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5-27] |
|
一、2008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系列政策集中出台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针对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今年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区县发展的专项政策,旨在推动区县扩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区县建设特工业园区;二是本届政府每年为主城外31个区县安排上檔升级专项资金2500万,用于完善县域经济中心功能;三是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区县发展融资难题;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区县招商平台,推动区县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帮助区县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六是加大对库区、渝东南地区以及贫困区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七是从“给钱、设厂、交流人才”三大方面加大“一圈”对“两翼”的对口帮扶力度。“一圈”帮扶区县每年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量支持受助区县发展,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八是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32 号),对“两翼”5 个区县(自治县)继续执行地方税收全留和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其余 12 个区县每年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定向补助当地;“一圈”中 14 个郊区县特工业园区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部分全额补助区县。上述补助,专项用于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8年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出台的部分扶持政策和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市国资委牵头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总额50亿元的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两翼”16个区县建设“出口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八哥犬图片”。二是安排下达区县发展上档升级专项资金7.5亿元,共扶持区县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1个,带动投资32.68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区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市政府发文明确了区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区县招商引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促进了优势招商、错位招商和联合招商。四是组织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区县引资构建良好平台。先后开展了“聚焦台商—重庆IT特别行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会、2008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两翼行等系列活动,签订了“粤渝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了37袁姗姗小时代个区县与沿海发达省市的76个区县签署了结对合作协议,另有3个区县与沿海省市的4个区县(市)已达成初步结对意向,通过结对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合作62项、投资716亿元。五是支持渝黔经济合作取得成效,东方希望集团投资26亿元的20万吨醋酸项目在万盛开工,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李晨董璇在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县域指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数据来源为统计月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加速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7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 (2)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4.85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37.7%,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略高于前三季度增速,大大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实现93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比前三季度增速低4.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9个百分点。新增中央投资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 显现。 (4)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持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强。 (5)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内资39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7%,增幅较前三季度高8个百分点。其中,16个区县引进内资额实现翻番(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区县),双桥、大足、奉节、巫溪、秀山、酉阳等6个区县引进内资增长3倍以上。1~3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超过3亿美元。 (6)地方财力较快增长。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较前三季度有一定回落,但仍然高达45.5%,全年实现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34.21亿元。 (7)农民收入较快增长。31个县域中,有24个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高于全市17.6%的平均水平。 (8)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万州、涪陵增幅分别为26.3%、24.6%),总量占31个县域的39.7%。万云高速公路、涪陵区黄旗集装箱码头、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合川区沙溪入城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新城拓展进一步加快,市政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形象日渐凸显。 (9)“两翼”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明显。“两翼”17个区县中有15个区县发展速度高于全市14.3%的水平(万州、城口、彭水三区县增速均在20.0%以上),带动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分别增长17.1%、16.4%,扭转了“两翼”发展速度长期低于“一圈”的态势,“一圈两翼”县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二、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单体经济总量普遍较小、产业层次依然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统筹城乡能力弱、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欠缺、人才支持乏力等制约短期内仍然难以解除。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我市县域经济将面临新挑战:一是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动荡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开始回落,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有效需求将可能不足,对2009年县域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东部沿海产业西进步伐明显减缓,出现回流和向其周边地区迁移的新动态,加之我市区县投资吸引力在西部地区并不具备突出优势,县域招商引资将面临更多变数和困难;三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仍将加剧,用地难、融资难两大突出问题可能长期制约发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伴随东部地区部分企业的倒闭出现回流潮,对外劳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也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农民致富增收,并将可能使农民感受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性,从而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五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仍需完善,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够强;六是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大,新形势下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之间县域发展水平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一圈两翼”县域协调发展困难。 虽然20092011年9月思想汇报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我市造成不利影响,但并未改变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开始反周期调节,2009年国家经济政策重心已经转为“保增长”,预计未来政策环境将整体适度宽松,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松动,这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2009姚晨曹郁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抓住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淘宝怎么开网店 的宏观政策机遇,紧扣培育特产业、壮大综合实力这一核心,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各区县突出特、优势联动、错位竞争,通过内启动力、外引动力实现加快发展。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重点: (一)调整优化县域经济布局 加快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区县“四规叠合”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区县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县域国土开发时序和开发重点,引导区县立足自身定位,规划功能分区,优化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好产业发展、人口控制、耕地保有、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核心要素空间落地,实现全域空间规划,促进产业空间集中和城乡统筹。加快打造特县域板块,鼓励条件适宜、产业联系紧密的区县连手协力打造特产业集聚区或特经济板块,鼓励区县开展跨省毗邻经济合作,重点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长江黄金水道联合开发和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构建。 (二)促进县域园区突出特、错位发展和关联发展 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等要素,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确定主导产业,从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产业价值链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和企业,引导其关联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特化、专业化园区。积极构建园区协作发展机制,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依托市级工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引导相邻区县园区发展关联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的跨园区延长;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引导区县园区开展联合招商,积极探索收益共享或项目有偿转让等协作模式,鼓励支持发展态势好的园区跨行政区划扩张。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资源节约的要求,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行园区供水、供电、治污等配套设施统建统管,加快构建集产业研发、融资担保、就业培训、物流配送、信息中介为一体的园区生产性服务链条。 (三)强化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服务支撑功能 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实施点轴开发,加快区县经济中心、中心镇、一般镇建设,引导县域人口合理布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区县城市规划修编,引进先进规划设计理念,按照适度超前、注重特、统筹各方的原则做好区县城市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工作,注重城市拓展与产业发展的配套衔接,留足产业发展空间。指导区县用好上檔升级专项补助资金,完善城镇交通、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提升县域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功能和承载支撑能力。加快培育城镇服务业,着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第三产业,提升城镇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建设。 (四)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支持跨县域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通县域之间断头路,提升县际公路等级。围绕搭建县域发展平台、服务城乡居民的要求,科学规划县域重大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镇公交、信息网络、天然气、自来水、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和城乡共享,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制和无电区电力建设,继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强力推进开放引资 坚持理性招商和科学招商,制定出台区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区县综合考虑县域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科学确定招商引资主导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储备、推进一批重点引资项目,完善招商有关机制,招商避免盲目招商和恶性竞争。着力推进园区招商,立足各园区主导产业,按照“求差、点、补链”的基本思路,针对产业链短缺环节,策划推介一批重点产业招商专案,借助与东部地区区县结对、共建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等多种模式开展集式、集团式、链条式招商。建设接纳沿海出口加工型产业转移基地,引导区县及开发区与沿海市县(区)结成姊妹县市,建立“一对一”结对承接产业转移互动机制,依托区县特工业园区、开发区,加快建设承接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业转移的平台。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区县招商网和招商专案数据库建设,借助渝洽会等平台载体,结合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着力推介区县特产业重大项目,引导区县突出特错位招商。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招商服务机制,提高招商服务水平。 (六)深化农村改革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落实农村改革举措,以机制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探索城乡土地利用机制,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总量不减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积极稳妥探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土地利用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启动以土地入股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改革试点,推动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并开展交易。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选择部分“两翼”区县探索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继续推进支农涉农资金整合,引导各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保险规模。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维护涉农物资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进一步完善劳务经济引导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指导、后续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工稳定转移就业。 (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继续清理和修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政策,放开投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注册条件和经营范围,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做到与其它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信息、政策指导服务,制定民间投资产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政策,适时发布投资和产业政策信息。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完善投资并联审批制度,探索实行个体创业“一费制”。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相关机制,推动小额贷款扩面,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合理调整市、县(区)行政权限,强化区县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管理,进一步清理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除国务院明令由省级机构行使的权限外,按照“能放则放尽量放”的原则将有关权限下放区县,并抓好下放权限的落实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区县自主权。选择部分区县开展大部委制试点,探索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基层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二)形成扶持县域发展的政策合力 从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督促。重点要健全对县域的财政支持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补引导区县加快化解乡镇逾期政府性债务。 (三)扶强援弱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重点县冲刺“双百”(全国百强县和西部百强县)。按照“分级递补”的思路,将我市西部百强县排位最前面的铜梁县、璧山县作为冲刺全国百强县的重点县,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未进入西部百强县的14个县域中主要经济指标和2007年度县域经济评价中排位相对靠前的潼南、梁平、忠县、武隆、丰都等5个县作为冲刺西部百强县的重点县,把垫江县作为西部百强县保位的重点县,在资金、项目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扶持“两翼”地区加快发展,切实落实现行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依托“一圈两翼”对口帮扶平台,调整和整合主城区集团、扶贫集团、市级部门帮扶等帮扶机制和力量,提高帮扶成效。 (四)建立县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更为严格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修订机制,区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一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则以法的形式保障实施,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布局、发展方向等在规划期内不得因主要领导调整等人为因素随意变动,以保持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举措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探索建立区县规划实施评估体系,把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对区县的考核内容,努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严肃性和规划实施的连续性。 (五)引进、培育和稳定县域人才 继续采取多种途径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特别是到边远地区工作。灵活采用调动、兼职、挂职、聘用等形式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大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小城市和县城服务。进一步扩大区县干部交流,推动市级部门、主城区县、国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域交流锻炼、任职,有计划组织县域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交流锻炼。逐步适度提高县域特别是边远区县津补贴标准,做到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县域市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职级高配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县领导班子抓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 |
|
|
本文发布于:2024-11-10 18:1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发展 区县 经济 县域 建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