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序跋评述t
寻求题材与技法的双重突破
——2018年长篇小说综述
◎刘小波
摘要:2018年是长篇小说的大年,作家们推出了大量的优质长篇作品。
在题材上,2018年的长篇小说围绕民生主题奉献了大批力作,涉及养老、教育、
成长与时代变迁关联起来;历史探寻依旧是作家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多作品都
显现出一丝历史的魅影;在技法上,有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一种新的动向,这既是
形式上的创新,也是题材的延伸。这些作品与时代深刻接轨,切实反映了现实,
触碰了每一位个体的痛点,让文学接上了浓郁的地气。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下
作家们普遍有一种长篇焦虑,长篇书写整体上有量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是作
家与批评家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长篇小说民生主题成长历史小说技法
2018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年,老一辈的50.60后名作家们新作迭出,70后、80后新生代作家渐渐能成为文坛主力军,而90后甚至00后作家也开始为文坛奉献长篇佳作,丰富长篇写作的版图。在文本呈现上,既有《山本》《戊戌变法》《北上》等历史深度挖掘之作,也有《乳牙》《无尽之夏》《景恒街》等后青春写作,还有李洱历时数十年打造的《应物兄》、刘亮程的《捎话》等技法更新之作,以及《活水》《息壤》《大野》等女性作家对乡村的深刻描摹与底层的深情关注,精彩纷呈,佳作迭出。在题材上,2018年的长篇小说围绕民生主题奉献了大批力作,涉及养老、教育、户籍、楼市等民生主题;同时,2018年的长篇小说着力关注个体的成长,将个体成长与时代变迁关联起来;历史探寻依旧是作家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多作品都显现出一丝历史的魅影;在技法上,有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一种新的动向,这既是形式上的创新,也是题材的延伸。这些作品与时代深刻接轨,切实反映了现实,触碰了每一位个体的痛点,让文学接上了浓郁的地气。
一、民生疾苦
程皓枫刘亦菲
关于民生主题的书写成为2018年长篇创作最为明显的特征。养老、教育、户籍、医疗、楼市、商战、环保、城市建设、校园暴力、精准扶贫等与普通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在今年的小说中几乎都有表达,文学介入生活的覆盖面更广,力度更深。
杜旭东主演的电视剧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①聚焦老年问题,小说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现状,理性透析生命
163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1(总第15辑)
与死亡,采用“非虚构”的方式进行叙述。小说使用了万寿公园的黄昏纳凉活动这一场域和视角来安排结构,通过陪护员用亲身经历讲述陪护老人的故事,由此反映中国老龄社会的种种问题,比如养老、医疗、再婚、儿女等,涉及老人的科学、延年益寿、老年陪护等现实问题。小说讲述了有关老年问题的多个层面,既写出了人到老年之后身体逐渐衰老,慢慢接近死亡的过程,也写了老年人精神上刻骨的孤独,同时,更写出了人间的温情与关怀。于是的《查无此人》用悬疑的外衣包裹着一个关于医疗与养老的问题。子清在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后被迫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责,因此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被迫放弃了远行的理想,作品深刻、细腻地描写了都市养老现况,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里,这样的记录极具现实意义。作者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她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将关系百姓日常生存的问题用小说表达出来。王手的《送行人手记》将笔触指向入殓师这一行业,关注人最后一
程所面临的问题。蒋林的《最好的告别》也是对医疗、死亡等问题的透视。
残雪的《一种快要消失的职业》聚焦乡村医疗主题。小说描写了中国乡村常见的赤脚医生这一特殊体,透过这一体反映了乡村医疗的现状,作者有过赤脚医生的经历,对这一体的生活有着切身体会。小说以包含关切的笔法对乡村世界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村子的贫穷、落后尤其是医疗技术的落后,写出了赤脚医生的艰难与坚守,同时也写出了一种豁达的生命观和生命的韧性。当然,她并非仅仅书写一种职业,而是透过老中青几代赤脚医生的视角,描写了乡村的另一面,尤其聚焦了乡村的精神世界,这也回到了她一贯坚持的精神关照。
谢霆锋王菲为什么分手鲁引弓的《小舍得》关注教育问题,将教育问题上升为一种阶层焦虑,对家长们面临的补习、学区房、升学考试等问题进行了全景展示,是其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小说的主题触碰了中国绝大多数家长的神经,冷峻直面中国教育现状。黄宗之、朱雪梅的《藤校逐梦》也是一部反映教育问题的作品,焦点指向海外留学,通过中国与美国三个不同的华人家庭留学的故事,艺术地演绎了两代人悲欢离合的境遇及其复杂的心路历程。它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以及对名校过分痴迷的不良后果,青少年的成长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年轻人树立人生目标以及确立自我发展意识也特别重要。秋尘的《青青子衿》聚焦教育问题,书写海外求学的故事,将现实的教育问题与历史串联起来,有现实的关注也有历史的反思。小说将中国高中生安迪在美国从私立学校吸食转向公立学校开始写起,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与子女的沟通进行了反思,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小说穿插了海外
生存梦与归国梦的对比以及生活的艰辛、被裁员之后的生计困难等,都指向个体的基本生存。央歌儿的《音乐老师毕高芬》书写了一位教副科老师当班主任的故事,由此串起初中阶段学生的面貌、家长的状态和教师生存状态,同时也有子女成长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一部聚焦教育主题的作品。於可训的《才女夏蝎》则将笔伸向高等教育,书写博士的求学经历。
范小青《灭籍记》关注的是户籍问题,小说讲述了吴正好寻父亲亲生父母的故事,最终引出一段特殊的历史以及叶兰乡、郑见桃、郑永梅等一系列人物在这段历史中的离奇境遇。故事的真正主角其实是一种叫作“籍”的东西。籍是只是一张简单的纸,但却是一种契约、一种身份的证明、一种主体自我的确认,更是一种象征,象征一张无形的命运之网,
164
寻求题材与技法的双重突破
无论是送孩子时立下的契约、非特务身份的证明,还是房籍、户籍、个人档案都是如此。小说围绕“籍”展开,有三重叙述视角,讲述三段故事,最终回到“身份”这一根本问题上来0郊庙的《前妻的户口》关注的也是户籍问题,讲述了由一场离婚引起的户籍后遗症以及户口纠纷带给一大家人的困扰。
刘亮的《日子》关注房价,描述了几代人生存的不易,除了住房,还涉及医疗、教育、养老等诸多问
题,是一种底层书写和民生关注。姜立涵的《大城小室》也是关注楼市的作品。马宇龙的《楼外楼》描写官场生活,但是更多的还是关注改制、分配、住房等问题,是城市发展与民生矛盾的书写。还有大量的市井小说,描写平常生活,关注百姓日常。盛可以《息壤》关注的是生育主题。小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叙事,也是一种平常的生活写实。故事围绕一大家子人的生老病死展开,讲述了初家四代人的命运起伏。小说关注的是生育主题,甚至可以说是普通个体面临的生育困境。作者从子宫的角度切入,书写了一场场关于子宫的战争。小说通过描写初氏家族四代女人的不同处境与命运,写出了当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复杂世情。
胭脂结局唐颖的《家肴》继续书写上海生活,用生活的细节真实描摹了上海的深度浮世绘,衣食住行与两性关系这些最具生活底的话题成为她小说中心主题。小说以家族小说的笔法书写一个家族的家长里短,写出了一部新老上海的食录,其中心是一普通人的家长里短。张哲的《是梦》、柳营的《》等都是对小市民生活的关注,也是一种民生书写。张平的《重新生活》是反腐主题,但更深层的是一种民生情怀,这是一种为人民的写作。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寻出了一种腐败的源头,即民众也需要为腐败买单。从魏宏刚被带走后大量人的关注以及事情做实之后人们的谴责讨伐可以看出,这些人不过是在为自己寻求解脱甚至寻新的靠山。小说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书记在位时绵绵受到的优待,就连小区旁边卖早点的师傅都争着为她准备早餐,且“专座专吃”。这其实是隐射了一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崇官媚官,而正是有了“观众”的喝彩,“表演者”的表演才会越发精彩。当然,这些荒诞行为的发生本质还是与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公有关。
生态主题方面,吴仕民的《旧林故渊》是一部关于生态发展的作品,小说书写了一个古老渔村的现代命运,描写了农村绿发展的新貌。张炜的《艾约堡秘史》主题较为繁杂,但是涉及的主要还是生态环保问题,既关注现实中的物质生态环境,也关注人的精神生态,探幽心灵家园,发展与保护、财富与良知的斗争在小说中不断体现。其他关注精神生态的作品也很多。马拉的《余零图残卷》关注城市人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心理疾病的困扰,也是对精神生态的关注。王宏图的《迷阳》作品围绕季家祖孙三代的情感生活和情欲世界展开叙事,把有钱、有闲、有社会地位的阶层贪婪、、病态的一面展现得很充分,尤其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和揭示十分深入。姜玉琴的《断翅》是关于知识分子的书写,通过女性视角,对当下知识分子何去何从发出灵魂拷问。其以高校教师李粉的人生经历为主干,演绎出了三条互相纠葛的故事线索,折射出了当下高校人真实的生存图景。李西闽的《我为什么要呼救》是纪念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同时也是精神疗伤之作,经历过大灾难的人都有各自的伤痛、焦虑,也有每个人不同的处理方式。
人类的情感困境也不容忽视,很多作品对普通个体的情感世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
165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1(总第15辑)
画。春树的《乳牙》描写了一种常见的中年情感危机;叶辛的《上海•恋》依旧延续自己的知青书写,
将目光转向爱情,小说中母子俩命运里的爱情经历,虽是都市小人物的故事,却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爱情观、婚姻家庭观和价值观的骤变;文清丽的《爱情底片》通过爱情主题展现出了20世纪末变革时代光怪陆离的生活,表现了转型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感情纠葛。宋尾《完美的七天》围绕的也是情感困境,通过婚姻线来书写人的精神困境和存在价值。亦夫的《被囚禁的果实》将笔触伸向域外,但文本仍是对普通个体精神困境的描写。七堇年的《无梦之境》则以科幻的笔法思考科技带给人类的影响,在人工智能时代对科技的反思显得尤为必要,科幻的外衣下是对人情冷暖、对现实与民生的关注。张辛欣的《IT84》也是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反思关注现世生活。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作家们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李尚龙的《刺》即是如此,小说为校园、职场、网络暴力发声,引发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从而行动起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小说对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的描写,很多来自于真实事件,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在2018年引进出版,小说由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直指校园性侵事件,小说详细再现了女学生因性侵所遭受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现实关注与同情怜悯并存,具有很强的现实警示性。
扶贫是近年来民生的重要主题,今年的书写仍在继续。胡为民的《月亮村巨变》以川北一个贫困村为创作原型,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塑造了在脱贫攻坚伟业中的人物像,最终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村民们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五险一金是哪五险一金
章泥的《迎风山上的告别》是扶贫题材的创新,切入角度有所不同,将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成长问题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小说并未陷入观念先行与应制之作,反而是对其的一种纠偏。在视角选择上,十岁的孩童视角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限知的视角与全知的视角的交错中将扶贫面貌全方位呈现出来。该书表达了一种乡村的重建、乡土文明的重建,是新乡土文学观,既关注物质文明的丰盛,也注重精神家园的重建。扶贫也是扶志,陈又木最终能够生活自理,接受教育,自立自强,就是扶志的成果,是对人性、人情、人格的全方位重塑。破败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本物质得到保障,卫生、交通、医疗、教育等得到全方位的改善。通过对人性的多角度挖掘,美与善不断在文中浮现。
葛水平的《活水》也表达了相似的主题。小说讲述了在山神凹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一人的日常生活,既是新时代的乡村创业史,也是对生活在底层像的描摹。在时代浪潮之下,这片宁静的土地也开始躁动不安,人们也开始面临现代化的冲击。乡土书写自然面临一个现代性冲击的问题,这是作家无法回避的话题,虽然文学并不是一个社会学文本,但是遭遇的现实却让文学不得不面对这一话题。作者试图用文学的方式进行了乡村重建,开创了一种别样的乡土书写模式,也在建构一种新的乡土文学观。
城乡书写仍是今年长篇创作的大宗主题。乡村方面,王方晨的《老实街》关注城市化浪潮,同时也关注了宝贵精神的传承。韩星孩的《村庄传》、陈玺的《堀上童年》、李瑾的《地衣:李村寻人启事》、张春莹的《双蕖影》、彭东明的《坪上村传》纷纷回望童年,眺望逝去的乡村。城市方面,王
莫之的《安慰喜剧》用饱满的细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当代上海文艺界全景图,是一代文艺青年的精神小传,也是上海文艺生活,尤其是摇滚、爵士乐发展的见明星娱乐八卦新闻
166
寻求题材与技法的双重突破
证,记录了许多不为大众熟悉的乐团与音乐人。彭瑞高的《昨夜布谷》则以被遮蔽的上海为背景,描写小镇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对城市底层的关注也很常见,楚河的《城市民谣》描写了一在城市最底层打拼的人们,社会转型带给他们一次次阵痛,而他们坚韧不拔,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艳齐的《城南食府》是小人物的奋斗史,讲述了兄弟两人北漂的故事,写出了小人物生存的艰辛与奋斗的勇气。王威的《在边界的那一边》是一在海外打拼的勇士们的故事。其他还有顾前的《去别处》等。城乡关注与底层书写似乎最好诠释了文学是人学这一论断。底层人物很多时候失去了人的基本底线与权力,是文学让他们仍作为人而存在。这种境遇不只是凸显作家与作品的伟大与高明,而是进一步反衬出底层人物的“非人”境况。民生主题的书写让文学介入现实的力度更深。
二、个体成长
个体成长是2018年长篇小说另一大宗主题。商业题材在2018年取得了重要收获,而这些小说在描写商
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个体的成长角度展开。永城的《国贸三十八层》以三位跨国公司的普通女性职员为主角,演绎出一台精彩绝伦的谋略大戏。三人虽看似平凡,却试图扭转须眉大佬们操控的乾坤,小说把商战的阴险与残酷、情爱的忠贞和背叛、人性的善恶美丑描写得淋漓尽致。
杜斌的《天上有太阳》描写20世纪90年代一人在珠海艰苦拼搏的故事,书写珠三角的太阳能发展史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期的人生百态。在几十年的商战过程中,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努力、内心的挣扎和向善的成长过程。
腾肖澜的《城中之城》写的是国际大都市和金融中心上海的生活,通过对两代金融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从容而细腻的书写,写出了这个时代的盛大、复杂与坚硬,写出了这个世界人性的斑驳与复杂。同时,《城中之城》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小说书写了外省青年陶无忌从底层努力成长的经历。胡悦也是从底层奋斗成长起来的青年形象。无论是有为青年还是问题青年,都写出了在金融行业、在国际化大都市青年成长的复杂性。
王洁的《花落长安》是女性商战主题,也是女性成长小说。方英文的《山绝响》是一部自传体的成长小说,书写了一代人的成长记忆。笛安的《景恒街》通过一款手机应用在资本运作下的兴衰史来写一都市白领与创业者的拼搏史。此外,徐奕琳的《上塘夜》等也和成长相关。
陈河的《外苏河密战》以战争为题,却是一部重要的成长主题小说。小说中战争是青年成长的背景,
作者着墨更多的是年轻人追寻理想、探求人生真谛的成长故事,这些在越南境内为革命理想战死的年轻人很多都有原型,作者参阅了历史资料和当年参战老兵的回忆文章,用虚构方式写出了这个小说。成长的夭折是小说悲剧性的一面,也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们看,以此来铭记历史,警示当下。这种写作模式也是他创作风格的延续。《外苏河之战》中陈河透过像赵淮海这样的成长夭折书写,其实也对这种敢于牺牲的态度予以肯定,虽然夭折但是作者认可他实现了成熟,悲剧性的书写不光是对青年夭折的扼腕叹息,而是对历史深深的反思。
16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