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中国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陆地大国
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位。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端:海南省-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纬度范围大—— 南北气候差异东西跨经度范围大——东西时间差
3.海洋大国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领海宽度:12海里。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
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岛屿台湾岛(我国面积第一大岛)、海南岛
海峡:⑫台湾海峡、⑬琼州海峡      大洋:⑭太平洋 
4.我国的邻居
陆上邻国: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I吉尔吉斯斯坦,J尼泊尔
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马来西亚,⑤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1.我国的行政区划大致上划分为省、县、镇三级。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省区之最
纬度最高——黑龙江省;纬度最低——海南省;跨经度最广——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海南省;面积最大——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邻国最多——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8个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总人口为13.7亿2010年),且增长速度较快,分布疏密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云南省的腾冲县。
邓超纹身2.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我国开放二胎的原因:减缓人口老龄化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五十六个民族:汉族+55个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民族——汉族;我国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2.中国的民族分布
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分布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3.民族风情
朝鲜族(东北)——长鼓舞、跳板      蒙古族(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摔跤
傣族(云南省——泼水节、孔雀舞    侗族——风雨桥
    藏族——锅庄舞                      彝族——火把节
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流经阶梯分界处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建水电站。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中国的山脉
东西走向:A天山山脉,B阴山山脉,C昆仑山脉,D秦岭,E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F大兴安岭,G童谣的现在老公是谁太行山,H巫山,I雪峰山,J长白山,K武夷山脉,L台湾山脉(主峰玉山,中国东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M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N阿尔泰山,O祁连山,P小兴安岭
弧形走向:Q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3.中国的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或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
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红盆地或紫盆地,内有成都平原,被叫做“天府之国”
平原东北平原(中国最大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华北平原,⑪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丘陵:⑫辽东丘陵,⑬山东丘陵,⑭东南丘陵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气候的两大因子:气温和降水
1.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受纬度、冬季风影响)
冬季最冷:黑龙江的漠河;最热:海南。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夏季最热:新疆吐鲁番;最冷:青藏高原。
2.温度带(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热带(一年三熟,水稻、热带作物)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甘薯、茶叶等)
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
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马玲薯等)
3.降水: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变化——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022年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4.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我国气候最主要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显著。(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大)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摆地摊
E:高山高原气候
6.秦岭-淮河一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800㎜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⑦亚热地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⑧旱地与水田分界线、⑨中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等降水量线
7.特殊天气
寒潮:冬半年(秋末、冬季、春初),急剧降温、霜冻、大风
梅雨: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        台风:夏秋,东南沿海
沙尘暴: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北方和西北地区        洪涝:夏秋,东部平原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1.长江——中国第一大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干流(V+W)先后流经、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踪区域单位。
注入:东海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脉:A横断山脉,B巫山(附近有三峡、葛洲坝两个大型水利枢纽)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是:a湖北宜昌,b江西湖口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观,有“黄金水道”之称。
主要支流:①雅砻江,②岷江,③嘉陵江,④汉江(长江最大支流),⑤乌江,湘江赣江
湖泊:洞庭湖,⑨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
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措施
自然
1.降水量达且集中,多暴雨;
2.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1.兴修水库,加固江防大堤;
2.截弯取直,治理荆江河段;
3.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4.退田还湖
人为
3.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4.中游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节能力减弱。
2.黄河——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A巴颜喀拉山
干流(“”字形)流经、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B渤海。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黄河的上、中和下游划分:m内蒙古河口;n河南郑州桃花峪
主要支流:C湟水,D洮河,E汾河,F渭河
奉献:塑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水电站:H三门峡,I小浪底
黄河的治理温玄烨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具体: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截弯取直”,疏浚河道;下游——修建水利工程(或加固防洪大堤)
凌汛范冰冰奥斯卡:发生在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南向北)的河段
3.补充
京杭运河——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青海湖——中国最大湖泊,属咸水湖。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总量大、人均少)
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福利
2.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各种矿产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等
A: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B: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丘陵,其中C是旱地 D是水田。C、D之间的界线为秦岭-淮河线,大致与800㎜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中国土地类型齐全,但结构不合理。其中草地所占比重最大,耕地地占比偏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3.关于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保护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中国的资源(总量大、人均少)
中国的水资源四大特征:世界水日3月22日;节水标志:
1.有限性。可利用淡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空间分配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P73图中国径流带)
    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华北平原
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引黄济青、引大入秦、南水北调——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水北调P76图)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东北地区。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书库引水,终点北京天津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抵达天津、山东的威海、烟台。
(注:东线、中线解决华北缺水;西线解决西北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