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徐、篱、疏”等生字,会写“宿、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一、明确单元主题,引入新课
  1、明确单元主题:学生自读单元导语。
  师:同学们,城市是热闹、繁华的,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可是淳朴、自然的乡村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揭题:首先让我们穿越到宋朝,看看那时诗人笔下的乡村生活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光驱改cd
1、读诗题,想想意思,并思考该如何读好诗题。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教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2、了解诗人。
    (1)教师指名介绍。
    (2)教师补充:杨万里,南宋诗人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据说一生写诗达两万多首,他的诗以描写山水风光自然景为主,比较有名的两首写荷花的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
三、反复朗读,理解诗意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词。
2、教师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3、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篱、疏”的写法,篱“⺮”扁“离”大,注意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疏,左窄右宽,注意左边部分的写法。
  节日送礼(二)读出节奏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三)读懂诗意
  1、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先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国考报名费
2.集体交流:
(1)齐读第一、二句:
①第一句诗写了哪几种景物? (篱落、径)有什么特点? (疏疏、深)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翻译时调一下词语的先后顺序,第一句可翻译为: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篙落疏疏一径深” 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③板书:树头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④同桌对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句说——齐读这两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
⑤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2)理解第三、四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后两句诗,生齐读)
①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 (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的蝴蝶。(追到没有? )
②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处:地方。寻:寻。(为什么无处寻? )
诗意:黄的蝴蝶飞人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不到了。
③教师指名描绘这两句诗所写的画面。
④师: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抽蝶的情景。“走、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备感亲切、耳目一新。
⑤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3、教师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并尝试让学生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静态)      (动态)
篱笆、一径    儿童、黄碟
                  树头、菜花      急走
                                飞、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杂、稀”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诗意。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
2.师:你们能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吗?
3.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教师指名读诗题。正音:兴,读第四声。
  2.师:你们知道诗题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指名猜一猜)
教师补充:《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养病时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组诗分“春日”“晚春”“夏”“秋日”“冬日” 四时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课文选的是“晚春”诗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晚春的景。
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3.诗人简介。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朗读古诗,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朗读。
    宛怎么读3.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4.学习生字:杂、稀、蜻、蜓。注意“蜓”字右边的写法。
四、理解诗意,想象西面
    1.自读古诗,标画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
    2.同桌间合作交流,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诗句意思或由相关诗句想象到的画面。
  教师相机指点: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 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黄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篙笆飞来飞去。
4.教师口头描述,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西面。
5.交流: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幅幅独特、和谐的风景画,你们从哪些关键词句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然后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7.学生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五、尝试背通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景物)
梅子、杏子
麦花、莱花    (美、静态)
篱笆
精细、蛱蝶        (动态)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锄、剥”等生字,会写“茅、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宋词《清平乐·村居》,理解词意。
描写雪的段落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前面两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教师指名背诵学过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
    3.揭题并板书:清平乐.村居。
二、理解诗题,了 解作者
  1.“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在那时候写的。
三、朗读宋词,学习字词
    1.自读宋词,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朗读。
    多音字正音:剥,bāo(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 bō (书面语),用于合成词或成源如“剥落”“剥离”等。
亡赖,读作“wú  lài"。
3.学写生字词。
    重点指导:檐,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不要写错;锄,最后一笔“撇”写长一点,伸展到中间部分下面去,整个字各部分要写紧凑,不可过宽;剥,左宽右窄,左边部分不要写错。
个子各部分要写紧凑,不可过觅;剩,左宽石窄,左边部分不要写错。
四、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师:刚才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师: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展示在大屏幕上)
  3.师: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们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5.师:你们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6.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