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论语》、《孝经》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的排列次序不尽相同,体现了时代政治因素和学术发展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与此相对的个人内部因素,则少有人研究。剖析目录学学者的个人生平及著述情况,有利于辨析其个人取舍好恶,且且这些因素对《论语》、《孝经》的排列次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论语》 《孝经》 排列次序
比尔盖茨的十句话 《论语》与《孝经》,同为儒家经典著作,在历代目录学文献中的排列次序或先或后。对这一问题,窦秀艳在《从历代史志著录顺序的不同看〈论语〉〈孝经〉的经部地位》一文中指出,《论语》、《孝经》位次排列的不同,主要受时代政治文化因素与经学学术发展情况的影响①。这二者都是目录学著作创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对外部环境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个人要夺得话语权,要么顺应主流话语,要么勇于发表创见。学者在目录学作品中对经典典籍进行排序,从中可以体现出学者对各部典籍的态度,在创作之前,各部典籍要
先对学者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即学者对各部典籍有过充分的了解才能成书。因此,个人取舍好恶很可能会对目录学作品中的位次排列产生影响。
可在家工作 一、两汉:《论语》先于《孝经》
西汉刘向撰《别录》,其子刘歆在此基础上著成《七略》,为我国目录学著作开山之作,虽已亡佚,但东汉班固对《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后人大致可以窥见其“指要”。《汉书·艺文志》首列六艺略,下属九种,依次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等。《易》至《春秋》为儒家六经,从汉代开始,地位就已至高无上。《论语》、《孝经》紧列其后,说明两书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五一放假安排2022放假安排
《汉书好听的快手昵称·艺文志》、《论语》类提要云:“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孝经》类提要云:“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②可见,截止于班固所处的东汉初期,经学界对《论语》的研究要多于《孝经》。《论语》是
因孔子门人论纂夫子之语而得名,《孝经》则是孔子对孝道的见解。论语类置于孝经类前,不仅是由于当时学术界对两书的重视程度不一,而且与刘向、班固等人对两书的接受程度有关。刘向、刘歆父子为汉室宗亲,都曾卷入政治斗争。《汉书·刘向传》记载了刘向称引灾异,弹劾外戚宦官的数次进谏,谏文中多次引用“六经”,还引用过《论语》中“见不善如探汤”一句。在谏言中同时引用“六经”和《论语》,体现刘向对《论语》经学地位的认可,也反映《论语》对刘向政治活动的巨大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