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浅谈古诗词鉴赏与写作(⼀)
⼩标题: 随园夜话(六)随园论剑之巨阙剑
巨阙剑,极厚极重之剑。喻学诗之路艰难,任重道远,⾮下苦功不可得。
1概述
“诗词鉴赏”这个题⽬很⼤,⼤到难以⽤⼏篇⽂章说清楚;这个题⽬也很复杂,⼀⽅⾯诗意幽微难以述撰,另⼀⽅⾯市场上相关⽂章或理论鱼⽬混珠,⼤有云蒸雾绕之势。于迷雾之中独辟蹊径,殊为不易。我尝试解说这个题⽬,⾃然也做⾜了费⼒不讨好的准备,或权当是⾃⼰思路的整理。
原本只打算只说“鉴赏”的,后考虑朋友们都是为了写作,故也⼀并添加进来,这就越发难上加难。由于本⼈才学有限,只能再加“浅谈”⼆字。虽是浅谈,但⽬的却是正本清源,尝试⽤最简单的篇幅,拎出诗词的本质。
因此,必⼒求针针见⾎,拳拳到⾁。
演员唐静⾸先,说⼏句开场⽩。
1、有名⾔:“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诗之道,确实如此。
2、⼈与⼈之间天差地别,每个⼈都有⾃⼰的界限。诗词鉴赏和写作的相对⾼度,并不是每个⼈都能达到。
3、诗词鉴赏绝不是“诗词⼤会”,不是蒙曼式的解说,也不是于丹那样的演绎。
4、诗在⾻不在貌。百家讲坛式的讲述,⼩半在貌,⼤半在⾃我演绎,⽆关诗之根本,图⼀时热闹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讲述者⽔平⼀定不够。⼤众艺术,必兼顾众⼈之⼝,也算⼀种⽆奈。
下⾯,进⼊正题。
2诗词鉴赏
2.1⽬的
鉴赏,是要学会欣赏,明鉴⾼低。不仅于古诗词有鉴,还要于⼈有鉴,于已有鉴。也就是说:见前⼈诗要能分清良莠⾼下;见别⼈诗能明辨其创作⽔准;看⾃⼰诗亦⼼中有数,不盲⽬夸饰,也不妄⾃菲薄。
鉴赏与写作之间有紧密联系,鉴赏⼒不⾜,写作便不知深浅。
鉴赏与写作之间也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写作⽔平不如鉴赏⽔平的例⼦⽐⽐皆是。王国维眼界宏⼤开阔,思辨中外,作品与鉴赏⼒相⽐却差数筹。
鉴赏能⼒,对于古诗词创作者⾄关重要。
曾有⼈因“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不问家⼈却问梅花,说作者王维是⾃私之⼈。其⾔如同恶⽝吠⼈,可笑⾄极。未有诗⼼也就罢了,竟⾄精神龌龊、胡⾔乱语!此⼼当诛!
2.2鉴赏之要—意象工行信用卡进度查询
意象,是⽐兴⽅法应⽤于典型⾃然事物⽽形成的固化表达。这是我⾃⼰的定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的定义仍限于知识层次。
⽤知识论诗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中国古诗词经⼏千年沉淀,早已形成⾃恰体系。以诗论诗才能最接近本意,才能最少偏差。
举例:
“浮云游⼦意,落⽇故⼈情”。浮云漂泊⽆定,恰似游⼦天涯辗转;落⽇欲下却依依,正如离⼈惜别。这是浮云、落⽇的意象。歌曲《故乡的云》所⽤便是“云”之意象。
“⼣阳⽆限好,只是近黄昏”。落⽇再美,也不过是落暮之象,宜忧宜静宜归,不宜乐不宜闹不宜发。
可反其道⽽⽤,如:“秋风吹愈烈,落⽇复加鞭”,喻⾟劳;“碧⽔⼭前归隐客,⼣阳篱外⼏⾏诗”喻淡然闲适。反⽤切记不可越其事理。真要逆天⽽⾏,如有绝才或可封神,⽆绝才者必⼊地狱。
前⼈诗词已固定的意象很多,不能⼀⼀详述。
以诗为证:
长亭别绪,乱草纷纭;⾏⾈倦旅,望⽉怀⼈。
终南堪隐,渭⽔垂纶;桃源但有,俗⼦⽆寻。
孤同⽞鹤,飘若轻云;芝兰⽓质,松⽵精神。
上海成为全球最昂贵城市蝉饮清露,鸦噪黄昏;川流⽇夜,花谢⽆痕。
2.3鉴赏之要—诗体
2.3.1 诗体分类
从《诗经》(四⾔),到《楚辞》(杂⾔),汉《乐府》,再到《⼗九⾸》(五⾔),再到曹丕《燕歌⾏》(七⾔),到六朝众体皆备,开始雕琢⾳律,⾄初唐完善形成律诗。
另外,最初作为民间歌曲的词于唐初发端,五代时李后主拓开局⾯,盛⾏于宋。
汉赋虽为韵⽂,但长于铺撰,失于性情,有悖于诗⼼。
叶嘉莹先⽣把词分为三类: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这样分的意义在于:⽅便区分词的审美特性。
“⼩⼭重叠⾦明灭”,歌词之词;“流⽔落花春去也,天上⼈间”诗化之词;“柳阴直,烟⾥丝丝弄碧”赋化之词。
如此划分,与词的源流、当时社会形态有关,这⾥不做详述。三者⼤概特征为:诗化之词与诗相同,抒发作者之志;歌词之词是词最初的样⼦,可以理解为诗化之词的通俗版;赋化之词类同汉赋,故名。其区别可看例词。
歌词之词作者:《花间》诸⼦;李重光将歌词之词拓宇为诗化之词;之后的词⼈苏轼、⾟弃疾、欧阳修以诗化之词为主,且不遵五⾳曲律;柳永、李清照词亦诗亦歌;赋化之词有周邦彦、吴⽂英等⼈。
2.3.2诗体优劣
词有长短错落的语⾔特点,与诗相⽐,表意功能更丰富,更擅长表现曲折幽微的诗意。
诗体本⽆优劣,但于诗意的表达,确有先后之分。
王国维语“近体诗体制,以五七⾔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词中⼩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此⾔从神韵、兴趣、灵性⾓度发出。这的确可称为诗的第⼀要义。
⼀般少性灵者喜铺排篇幅,实质是才弱的表现。
2.4鉴赏之要—诗品
诗品或近于⼈品,学诗者应熟知。⼩成之后奠定⾃⾝诗风,也必取其中。
有刘勰⼋体:典雅、新奇,远奥、显附,精约、繁缛,壮丽、轻靡。
司空图⼆⼗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留意在鉴赏过程中慢慢品味,不必细⾔。
2.5鉴赏之要—诗⼼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诗意,诗⼼?诗的第⼀要义,究竟是什么?
有名句:“少⼥情怀总是诗”。此话,正切中要害。
少⼥情怀的特质:单纯、秀丽、委婉、可⼈。
那⼀颦⼀笑,是初匀的柳芽、待放的春花,如此鲜艳美好;将欲成熟的⼼事,是江南三⽉梅⾬、西湖百转回栏,如此幽微,难猜难测。⼀⾯芙蓉出⽔,天然⽆雕饰;⼀⾯妙舞回风,引⼈凭望。单纯与委婉结合产⽣的妙处,⽆时⽆处不惹⼈⼼动,教⼈回味⽆穷。
这便是诗的第⼀要义!
当然,柴⽶油盐的妇⼈也可以是诗,粗莽的汉⼦也可以是诗,只不过有江海与溪泉之别。不顾⼤体去寻枝节,殊不可取。
诗⼼幽微,处道路关窍、众妙之门,诗者纵终⽣探寻,也必难尽其意。
豪放婉约之辩
诗和词于诗意表达上并⽆不同,其理也不必泾渭分明。所谓豪放婉约之辨,诗中⽆此分别,偏偏于词中出现,不过是学术分类罢了。
“豪放”⼀义,亦是反诗⼼⽽⾏,必失曲折之致,成则通天,败则⼀般般。
成功的例⼦“⼤江东去”、“数风流⼈物”,都是才、⽓所使,外借上古风云,⾮常⼈可办。“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含怒发冲冠之⽓,⾮常志可达。
观词,所见“豪放”少,“婉约”多,且相差悬殊,或许是最好的注解。
2.6鉴赏之要—诗辨
古⼈咏物抒怀,神思游荡、通融左右,必不仅限于当下⼀时⼀物。形诸于辞,必⾔有尽⽽意⽆穷。其中妙处众多,试列举⼀⼆。
2.6.1 ⾃然
王维“明⽉松间照,清泉⽯上流”。以最简单朴素的语⾔达到妙境,⾮⾄上功⼒不能办。
孟浩然“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野旷天低树,江清⽉近⼈”;李⽩“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均属⾃然之妙。
2.6.2 逻辑菩提子手串
杜甫“细⾬鱼⼉出,微风燕⼦斜。”,丝⾬密织,故鱼⼉浮⽔透⽓;微风断续,故燕影忽⽽吹斜。前后相衔,语⾔⾃然、逻辑缜密。
杜甫“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张先“云破⽉来花弄影”;许浑“溪云初起⽇沉阁,⼭⾬欲来风满楼。”
均属逻辑之妙。
2.6.3渊雅
杜甫“⾹雾云鬟湿,清辉⽟臂寒。”写伊⼈妆罢独坐,脂⾹涵聚发际,⽩⽉照臂微寒。短短⼗字,⾜⾜凝固数⼩时的时光。只因时短⾹难凝,⼈动⾹便散。此等久坐,是思是忆、是忧是怨,虽未提⼀字,却跃然纸上。
谢灵运“池塘⽣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朓“天际识归⾈,云中辨江树”,均于⼗字之限⼏乎描绘了⼀个完整故事。
渊雅之趣若此。
2.6.4 神思
元好问“爱惜芳⼼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咏未开海棠如此,岂⽌仅是咏海棠⽽已?
杜牧“蜡烛有⼼还惜别,替⼈垂泪到天明。”;李清照“帘卷西风,⼈⽐黄花瘦”;冯延巳“细⾬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姜夔“淮南皓⽉冷千⼭,冥冥归去⽆⼈管。”;秦观“郴江幸⾃绕郴⼭,为谁流下潇湘去”。
周扬青个人介绍
均属神思之妙。
(注:以上部分看似偏“巧思”,但作为初创者,必是神思。)
2.6.5 巧思
南北朝·苏⼦卿句“只⾔花是雪,不悟有⾹来”,看花是雪、看雪是花,不知是雪是花。是真迷亦或假迷,是真痴还是假痴?余想悠然。
《随园诗话》载王安⽯改诗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韵致全失!
《随园诗话》⼜录“临⽔种花知有意,⼀枝化作两枝看。”
绵延是什么意思
均属构思之妙。
童翰卿“岸云连鬓湿,沙⽉对眉⽣。”亦属巧构之妙。
2.6.6 画⾯
杜甫“五更⿎⾓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王维“⼤漠孤烟直,长河落⽇圆”;李⽩“⼭随平野尽,江⼊⼤荒流”,《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属画⾯之妙。
2.6.7 境界
王维“⾏到⽔穷处,坐看云起时”、“深林⼈不知,明⽉来相照”;柳宗元“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
境界之妙。
2.6.8 辞句
杜甫“⾹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凤凰枝”;朱淑真《圈⼉词》。
李⽩“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柳永“⾐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名⽒“⼭⽆陵,江⽔为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均属辞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