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常识及消防应急措施
一、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做火灾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
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还可分为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液体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和固体可燃物(如木材、布匹、塑料等)三类。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能够使可燃物维持燃烧不致熄灭的最低氧含量即氧指数。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1%,而空气是到处都有的,因而它是最常见的助燃物。发生火灾时,除非是密闭室内的初起小火可用隔绝空气的闷火手段扑灭,否则这个条件较难控制。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称作着火源。根据其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可分为:明火、高热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此外.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着火能量是不同的,一般可燃气体
比可燃固体和可燃液体所需的着火能量要低。着火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练上所述,只有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前提下,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否则,燃烧不能发生。可见,不论采用什么措施,只要能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火灾即可扑灭。
此外,也可运用现代灭火理论,用灭火剂或阻燃剂加入燃烧的链反应中,消灭自由基,使链增长中断,从而取得比传统的灭火手段更为有效的灭火效应。
燃烧可分为闪燃12306网上订票时间自燃和点燃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特点。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征之一。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对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大,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会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越浓。当液体升温至一定的温度,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如有火焰或炽热物体靠近此液体表面,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着火亦称强制点燃。即可燃物质和空气共存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然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物质能被点燃的
最低温度叫燃点,也叫着火点。对固体和高闪点液体,燃点是用于评价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在防火和灭火工作中,只要能把温度控制在燃点温度以下,燃烧就不能进行。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时,由于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某些条件下会积聚起来,导致升温,又进一步加快上述过程的进行速度……,于是可燃物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生燃烧,这就叫本身自燃。由外来热源将可燃物加热,使其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未与明火接触就发生燃烧,这叫热自燃。本身自燃与受热自燃的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常见的自燃现象有:堆积植物的自燃、煤的自燃、涂油物(油纸、油布)的自燃、化学物质及化学混合物的自燃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自燃点是判断、评价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燃点越低,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二、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化学爆炸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由于可燃物和爆炸物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发的瞬间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深圳mba
物理爆炸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如蒸气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多数是由于物质受热、体积膨胀、压力剧增、超过容器耐压而引起的。爆炸时没有燃烧,但有可能引发火灾,而化学爆炸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可用来评定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标准。
可燃物愈多,燃烧荷载密度愈高,则势发展愈猛烈。如果可燃物较少,火势发展较弱,并且可燃物之间相隔较远,则一处可燃物烧尽后,会自行熄灭。另外,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足够时,只要有充足的可燃物,燃烧就会不断发展。如果空气供应量不足,火势也会进人熄灭阶段。可燃固体和可燃液体,是靠它们受热后蒸发出来的气体来进行燃烧的。所以,它们就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达到蒸发的目的,这热量便叫蒸发潜热。不同的可燃固体和可燃液体,其蒸发潜热是不一样的。一般是固体大于液体。蒸发潜热愈大的物质,蒸发时所需要的热量越多,燃烧发展的速度越慢。所以,一般液体的燃烧比固体快,气体因不需要蒸发就直接燃烧,所以燃烧速度量快。化学爆炸时的火焰是以一层层同心圆的形式向周围蔓延的,其产生的冲击波能将燃烧着的可燃物抛到空中,如果落到其他可燃物上,会成
为新的着火源,使燃烧范围扩大。同时,爆炸能够使建筑结沟遭受破坏,增加孔洞和敞露部分,让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加速气体对流,促使火势发展。所以,在灭火过程中防止爆炸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气温越高,可燃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与着火源的温差减小、物质更易着火;气温愈低,着火源与坏境温度的温差增大,能使空气对流速度加快,使火势扩大。相对湿度愈低,环境愈加干燥,物质的含水量愈低,愈容易着火。反之,不易发生燃烧。风对燃烧的发展也有决定性影响,风大可以加快空气对流、改变火势蔓延方向和迅速扩大燃烧范围。总之,秋冬季节,特别是刮北风的干燥气候最容易着火并扩大火灾,所以每年冬防都是防火的重点。在很多燃烧现象中,燃烧的速度是由气态物质的扩散速度决定的。在单位时间内扩散出来的可燃物愈多,燃烧范围愈大。如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燃烧一般呈扩散燃烧形式。
室内设计师排名
预防火灾,就是要消除产生燃烧的条件,可以按下面的措施破坏燃烧的必备条件,最终达到防火的目的。2023年端午节怎么放假控制可燃物:如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建筑,采取局部排风或全部通风的办法,以降低房内可燃、易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使之下超过爆炸浓度极限;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砖石水泥代替木料建造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将性质上会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分开存放等等。隔绝助燃物:如将易燃、易爆物质
生产置于密闭的设备中进行;容易自燃的物品必须隔绝空气存放等等。消除着火源: 一方面,采取控温、遮阳、防雷、安装防爆装置等措施避免产生火源;另一方面在建筑物之间构筑防火墙,留出防火间距,在能形成可爆介质的厂房设泄压门窗、轻质屋盖,在可燃气体管道上装阻火器、安全水封等。除了从物质上、客观环境上做好防火工作外,强化人们的防火防灾的主观意识更为重要。只有让人们懂得了怎样防火,并重视防火,才能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杜绝火源,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消除产生火灾的条件。
三、初起火报警的重要意义火灾的起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火灾初起时,一般燃烧面积较少,火势较弱,此时是灭的有利时机。经验告诉我们,在起火5~7分钟内,能否将火扑灭,这是个关键,把握这个关键有两条:一是利用灭火器材扑救;二是同时报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也有明确规定:任何人在发现火警的时候,都应当迅速准确地报警并积极参加扑救。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一般公安消防队要在接到报警后5分钟左右才能赶到现场,而且对一些远离城镇或不在公安消防队覆盖范围内的地区,则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到达现场。这就需要现场众在火灾初期迅速地作出正确反应,
袁立透视装积极主动地组织自救,合理使用灭火器和采取其他手段,使火势得到控制或扑灭。据统计,以往发生的火灾70%以上是由现场众扑灭的。但不论火势大小;自己是否有能力将火灾扑灭,报警都是必要的,是与自救同时进行的行为。其目的是调动足够的力量,包括公安消防队、公司义务消防队、以及广大人民众参加扑救火灾,进行配合疏散物资和抢救人员。而且,火灾的发界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如某种原因导致火势突然扩大、扑救方法不当、对起火物品性质不了解、灭火器材效能有限等,都会使灭火工作处于被动。由于报警延误,错过了扑救初起火灾的有利时机,消防队到场也费时费力,即便扑灭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当火势已发展到猛烈阶段,消防队也只能控制其不再蔓延,损失和危害已成定局。可见,报警越早,损失越小,这对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做些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除装有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能自动报警外,必须根据客观环境条件灵活运用报警方法。如使用报警电话、手动报警设施、警铃、汽笛、广播、敲锣、奔跑呼喊或直接到消防队报警等方法及时报警和请求救护。全国统一的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是119,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是120。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必须准确讲清起火单位(或住宅等)、所在地区、道路(街)、里(弄)、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
报警的电话号码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报警要正确认识、严肃对待,不得有意隐瞒火灾或阻拦他人向消防队报警,否则公安机关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追究责任。同时还应明确严禁假报火警的行为,假报火警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受到警告、或行政拘留等处罚。
四、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在火场上采用哪种灭火方法要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术装备的性能进行选择。有时火场上同时要使用几种灭火方法,搞好配合,正确使用各自手中的灭火剂,才能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⑴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就是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采用不燃物质或惰性气体冲淡(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缺乏氧气的助燃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密闭的房间和生产装置、设备容器内的火灾。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灭火灾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毯子、麻袋、帆布等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干燥的沙、土覆盖燃烧物;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
生产装置、设备容器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等,以阻止新鲜空气流入,降低燃烧区氧气的含量,达到窒息燃烧的目的,并在确认火已彻底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和覆盖物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死灰复燃或爆炸。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放水浸没(灌注)燃烧物的方法,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但必须考虑到火场或场内物资被水浸没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
⑵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这个条件,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此法还可用于冷却尚未燃烧的物体,如建筑构件、生产装置、设备容器等,避免它们受热辐射燃烧或爆炸。在火场上运用冷却法扑救火灾时,可使用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车、消防泵等消防设施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行喷水或喷射灭火剂冷却燃烧物。也可用水桶、面盆等简易工具传水灭火。但对忌水物品则应避免采用水冷却法。
⑶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的这个条件,将与燃烧物体邻近的可燃物隔离开,使燃烧停止。在火场上运用隔离法扑灭火灾时,可以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易燃物、助燃物品,从燃烧区内转  移到安全的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
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设备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用沙、土筑堤等办法阻拦流散的可燃液体和设法阻止可燃气体的扩散;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等,使未燃烧的可燃物远离火源,达到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的目的。
⑷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将灭火剂喷在燃烧物体上,参与其燃烧反应过程,使燃烧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终止。在火场上运用抑制法扑灭火灾时,就是使灭火剂充分参与燃烧反应,达到抑制燃烧的目的。
注意事项: ⑴对小面积草地及其他固体可燃物燃烧且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树枝、衣物扑打,但对容易飘浮的絮状粉尘物质则不可采用扑打的方法,以免产生飞火,扩大火灾范围。⑵为保证灭火人员安全以及避免电气线路受到威胁,发生火灾后,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才可使用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对发生电气火灾的,必要时还应通知供电部门派人到现场协同扑救。⑶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小面积室内火灾,在未作好灭火准备前,应先关闭门窗,以阴止新鲜空气侵入,对相邻房间的房门亦应紧闭并用水淋湿,以阻止火势蔓延。⑷ 对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容器、设备等应做好防爆措施,如疏散到安全地带、关闭阀门、冷却或泄压等。若爆炸不可避免时,应及时撤离在场人员。连云港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