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1600年的最后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特许状,授予“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对印度贸易的特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正式成立。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它将印度由一个富饶的独立国家变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并统治印度近两个世纪,彻底改变了这个文明古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你的名字票房
一、争霸与征服描写立冬的唯美句子
1. 接触与扩张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抵达印度,葡萄牙开始试图垄断东西方贸易。然而曾在葡萄牙教会任职的荷兰人林希霍登回国后于1595年出版了整套东方航海图集,通向东方的航路不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秘密。荷兰率先冲破葡萄牙的海上控制网,赚取巨额利润。
1599年,荷兰将欧洲的胡椒价格提高了一倍以上。暴利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很快,欧洲多国组建起了处理东方贸易的商业机构,光是名为“东印度公司”的就有以下数个:
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
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年;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年;
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年;
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年。
其中,英国、荷兰和法国三家实力较强。荷兰舰队于1605年打败葡萄牙,获得东方海上霸权。同年,荷兰在印度的第一个商站落成。但荷兰在亚洲的重心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上,对南亚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英国人在东南亚与荷兰斗争失败后决定全力经营南亚。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对英国而言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1608年,英国人与印度皇帝第一次接触。1613年,公司在印度苏拉特建立第一个商馆(一说第一个商馆于1611年在印度东南的马苏利帕塔姆建立),随后不断扩张势力范围。1700年,公司的马特拉斯、孟买、加尔各答三大管区格局正式形成。这一段时间,面对印度的
莫卧儿王朝,西方各国都不敢有太多想法,主要采用的扩张手段为向地方小国谋求贸易特权、在商馆设防与建立殖民据点。只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主席为首的一些人试图用武力谋求特权,于1686年发动战争,结果英军大败,公司势力几乎被赶到海上,不得不在1690年与印度议和赔款。
2. 征服印度
西方列强的机会出现在下一个世纪。1707年,莫卧儿皇帝奥朗泽布去世,印度很快形成割据局面,大量地方势力崛起,互相征战不休,朝廷名存实亡。西方各国趁此机会在印度迅速扩张,摩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英国与法国和荷兰均进行了战争,后两个国家战败,在印度的政治及军事影响基本消失。
清理竞争对手的同时,英国开始夺取印度的土地,孟加拉国成为了公司的突破口。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省督)西拉吉要求英国人拆除加尔各答的炮台,公司不予理会,并收容其政敌,西拉吉于是动武,一度攻占加尔各答。双方在普拉西决战时,被公司收买的西拉吉手下将领贾法尔等人按兵不动,导致印军溃败,英军仅付出死18人、伤56人的代价就获得了胜利。几天后西拉吉被俘,遭到杀害,贾法尔坐上纳瓦布的位置,成为英国扶植
的傀儡。这之后公司渐渐获得了孟加拉的大部分管理权,最终于1772年接管了全部权力。孟加拉邻邦奥德在此期间也沦为公司的附属国。
孟加拉国被征服是印度命运的转折点,东印度公司从此开始一步步占领印度,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海德拉巴、迈索尔、马拉特联盟、信德和旁遮普等印度的主要地方势力。1849年,公司兼并旁遮普,完成了对印度全境的征服。
二、影响印度及世界其它角落的公司
1. 双重权力中心
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公司的权力越来越大。到17世纪下半叶,公司已经由最开始的垄断商业组织蜕变为集商业、政治、军事、司法于一体的庞大集团,位于伦敦的公司董事会成为了英属印度的最高权力机构。不过,根据特许状,英国国王对公司领地有最高领有权。
18世纪70年代,议会开始插手对印度的管理。此时东印度公司的利润根本无法支付行政管理费用,每年均需要向英国财政部借款,这使议会决心进行干涉。1773年,公司发生财政危机,又一次向政府贷款,议会趁机通过《东印度公司法》。法案规定公司的财政、民政
、军政函件均需在英国内阁备案;将孟加拉国管区总督提升为印度总督,设立参事会辅助管理,总督和参事会成员均需由国王任命;在加尔各答设立最高法院,对国王负责。这样,由公司独占的行政和司法权让议会分去了一部分。
1784年,为进一步限制东印度公司,议会出台由首相皮特提出的法案,史称“皮特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成立督察委员会,由国王任命,全权监督公司的一切行为,有权让公司董事会修改命令,也可以对宣战和求和问题直接下令。这样就形成了公司和英国政府的双重管理体制:公司提出政策,政府掌握决策权,政府的决策又通过公司执行。
18世纪末,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打破公司的垄断,开放市场。1813年的法案取消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只保留茶叶垄断权;1833年,公司的所有贸易被禁止,此后公司成为了英国政府下属的一个纯粹政治机构,转变为工业资本扩张和剥削的工具。双重管理体制继续发挥作用,一直延续到1858年。
2. 印度的遭遇
东印度公司对其治下土地采取殖民掠夺手段,印度社会从最底层的农民到处于上层的王公都深受其害。
许多原地方王公在领地被公司征服或自己主动成为公司附庸之后,被迫向公司提供巨额钱财。公司职员还利用一些王公的困境大肆放贷,利息可高达借款总额的数倍。原来的王公贵族们在公司如此榨取之下,只能凄凉度日。
在印度的广大农村,公司扩大征税区域,加大征税力度,农民生活无以为继。1765—1793年印度发生数次饥荒,1770郭京飞年灾情最严重,饿死1000万人,孟加拉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一,然而1771年的税收额反而增加10%。这样毫无长远打算的掠夺在几年时间里将农村变得极度贫穷,税收急剧减少。公司于是制定多种正规地税制,然而其实质依然是耗竭性的榨取。1813年,为满足英国本土的需要,把印度变成英国农业原料供应地的过程开始了。地税制进行了改革,公司放弃了部分税收,换来的是棉花、黄麻、蓝靛、烟草、、茶叶、桑蚕、咖啡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与产量的提高。
高速费免费时间2023印度的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公司统治之前,印度的手工业相当发达,产品营销世界各地,印度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普拉西战役之后,英国开始掠夺印度财富,贸易和工业发展的后续资金渐渐枯竭。商业方面,公司宣布对外贸易由公司垄断;对内贸易中,公司垄断盐、烟草等重要商品,对其他商品加征各种捐税。许多印
商为了生存,成为公司的代理商,到18世纪末,孟加拉已经不存在独立的印度富商。金融业方面,公司关闭原有的私人铸币厂,停止印度金融家替政府办理汇兑税收业务,支持英国人建立银行并赋予他们发行钞票和实行汇兑税收业务;在私人信贷领域,印度金融家同样遭到排挤。包括孟加拉首富在内的大批印度金融家在双重打击之下破产。手工业方面,公司强行和手工业者订立不合理合同,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商品,对反抗合同者施以严厉的处罚。有时,公司甚至将工人集中在商馆内日夜不停地进行生产。更可怕的冲击来自英国商品的不公平竞争。例如,为阻止印度纺织品进口,英国议会在1700年和1720年分别通过法律,禁止使用从印度进口的纺织品。1780年,又停止从印度进口印花布四年。政府还通过操纵关税的办法阻止印度纺织品进入英国,进口关税税率最高的达67.5%;英国布料的入口关税却非常之低,仅为2%—3.5%。英国布料凭借其质量和价格的优势迅速占领印度市场,印度纺织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其它领域的手工业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大量手工业者失业,不少城镇一片萧条败落。421明星八卦
印度的文化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1793年,第一所英文教育学校开设于马德拉斯。1813年英国政府颁布法案,规定每年从东印度公司税收中拨款不少于10万卢比用于印度教育。法案实施过程中,支持实行英式教育的意见占据了上风。1835年起,教育拨款全部用于推广
西方教育。之后议会又在印度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教育机制,并在几所大城市设立大学。与此同时,议会开始鼓励在印度传播基督教,大批传教士进入印度,在各地传教、办学。新式的教育为印度培养出了一批新式的知识分子,客观上对印度近代意识的形成起到一定推进作用,不过也对他们中的很多人灌输了民族虚无主义、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此外,现代新闻事业的开展和报纸的创办,对传播新思想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新思想日渐深入人心,一些社会陋习如杀婴、活祭、“萨蒂”(寡妇自焚殉夫)等慢慢消亡了。
总之,在公司和议会的强力改造下,印度成为了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印度传统的农村社会体制被破坏了,农民遭受严重的掠夺;印度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被打破,开始为商品经济服务,世界市场和印度市场联系在了一起。不过,这也为印度社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同时,印度逐渐西化,接受了西方的许多先进思想,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
3. 公司与中国
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以用银换取茶叶。后来,公司于中国、印度和英国间建立了一条呈三角关系的贸易航线,好使英国从当地进口
茶叶和丝绸。
高州中考成绩查询18世纪,英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巨大,因此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贸易的独占权。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禁止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烟,公司仍透过贸易商和中介从孟加拉走私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高达900吨。源源不绝地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丝绸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1838年,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战争,最终使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战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
4. 美国独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导致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开始宣传一种主张:既然他们在国会没有代表,就没有义务缴税。波士顿商人约翰·汉考克等人领导当地居民抵制英国政府经营的来自东印度公司的中国茶叶,同时进行茶叶走私以逃避关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量一落千丈,只好向政府求助。1773年,英国国会颁布《茶叶法案》,允许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北美市场销售,这样可以把价格降到比走私的茶叶还低,
并由英属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以帮助英国本土商人。殖民地人民坚决抵制公司,劝告本地的公司代理辞职,退还或者封存公司运来的茶叶。
《茶叶法案》颁布这一年的1216日,四艘满载茶叶的商船抵达波士顿港口。波士顿革命分子塞缪尔·亚当斯领导的由当地人组成的组织“自由之子”打扮成印地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波士顿倾茶事件及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
5. 拿破仑的最后岁月
圣赫勒拿岛距非洲西海岸约2000公里,由于位置偏僻,直到16世纪才被一位葡萄牙航海家发现。18156月,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因滑铁卢的惨败而被迫退位,获胜的反法联盟各国为防止其东山再起,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当时这块弹丸之地属于东印度公司,人烟稀少,萧条荒凉。拿破仑一行被安置在东印度公司员工的“朗伍德别墅”,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别墅四周12公里内。拿破仑在这里度过5年多的流放生涯,于1821年去世。
三、印度大起义及公司的消亡
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借经商贸易之名,以武力蚕食印度国土,以掠夺对待印度人民,由外来者成为统治者,使印度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发生激烈的变革。变革之中,印度民众除了仇恨之外,还慢慢形成了朦胧的民族意识。随着双方对立情绪的不断增长,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起义终于在1857年爆发了。起义历时两年多,卷入了印度六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起义最终失败,但对英国是一次强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