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
2.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体会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
3.理解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通过诵读品味诗歌中的复杂情感和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复杂情感和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
背景介绍: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产生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盛唐。盛唐时期经济
空前繁荣,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那种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中,边塞诗如林庚先生所论,“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而《燕歌行》又不全然如此,其主旨一直有讽刺说、赞美说等不同声音,这是教学此诗时必须考虑的特点之一。
《燕歌行》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特点是它的格律倾向。入唐以后,随着近体诗的定型和普及,七古(字数七字,也可多少,风格端正浑厚,庄重典雅)领域出现了两种作派:一种是力戒骈偶对仗,刻意使它与近体诗保持距离,李白、杜甫、韩愈都是这么创作的,他们追求的是古体诗的古朴美;还有一种与之相反,有意引近体诗格律入七古,努力形成一种齐整美,高适、王维、白居易是其代表。本课就是入律古风的一个典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峰极,有唐一代诗人名家辈出,如果我问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许答案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李白的飘逸,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然而我若问唐代哪位诗人的身份最显达,那恐怕就没什么争论了。诗人多是在困厄中磨砺好诗,如果抛开李世民那种写诗的皇帝不论的话,做官的诗人中,最飞黄腾达的就要数高适了。高适官至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评价他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李贺的人生理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昌龄的报国宣言,但是理想也好,宣言也罢,总是被残酷的现实“雨打风吹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适的《燕歌行》,让我认识古代那场令人扼腕的战争,让我们触摸那些在战火的硝烟中一个个无法直视的灵魂。
搞笑的qq名字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 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解题
“燕”,读yān,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自古就是边境,征战不绝。“燕歌行”是乐府古题,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就是曹丕所作《燕歌行》。此题通常所写内容就是征人行役和思妇怨情,只是各诗的侧重点稍有不同。
诗前小序主要交代了什么信息?
作诗缘由,和朋友之诗,感征戍之事。也就是说,这首诗主要传达了作者对征战戍边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古体诗的格律本来是极自由的,本单元的要求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请细细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格律上的特点。
不用将诗的格律理解得太过复杂,格律格律,格式韵律而已,简单的理解就是平仄、押韵、对仗三要素。
本诗四句一换韵,虽然一些古字的平仄我们不太熟悉,但大致还是能够感觉到这首古体诗在格律上比较讲究,有一些对偶句,读起来很齐整,比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等。有学者评价说整句的使用让“这首流利的七言
歌行又增加了一种律诗的抑扬顿挫的韵律”,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评价,仿佛是说“你哼的那曲蓝调有点中国风的味道”,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小结:解说标题重在掌握诗体,解说小序重在明确诗意,启发学生诵读思考重在感受诗律。)
其实诗歌每一次韵律的转换都带有内容、情感的变化。这首诗四句一换韵,每四句间内容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诗歌中写到了皇帝、将帅、战士、敌人、思妇等人物,但主要着眼于戍边战士来写,全诗结构可分为:辞家———出征———作战———被围———思乡———守边———悲叹。(板书)
追问:一首拟乐府分成了七个小节,似乎有点繁琐,以上对结构的划分是否可根据情节的推演进行合并?这样划分的层次能否更简洁一些?前六节,主要是在记叙和描写战士的守边生活,后一节是作者的直接抒情,那么前六节可否合并为同类项呢?
昂扬出征———作战失利———艰苦防守。
依据内容诵读前三节,分析每一节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前三节分别表现了作者对出征壮士怎样的情感?)
第一节,赞美;第二节,同情;第三节,哀怜。
追问:通过对前三节的分析可以读出作者对边塞战争有着复杂的情感,诗中既有歌颂的成分,也有讽刺的倾向。古诗常有卒章显志的手法,再读最后一节,看看作者通过这首诗最想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三节历述边关战士的艰苦,末节一句“死节从来岂顾勋”的反问,将壮士们为国献身的崇高品质特别强烈地传达了出来。高适曾两次前往边远地区,对边塞生活、军旅事务十分熟悉。他并不反战,他知道以战止战在某些时候的重要性,但他在收束全诗时强调了对李将军御边之道的怀念,其实正是传达对边境、百姓安居的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诗人想通过这场战争表达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被誉为高适边塞诗的“第一大篇”,有人说此诗情感极为深沉。
君主----批判(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将军---谴责、愤慨(纵情声,腐败无能,贪功轻敌,不恤士兵/苦乐不均)
士兵----赞美、同情(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离家远戍,内心悲苦)
征夫思妇----同情(杜甫《新婚别》中“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其结果即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百姓----悲悯、同情
战争----控诉(唐代边塞诗多以表现民族间的征战内容居多。本诗虽是边塞诗,但重点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
d类灭火器鉴赏诗歌之妙-----品读
请诵读全诗,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A、“大漠穷秋塞草腓”:景物描写,边塞秋草的衰败渲染出凄凉氛围。寓情于景,表现出战
争的残酷性,体现出对战士的担忧,奠定了悲壮的氛围。
这在诗歌中,是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有句话:和谐谓之美。你为何喜欢这句?因为这句和谐,就感到美。
B、“胡姬凭凌杂风雨”:运用比喻,“杂风雨”形象的写出了战争的不利形势,敌人来势十分凶猛,像风雨一样,渲染了悲壮、凄惨、雄壮的氛围。
抓住“风雨”这一个点,从手法的角度。
C、“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空”字太让人回味了。着一“空”字,境界全出,写出征人思家心切,却无法回去的无奈,空寂,凄惨的感情。 而这两句写出了少妇思人,征人思归内心的悲苦,也写出了战争悲惨以及征战之苦的主题。
思念之切,痛苦之深,失望之重。从炼字角度
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是借代,代指士兵。“玉箸”运用比喻,写的是在家的思妇,征人离家之久,思归真切,思妇思人的痛苦。写出了征战之苦,也写出了对将军无能的一种谴责。
【小结】点评:鉴赏,要有一双善察的眼睛;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这让我想起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而对诗歌的鉴赏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悠然心会;一种是妙处能于君说。
总结:《燕歌行》主要表现了边塞戍卒浴血奋战的艰苦生活,特别突出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并借此表现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期盼,这是盛唐气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暗合今天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沙场征战长苦辛,如何不忆李将军!大时代中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样是我们每个青少年都要思索的问题。
燕歌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锦瑟  书愤练习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焉(hè)  扌金(chuāng)  旌(pèi) B.逶迤(wēi yí)    石(jié)    塞草(féi)
C.北(jì)    飘(yáo)    远(shù)      D.许巍故乡于(chán)    玉(zhù)    岂顾(shūn)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烟尘在东北   烟尘:烽烟和尘土,指战乱
残贼    残贼:败逃的敌人
边土    边土: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
D.绝域苍茫无所有    绝域:极远的地方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并序》中,从敌我两个方面来表现边境形势十分危急的语句是“      ,      ”。 
(2)《燕歌行并序》中“      家长建议怎么写?,      ”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士卒所面临的恶劣环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  红尘情歌 郑源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
常常是  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  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 ① ),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  切断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 ② )。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至  触目惊心  构建  从而
      惊世骇俗      重建      进而
      触目惊心    重建      从而
      惊世骇俗    构建      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