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创业的致富故事
养牛赚钱吗?可以创业发家致富吗?有没有故事可以分享呢?今天 整理了养牛创业的致富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创业养牛, 艰难起步成规模
见到刘晓红时,她正在鲜奶吧西沙河店忙着教工作人员进行奶昔配比。“我们店除了卖鲜奶,所有的奶制品都是由鲜奶制成,这些鲜奶从养牛场运到店里全程不超过两小时。”说起鲜奶致富,刘晓红侃侃而谈。
刘晓红的奶牛养殖场位于桥东区姚家庄镇,她本人也是姚家庄镇西榆林村的地道农家女。姚家庄是一个奶牛养殖比较集中的乡镇,但因为养殖模式落后,卖奶难、奶牛防病抗病能力差,村民们受益程度很低。2003年,大学毕业的刘晓红放弃了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她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建养牛场、引进配方饲料,然后在村里挨家挨户劝说养殖户们进驻养牛场,实行统一养殖。“那时候,我自己只有5头牛,村民们思想顾虑很多,我为他们免除了全部费用,这才逐步打开了局面。”为了确保销售, 陈怡蓉主演的电视剧刘晓红通过各种方式联系
到了伊利集团张家口收购站,确保了销售渠道。慢慢的,村民们看到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的新养殖方式成效显著,纷纷主动加入。10年来,刘晓红逐步建立了实验室、挤奶大厅、饲草车间,聘请了专业兽医,由人工挤奶发展到手推车挤奶机,再升级为全坑道式挤奶设备。现在,她的养牛场占地80亩,有40多个养殖院、2000多头奶牛,形成了集机械挤奶、牛奶储藏运输的现代化养殖规模。
遭遇打击,苦心经营出困境
利润分配怎么算
正当刘晓红的牛奶场蓬勃发展,仅合作户就近百家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了,我市各大奶站纷纷拒收鲜奶,近六成中小奶站关门,刘晓红的牛奶场也遭到巨大冲击。连续三个月,每天16吨鲜奶全部倒掉。“最难的时候,由于奶太多,连倾倒的地方都没有了。那时候我真想放弃了,但是看着奶农们伤心欲绝的样子,我又犹豫了。” 没有销路、又不能倒怎么办?经常彻夜难眠的刘晓红自己跑到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等地,想各种解决办法。湖南的大学 经朋友介绍,刘晓红学会了制作奶豆腐。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刘晓红领着大家做奶豆腐,白天联系客户、销售奶制品,就这样坚持了近两年才走出困境,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击垮的养牛场。
困境过后,为了保证鲜奶质量,刘晓红下狠心,淘汰病牛、改进设备,虽然鲜奶产量从16吨降到了10吨,合作农户也由80多户降到了50户,但是奶质提高了,奶价上去了,成为了伊利集团等大型驻张奶站的供货方。“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刘晓红坚持自己的理念,规模扩大了,养牛场的各项费用她却一点都不增加,为合作养殖户节省更多费用、赚取更多利润。 时至今日,除了附近村子,张北、 康保等县区慕名而来的养殖户也日渐增多。
鲜奶直销, 创新拓开新天地
2013年,9家橘大标识的 “鲜奶吧”如雨后春笋在我市出现,人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可以拿着专用小瓶每天按斤买鲜奶的方式,倍感新奇有趣。这是刘晓红在山东考察时学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养牛场到餐桌的直供直销。20135月,“快乐牧场”小红鲜奶吧在宣化区开业,这在我市尚属首家,7月第二家店在桥西区开业,一时间广受欢迎。这种“鲜奶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新鲜纯粹”,每日两次送奶都是第一时间挤出的鲜奶,从挤奶到送达奶吧,全部都在两个小时内。在店内经过巴氏灭菌后,消费者可以不用加热、直接饮用。所有牛奶保证 “无防腐剂”、“零添加”。这种健康新鲜的本地牛奶非常受欢迎,短短半年,每天供应每家店的300斤牛奶经常两三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为了让鲜奶有更多的花样,刘晓红率领团队,经过多方学习、反复研制,首创了符合山城百姓口味的 “液态酸奶”、制作了奶昔、布丁、果冻、蛋挞等20昭君出塞的故事多个品种。
随着鲜奶吧知名度不断提升,刘晓红说:“今年我们准备再开 20家鲜奶吧,力争覆盖主城区60%的鲜奶市场,把事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山城百姓提供优质的鲜奶。”这位 80后”女大学生用智慧与勤劳的双手编织着青春梦想,用创新的精神向青春致敬。
养牛创业的致富故事篇二:放弃高薪返乡养牛“别看我的养牛场这么大,我只聘请了一个工人,加上我的老婆,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可是以前,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却要聘请3个人才忙得过来。这全靠买的粉碎机、小货车等帮了我的忙啊!”回顾创业史,李成敏感慨万千。
李成敏多年在外打工,收入颇丰。想到在外打工不是长远之计,2009年,他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当时,丰都县各级政府都在发动众养牛增收致富,还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多方考察后,他决定兴办养牛场。
第一年,他投资15万元,购进牛犊40多头,和本镇另外两个养牛大户一道开始了创业之履。
由于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短缺,无力购车等工具,他只能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酒糟、玉米、牧草等饲料,人工切草。
“当时路不好,我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但我都咬牙坚持着!”李成敏说,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饲料,工作效率极低,聘请的工人也比较多。
由于无经验,购进的牛犊品种差,加上无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一算账,他和其外两家养牛大户一样,都亏惨了。
面对严竣现实,另外两家养牛大户都偃旗息鼓了。李成敏的亲戚也劝他刹车,但他性格犟,认定的路就要走到底。
以后的日子,镇上凡是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他都积极报名参加,而且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学技术,经常思考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养牛场的效益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牛的规模也如滚雪球般发展。
“养牛效益起来后,我把板板车换成了机动三轮车。后来,又换成了小货车。”冷冻金鱼 李成敏说,他把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种了80亩草。饲料的运回、牛粪的运出,都用货车。“这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力和成本,收入也随之提高了。2012年我出栏肉牛200多头,收入200多万元。”
“养牛大王”沈秀华的致富路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沈秀华是迁安市的一位农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开过饭店、办过超市,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
2007年,沈秀华参加了黄台山职校的创业培训班,培训班是市政府补贴1000潘玮柏资料元的免费培训班,如果一年之内创业成功将获得创业资金3000元。在那里沈秀华学到了很多创业方面的知识,政府也非常支持农业养殖,他看到了养殖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