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参考)卷
注意事项:
1.本考试参考卷分为参考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参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用黑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参考卷上答题均无效。
4.参考结束,监考老师必须将参考学生和未参考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志(    烧(zhuó    guǎng    人忧天(
B. 谷(    tǎng    恿(sǒng    根问底(páo
C. ji    qiè    shān    人声沸(dǐng
D.     萏(hàn    shà      为一谈(hùn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字音。
C.发(ji)——jì。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详    妥当    烘托    不毛之地
B. 嘹亮    派遣    殉职    翻来复去
C. 奥秘    销耗    帐蓬    见异思迁
D. 栋梁    纯萃    气慨    爱慕虚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
B.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C.销耗——消耗,帐蓬——帐篷;
D.纯萃——纯粹,气慨——气概;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辈们在长白山这块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一代代繁衍生息。
B. 在抗疫之时,每每听到钟南山院士的讲话,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C. 对于那些不远千里来广安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精致的民宿,真是喜出望外
D. 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咄咄逼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成语运用。
熊黛林和郭富城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正确;
B.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正确;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正确;
D.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不能形容校长的讲话,用错对象;
故选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左右。
B. 通过莎莉文小的陪伴,使我懂得原来世间很美好。
C. 在散步时,我一瞬间感受到了责任的伟大。
D. 南国的雨,既不倾盆密泼,也不绵绵如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A.“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电冰箱不制冷C.“责任伟大”搭配不当,改“伟大”为“重大”;
故选D。
5. 下列句子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失败是成功之母。    D.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反义词。
A.“虚心”与“骄傲”是反义词,“落后”和“进步”是反义词;
B.无反义词;
C.“失败”与“成功”是反义词;
D.“进”与“退”是反义词;
故选B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称谓与“三”相关,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大多以“右”为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鄙人”“寒舍”属于谦辞,“家父”“赐教”属于敬辞。
D. 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而立”是指三十岁的人,未满周岁的婴儿则被称为“襁褓”。
什么牌子的面膜好用【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辞;
故选C。
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雕漆是中国独有的艺术,______
①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中期,雕漆工艺出现了时代性的革新。
②但现已明确出土、传世最早的实物为宋代作品。
③据文献记载,唐代已有雕漆。
贾晓晨内衣④元代制漆名家辈出。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按朝代顺序排列,应为:唐-宋-元-明清。故排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C。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几月开学,考试多不多,什么时候放假
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上至庙堂下至村野,大小事务都要围绕农时进行。学校教育亦不例外,需要避开繁重的农忙时节,在农闲时方可入学。据西汉崔寔《四民月令》,秦汉之时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一年分别有两次和三次开学时间。
②“成童即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一年有两个学期,分两次开学。第一次开学是在春天,在农事未起的春耕大忙之前,要送成童已上入大学,学习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科目。第二次开学是在十月农事毕,秋收结束,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时,命成童入大学,如正月焉,继续学习五经
③“幼童即9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有三个学期,分三次开学。第一次开学是在正月砚冰释,用来研磨墨汁写字的砚台上的冰片消融时,送幼童入小学,学习启蒙读物。第二次开学时间在夏末秋初,八月暑退,热气散去,天气转凉,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继续学习启蒙读物。第三次开学在十一月砚冰冻,砚台结上冰片时,时令已到冬天,
农闲无事,幼童再次进入小学。幼童冬季入学也有在十月,《春秋公羊传》即言十月事迄,父老教于校室
④进入学校后,从古到今,考试是永远躲不开的保留节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唐朝号称盛世,考试制度同样繁盛,有每十天一次的旬试、每月一次的月试、每季度一次的季试、每年一次的岁试、毕业考试等五种考试类型。学生如果岁试连续三年不及格,或九年仍不能毕业,会被开除学籍。北宋时,在考试成绩之外,又加入对学生平时操守、品行的考察,操行、学业俱优才能毕业。
⑤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到了,下次放假的时间也不远了。古代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一般都有休假,唐朝太学生假期较为规范,有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种。据《新唐书·选举志》,旬假是每旬给假一日,每月只有三天休假时间,上中下旬各休一天。田假是在每年五月农忙时放假一月,让家住乡村的学生回家帮助父兄料理农活。授衣假是在每年九月天气转凉之时,给太学生放假一月,让其回家取过冬衣物。
⑥国子监是朝廷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太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回家路程远近不一。为照顾家远学生,距离长安超过两百里的学生,假期可以扣除赶路所需时间。假期结束后要及时返
回销假,如无故逾期三十日、因故逾期百日不回国子监继续学业,皆罢归,开除学籍。太学生如果家中临时有事,还可随时请假,说明请假理由,报请国子监中层官员丞(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批准即可。但在特殊时期,太学生的假条会得到皇帝御批。
8.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汉之时的“成童”在第一次开学时会学到“五经”等科目的内容。
B.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上至庙堂下至村野,大小事务都要围绕农时进行。
C. 唐朝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一年分别有两次和三次开学时间。
D. 唐朝国子监的太学生假期较为规范,有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种。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围绕开学、考试、放假三方面对古代的学校制度进行介绍。
B. “砚冰释”“砚冰冻”是《新唐书》中所记载的不同的上学时间。
C. 文中大量引用古书中的句子,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古代的考试制度。
D. 第3自然段用《春秋公羊传》的话说明也有幼童在十月入学。
10.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子监的太学生要得到皇帝的御批后方可请假。
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
C. 北宋时,除考试成绩外,对学生的考察还包括平时操守、品行等。
D. 唐朝有句试、月试、季试、岁试、毕业考试等五种考试类型。
【答案】8. C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
C.根据首段中的“秦汉之时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一年分别有两次和三次开学时间”可知,本项“唐朝的学校”有误。
故选C。
【9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
B.根据第⑤段中的“唐朝太学生假期较为规范,有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种。据《新唐书·选举志》”可知,《新唐书》记载了太学生的三种假期,并没有记载不同的上学时间。
故选B。
【10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
A.根据末段中的“太学生如果家中临时有事,还可随时请假,说明请假理由,报请国子监
中层官员丞(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批准即可。但在特殊时期,太学生的假条会得到皇帝御批”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A。
二、积累与运用(21分)
11.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绘出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②. 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 君问归期未有期    ④. 自古逢秋悲寂寥千岛湖特产    ⑤.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 日月之行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    ⑦. 若出其中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烽、躁、寂寥、戍。
12. 古诗词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请从押韵的角度进行分析。
(2)将“愁心”寄给明月,是诗人将自己的忧愁转移给月亮吗?请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