、远离湿地岸带的地方,并且需要在亲水岛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设置一定宽度的滩涂;构建繁殖巢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湿地中的各种鸟类特征、生活习性、数量及密度等,在秋冬季节鸟类进行繁殖前,为其设置适宜的地点,并结合目标需求为鸟类等安放人工巢穴;隐蔽条件建设中,需要在干扰源区域中设立噪音缓冲
微探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冯焕
(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长春130212)
林志玲摘要:湿地、森林、海洋是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有较高的生态功能和价值,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但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增长等原因,湿地面积也逐步减少,生态功能失衡,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剧增。如何在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湿地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当前湿地公园现状,分析了其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梦见脚上踩屎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湿地恢复
作者简介:冯焕(1985-),女,汉族,吉林农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湿地保护。
161
--
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
带,可以通过种植乔灌木等实现缓冲带设置。地被植物选择中,应考虑湿地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在湿地生长的植物,从而降低因噪音问题影响鸟类活动。
2.2设立生态廊道、野外投食及生态圈栏警示牌
冰箱1-7档哪个最冷生态廊道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生境,结合湿地中各种动物特征进行建设,满足动物进行繁殖、取食及栖息等活动的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受保护动物类型、生态学、动物迁移特征等,要充分考虑受保护动物目标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野外投食点的设置中,需根据湿地中动物的种类、数量等,在活动区域内进行设置,并定期投放食物;设置生态围栏及警示牌,有利于引导游客,避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人为破坏。
3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恢复措施
3.1基质恢复
首先,要做好地形塑造,由于地势起伏等因素,湿地基地容易遭受侵蚀和沉积,针对该种情况,可利用削高填低的方式,挖低填高等方式塑造地形,使湿地生境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创造丰富且具备层次性的景观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应实现保护和利用表土。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存在不同湿地基质,在进行湿地公园建设中,针对基质好的区域,应剥离湿地表土,并将其单独存放,在建设施工后再将其运回原位或将其应用到条件较差的土壤中,从而保证全面保护和最大化利用质量优良的湿地表土;回填土的应用中,针对湿地基质较薄及缺少湿地植物种植土的区域,可通过分层、设种植坑、种植带等方式,回填覆盖不同厚度的基质,以此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改变基质理化特征,从而实现恢复湿地基质目的;底泥污染物的处理中,针对有污染源的区域,需要通过人工方式,或借助机械等挖掘清除
污泥,并根据基质中污染物的含量及植物生长对基质需求等,确定基质清除的深度,从而实现清除污染物,为动植物及微生物等生长提供条件。
3.2植被恢复
首先是恢复植物带。以常水位为标准,在出露滩地的植被带中种植低矮的湿生植物幼苗,常水位以下的植被带则种植高大植物幼苗。滨水带恢复中,需要利用湿生灌木的繁殖体恢复植被;湿地边界包含了隔离带和护岸两部分,前者植被带应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后者植被带则需要种植根系发达的灌木;水质净化区建设中,应选择有较强净化能力的种类设置植被,以此实现净化湿地水体效果。浅水区植被利用片状或带状的种植方式,深水区的植被则需要利用浮岛水培的方式。
游鸿明3.3水环境恢复
湿地公园建设中,水环境的恢复需要全面分析公园与外界水源的,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改善水质。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恢复措施有生态用水保护
及水质净化措施。生态用水保障是指通过湿地生态补水、滞水及节水等方式保障生态用水。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异地水资源调度、中水再利用实现;滞水可借助修筑拦水坝的方式,节水则可以通过减少高消耗植被的种植面积实现。水质净化方面,需要根据公园实际情况通过人工营造湿地的方式实现改善水质。也可以在公园水源入口处通过设置表流湿地的方式实现净化水质。
3.4岸坡恢复
公园岸坡设计中,为保证水陆间物质循环及能力流通,应积极采用生态材料进行建设。除了加强维护天然岸坡,也可以通过设置木桩护坡、植物护坡、生态砖护坡等方式,促进岸坡的恢复。木桩护坡主要用于湿地岸坡陡斜度较大的地方,除了在斜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同时利用木桩垂直水面嵌入到斜坡中,实现巩固岸坡,防止发生坍塌和滑坡问题;植物护坡主要用在植物少且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岸坡区域,利用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灌木等,设定一定比例将其种植在岸坡中,达到稳定岸坡的目的;生态砖主要用在受水流冲击容易坍塌的岸坡中,借助多孔、强度高的生态砖,实现阻挡水流,防止水流冲击对岸坡侵蚀造成的坍塌,也可以将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在生态孔隙中,实现植物稳定岸坡的作用;生态袋中有植物生长基质材料,根据实际要求码放在实地岸坡中,发挥拦挡防护、防止土壤侵蚀等作用,实现恢复湿地岸坡植被。
4结语
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湿地公园在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湿地公园建设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要求。为提高湿地公园建设,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效应,使其不仅能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能够满足居民精神需求,从而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伍家民,许家瑞,吴庆书.三亚白鹭公园红树林湿地景观恢复改造设计探讨[J].广东园林,2018(4).
[2]韦国有.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肇庆[J].新西部,2018(9).
[3]王永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
[4]李静,李娜,李涛.城市湿地公园维护与建设的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5]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
[6]孙楠,李洪远,孟伟庆.湿地公园设计理念及方法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
(责任编辑王蔓)
162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