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语 教 育 研 究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Research Vol. 7 No.2Apr. 2019第7卷第2期2019年4月高适《燕歌行》英译策略体系研究姬 洋1,文 军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选取三种差异性较大的高适《燕歌行》英译本,从译诗语言的易化、译诗形式的多样化、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附
翻译扩展策略四个层面对高适《燕歌行》的英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几位翻译家对汉语古诗英译采取的策略差异性较大,文章对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适;燕歌行;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AYY001)。
劝学译文【作者简介】姬洋,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文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英语课程与教学。0.引言《燕歌行》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创作的一首七古乐府
(seven-word old-style yuefu )。这首诗从序来看,与张守珪部将打败仗有关,但其内容写的却不全是
这次战役,而是把他在蓟门的见闻,进行更高的艺术概括和对他们英勇的爱国精神的赞美(阮堂明,2010: 16)。该诗论今怀古,立意深刻,读罢有壮怀激烈、慷慨悲凉之感,诗中的千古名句“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士卒的九死一生和将领的穷奢极侈,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论者根据史料记载,认为围攻部队之所以撤军是害怕被这些“帐下美人”引诱而中伏
(but one commentator says that,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besiegers withdrew for fear of being lured into ambush by the singers and dancers) (许渊冲,1992:248)。事实上,这首高适的代表作,是备受中外译家青睐的。据不完全统计,《燕歌行》现已出版的英译本包括Joseph J. Lee (1975), Rewi Alley (1981), Stephen Owen (1981),许渊冲(1987,2006),陆佩弦(2007),Peter Harris (2009),Geoffrey R.
孙骁骁个人资料
Waters et al (2011)等。笔者从这些英译本中选取了
三种翻译策略差异较大的版本,依据古诗英译策略
体系,对之做个案分析。
1.《燕歌行》原作译作及其英译策略分析本文选择的三种英译本分别出自Rewi Alley ,Stephen Owen
陈好演的电视剧和陆佩弦之手。之所以这样选择,除了译文差异性之外,译者国籍也是考虑因素。Rewi Alley 是新西兰人,Stephen Owen 是美国人,陆佩弦是中国人。下面笔者分别从译诗语言的易化、译诗形式的多样化、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附翻译扩展策略四个方面对三种译文做具体对比分析。
原作: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燕歌行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摐(chuāng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pèi )逶
电脑反应慢是怎么回事
邓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