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分析
1.A
国画家【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可以从多角度加以界定。本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此论述。恩格斯从《共产党宣言》中所摘出的一段话 ,极其鲜明地表达了未来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这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解放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不懈追求,历史上一些思想家、革命家曾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这种愿望,农民起义者提出“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 同世界”,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但是,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论证,因而最终陷入不能实现的空想或无法兑现的承诺。近年来,国内有人提出要“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民价值”,则是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观冒充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把人类解放的诉求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结合起来,在揭示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发现共产主义新世界,而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证了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一致性。他说:“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173页)本题的深层立意正是从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内存一致性,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目标的追问,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系数是0.804.
2.C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天冷加衣的温馨句子恩格斯说,自然界在本质上是辩证的。本题从对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自然现象的体察中,考查我们对辩证法思想的理解,进而领悟出我们为人处世所应有的哲学智慧。水与石这两种
自然物,表面看来,水柔而石坚,然而在它们的相互作用(斗争)中,胜利的却是水。这其中的奥妙,激发起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哲人的思考和想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理名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正像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柔水胜坚石这一最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其中涵盖着几乎全部辩证法的道理,就此而言,本题备选答案中的各项均可成立,除此之外,还可以加上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以及其他诸多辩证法范畴。但是,作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作出必要的限定,所以题干中所引用的一则箴言作了这样的提示:“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由此把问题聚焦在“坚持就是胜利”晕一点上,也就是“贵在坚持”。“坚持”意味着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而发展过程又是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在溪水与岩石的斗争中,正是由于“坚持”,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成语中的“水滴石穿”,“只要明确问题所指,即“小”在何处?其次要弄清相关原理的各自内涵,即“大”的作用。最后是到两者的契合点,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本题难度系数是0.897.
3D
刘雨欣内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的增强,自然界不断地被“人化”,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西班牙《万象》月刊2010年6月号刊出题为《原始的改变》的文章,详述地球正在承受“九大威胁”,其中包括物种灭绝、臭氧减少、化学污染、耕地牧场锐减、淡水枯竭、海洋酸化、气候变暖等。其中尤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度导致地球升温、极地冰层融化最是触目惊心。最近有两幅照片广为流传、发人深省。一幅是由著名摄影师、海洋环境专家迈克尔诺兰于去年716日捕捉到的被称作“大自然母亲”在哭泣的照片,在这个“天然雕塑”中,“眼泪”是由融冰的水形成的,正在从一只“眼睛”中不断流淌下来。另一幅就是本题所采用的反映北极冰盖融化、北极熊无处可去面临淹死危险的照片。另据报道,科学家在对比了近300具北极熊颅骨后发现,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北极熊颅骨尺寸缩减的幅度在2%-9%之间。科学家由此推断,现在北极熊的身体相较于它们的祖先已经缩小,并认为这种现象与北极地区的冰层消融和污染加重有关。(以上情况详见200993日和914日《人民日报》)造成以上状况的因素固然十分复杂,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与我们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活动有着直
接的关系,我们人类必须反躬自问,审视自己的活动。这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本题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全面正确地认识作为社会存在重要内容的地理环境的内涵及其作用。一方面,由各种自然条件(包括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类)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地理环境桑发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要受到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制约,它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单独发生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上可风,选项D是正确的、合理的,而ABC三项则有夸大地理环境作用的片面性。本题难度0.899
4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由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的逻辑分析再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任何一个资本家,在开始进行生产
蒋勤勤老公活动的时候,都必须首先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所以,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货币才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在运动中要发生价值增殖,资本家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综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之所以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也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自身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巧”之处,它用工人自己创造的价值雇佣工人,又从中获得剩余价值。本题难度系数是0.598
5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段的主要矛盾。
韩国女星金宥利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段的特殊配制。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早在1979,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会1994版,第182页)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