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7
(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 )
(分数:2.00)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解析: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的代表作是 ( )
(分数:2.00)
A.《谏逐客书》√
B.《过秦论》
C.《劝学》
D.《论贵粟疏》
解析:解析:《谏逐客书》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的代表作。
3.唐代诗人中善于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是 ( )
(分数:2.00)
A.高适
B.李商隐
C.王维√
D.李煜
解析:解析: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句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说笑》一文的作者是 ( )
(分数:2.00)
A.巴金
B.钱锺书√
C.老舍
D.沈从文
解析:解析:《说笑》一文的作者是钱锺书。
5.《前赤壁赋》一文中,“客”所起的作用是 ( )
(分数:2.00)
A.启发作者的思考
B.衬托作者的形象
C.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D.在思想上与作者相似
解析:解析:《前赤壁赋》中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所以,“客”代表的是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
(分数:2.00)
A.《春秋》
B.《国语》
《左传》C.
D.《史记》√
解析:解析:《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下列诗作属于长篇叙事诗的是 ( )
(分数:2.00)
A.《长恨歌》√
B.《春江花月夜》
C.《燕歌行》
D.《关山月》
解析:解析: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8.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 ( )
(分数:2.00)
A.香山居士
B.放翁
C.醉翁√
D.稼轩
解析:解析: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_居士”。
9.《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 ( )
(分数:2.00)
A.顾秉谦
B.李伶
C.曹操
D.严嵩√
解析:解析:《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严嵩。
10.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修
解析:解析:杜甫被誉为“诗圣”。
11.魏晋时期以田园诗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A.王昌龄
B.张若虚
C.陶渊明√
D.曹植
解析:解析:魏晋时期,陶渊明以其田园诗著称于世。
12.下列选项中和情节、环境构成小说三要素的是 ( )
(分数:2.00)
A.韵律
B.词牌
C.唱词
D.人物√
解析:解析: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情节、环境、人物。
张雨绮 整容
13.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阐述的文艺创作思想是 ( )
(分数:2.00)
A.胸有成竹√
B.辞必己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C.
D.事信言文
解析:解析:“胸有成竹”是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阐述的文艺创作思想。
14.下列作品集属于柳永的是 ( )
(分数:2.00)
A.《漱玉词》
B.《花间集》
C.《乐章集》√
D.《东篱乐府》
解析:解析: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作品集为《乐章集》。15.晚唐时期以“无题”诗著名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大专生可以考公务员吗A.杜牧
B.李商隐√
C.李贺
D.刘禹锡
解析:解析:晚唐时期,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叶祖新老婆16.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是 ( )
(分数:2.00)
A.艾青
B.郭沫若
C.徐志摩
D.戴望舒√
解析:解析: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7.《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 ( )
(分数:2.00)
A.《窦娥冤》
B.《西厢记》√
C.《桃花扇》
D.《牡丹亭》
解析:解析:《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旬式的是 ( )
(分数:2.00)
A.姜氏何厌之有√
B.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晓来谁染霜林醉
解析:解析:疑问句中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前,A项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厌”。
19.《拣麦穗》中说“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美丽的梦”从全文主旨看应指 ( )
(分数:2.00)
A.朴素纯正的感情√
B.热烈的爱情
C.幸福的追求
D.童年的生活
解析:解析:“一个美丽的梦”指的是“我”童年时与卖灶糖老汉的朴素纯正的情谊。
20.《苦恼》的主旨是 ( )
(分数:2.00)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C.
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解析:解析:《苦恼》一文通过姚纳的遭遇,反映了俄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二、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2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无纤尘,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
霎的拼音解析:
22.白居易《长恨歌》: 1,梨花一枝春带雨。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解析:
23.王维《山居秋暝》: 1,莲动下渔舟。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竹喧归浣女)
解析:
24.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25.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男埋没随百草)
解析:
26.《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绵绵思远道)
解析:
27.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
28.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而无车马喧)
解析:
2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念李思解析:
30.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惜春长怕花开早,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何况落红无数)
解析:
3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残照当楼)
解析:
3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
三、阅读理解(总题数:4,分数:8.00)
33.阅读朱光潜《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请回答: (1)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2)作者认为“咬文嚼字”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中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解析:
34.阅读莫泊桑《米龙老爹》中的文字: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的休息姿势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那几个普鲁士人低声谈了好半天,其中有一个上尉,他也在上一个月有一个儿子阵亡,这时候,他替这个志气高尚的穷汉辩护。于是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并且低声向他说:“你听明白,老头儿,也许有个法子救您性命,就是要……”但是那老翁绝不细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搅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那副伤痕显然的瘦脸儿突然大起收缩显出一副怕人的难看样子,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请回答: (1)结合全文,说明这段文字反映的时代背景。 (2)这段文字主要是以什么手法来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