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重阳节教学设计

朱丽倩女儿
《重阳节》教学设计
祝大家端午安康果里镇闫家小学  薛振华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的节日。(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信鸽子养殖
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1.重阳节的来历
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
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
(1) 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的习俗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工商营业执照
读书的成语  ……
三、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纸鹞、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桓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传说故事中流传下来的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过这些习俗还有不同的说法。
(出示课件)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尼格买提老婆
    2.吃重阳糕: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做出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吃重阳糕的传说(视频)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3.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