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投影机选购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影响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
ps梦幻模拟战2
(一)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
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精神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基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于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这与我们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然而到了现代,西方哲学又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试图引导人类解构各种各样的权威,否定任何“永恒”或“神圣”的终极价值。尼采首先断言“上帝死了!”[1](P126)并预言上帝死亡之后,由于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失效,新的价值标准尚待建立,人们将只能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摸索。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涌入我国后,各种哲学流派以批判性、反思性、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反省传统文化,审视当代生活。20世纪末,各种后现代主义话题在中国更是行情看涨。后现代主义
主张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非理性、多元化,这与中国传统的追求绝对真理和绝对权威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在这些碰撞中,曾经的终极价值和绝对权威渐渐地从中国社会的公众生活中隐退,而对独立、自我与平等的追求,则成为年青一代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2005年,“芙蓉”和“超级女生”的横空出世更是把这种思维方式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年,自称“有妖媚性感外形和冰清玉洁气质”的“芙蓉”凭借特立独行的反传统做派,迅速在全国各大高校的BBS和各种网络社区上蹿红。很多人弄不明白,这个从传统审美取向看并不具备上述特点的网络娇娃何以掀起人气狂潮,网络搜索量大大超过人气偶像周杰伦和当月热门关键词“2005年高考试题答案”。一些社会学家指出,这场让人匪夷所思的集体狂欢反映出人们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对精英意识和精英文化的反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表明大众正试图摆脱被精英垄断的话语权,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同样,在“超级女生”这场突然间吸引了国内近4亿观众眼球的火爆造星运动中,台上台下的大众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人的主观意志,公平地行使个人的话语权力,将评委们的所谓权威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大众投票之中。在娱乐领域之外,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的增强同样十分明显,并且已比较广泛地体现到政府治理之中。从重庆孙伟铭的“酒驾”事件和上海的“钓鱼”事件等来看,当代中国人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摆脱了“臣民”思维和心理,正在逐步
确立“公民”意识,积极主张“公民”权力。这种变化,应该说是始自现代西方哲学广泛传播的20世纪80年代,并与当前后现代主义的流行有一定关联。
三浦理惠子但是,后现代哲学对权威的批判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上帝的权威,而且要终结现代主义关于人的“神话”。被称作“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的米歇尔·福柯甚至提出:作为主体的人死了。他在《词与物》的结尾处明白地写道:“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2](P506)在这种观念或情绪的影响下,许多人感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中,面对各种矛盾和难题,难以辨清对与错,难以到一个固定的角模式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参照,不知如何凭借自己的角领悟去生活和行动。于是,“我不知道”成为一些年轻人发自内心的呐喊。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绝对的约束,没有责任的压迫,没有理想的牵引,一切事物仿佛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可以以“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于是,“无所谓”又成了许多人发自内心的呻吟。
(二)从习惯直观了悟到注重理性验证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伦理中心主义倾向,一切以伦理为依归,以伦理的实践态度或实用态度解释世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思维的主导方面是“直观了悟”
式的感性思维,重视经验,推崇“体认”、“顿悟”等思维路径。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思维方式相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总体上缺乏对经验进行系统归纳和理性抽象,具有“笼统性”、“模糊性”。但是,仅靠经验显然不能把握本质和全貌,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讲求参悟也不是没有道理,对于很多未解之谜,灵感和顿悟有时的确能够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灵感和顿悟必须以对大量的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为前提。
西方有着长期的理性思维传统,讲求概念分析、逻辑推理,既注重经验对于科学命题的意义,也追求逻辑的彻底性。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各流派尤其注重方法论的研究。随着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西方思维方式中的理性精神和实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而今的中国人已经能够以相当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问题和新生事物。从大的方面讲,党的各项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明显地体现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态度,特别是在施行重大改革措施时,非常注重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注重科学论证、试点和推广。这种变化当然主要缘自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自觉地学习探索,总结提高,但也不能否认西方现代思维方式,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这种政府理性在政策实施过程日益充分的体现又会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发达的现代传媒,对各种社会体产生影响,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国家总体建设布局的规划,还是某
个城市市政建设的规划;无论是成年人的事业发展计划,还是各层次学生的个人成长计划,都越来越体现出理性规划、科学设计的思路。
(三)从守持中庸之道到提倡竞争创新
自古以来,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中国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求同排异的思维习惯。对“中庸”、“和谐”的追求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而偏颇、过激、走极端历来为人们所诟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具有强烈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促使人们树立竞争的观念去适应市场的要求。现代西方哲学对超越与创新的极力倡导,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这也是其得以影响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现实环境条件。
如今,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友好相处的关系。我们不能说科学发展观中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现代西方哲学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现代西方哲学的传入和传播,以及我们30多年来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不断省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为中国社会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价值观念的培育,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三、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对待主流意识形态态度的影响
当代社会,“精神家园的迷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老一代常说青年人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青年人则怀疑老一代的理想追求太过虚幻,不切实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其中之一。后现代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论上的多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基础有所淡化、价值取向有所虚化、认知动力有所弱化的原因。
(一)情感基础有所淡化
在当代青年看来,20世纪 50-60年代的中国青年对政治领袖的狂热崇拜和对社会理想的绝对信仰是幼稚可笑的。这种态度的转变,始于 20世纪末。
粉碎“四人帮”以后,对十年内乱中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继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拨乱反正,开启了一场全民族的理性反思。由于“”等极左运动的不良影响,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遭受了一次巨大的心理挫折,他们需要另一个完美理想来填充思想和感情世界,而现代西方哲学就在此时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社会广泛传播,其新颖甚至偏激的观点,吸引着正在探寻新的生活目标和生命意义的人们。在很多高校,大学生们将满腔的理想主义激情释放到“潘晓现象”、“萨特现象”、“尼采现象”、“弗洛伊德现象”、“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话题中,却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避而不谈。近年来,尽管我们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对有些人来说,还是难以回改革开放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那份情感。
(二)价值取向有所虚化
受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强烈渗透着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价值论多元主义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不讲追求,不愿思索,甚至消极麻木,放任自流。他们喜欢穿松松垮垮的“文化衫”,上面印着诸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也非好汉”、“走到哪算哪儿”的文字;他们喜欢哼曲调怪异的流行乐,歌词从“跟着感觉走”、“别问我是谁”逐渐演变成“无所谓”、“当狼爱上羊”;他们崇尚消费主义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月光族”或“城市负翁”、“啃老族”或“宅男宅女”。他们把娱乐消遣看得比价值理想重要,可以跟你谈乔丹谈刘翔,谈杰克逊谈周杰伦,甚至谈艾滋病谈同性恋,但是,他们绝不会跟你谈崇高谈理想,绝不会跟你谈主义谈信念,绝不会跟你谈未来谈希望。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越是面临灾难,越能同心协力,共度时艰。近些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国人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行为。这在2008年展现得最为明显。不论是年初的抗击冰雪,还是“5·12”后的抗震救灾,不论是奥运盛会,还是飞船登月,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异常高涨。这也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就能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重新唤起全民族对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认同。
(三)认知动力有所弱化
受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当今的中国人已不大会为政治而冲动。在他们看来,政治已经不再令人激动,学习和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因此不必再去强调自己的政治意识,不必再去听那些空泛抽象的大话,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对经济利益特别是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东西上。在全国各大书店,除了用于消遣的通俗读物外,浸透着美国实用主义精神的卡耐基系列丛书“成功之路”和诸如“公关学”、“交际学”、“投资技巧”、“股票入门”之类的生活指导书籍多年来畅销不衰。在人们对这些书籍周迅高圣远离婚
趋之若鹜的同时,除了政府机构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那些介绍和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的书籍往往少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