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什么肉羊:五原县农民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五原县位于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地,县域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可耕地230万亩,全县辖8镇1乡1农场,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素有“巴美肉羊之乡”之美誉,获评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入围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巴美肉羊保种和繁育基地,形成了百万只以上肉羊生产联合体。黄子韬家境
五原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肉羊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之一。
围绕“扩量、提质、增效、创牌”的发展思路和“工厂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肉羊产业“四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肉羊养殖示范社、示范户,建设一个万亩肉羊养殖园区,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经营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组建一批肉羊专业合作社),加快肉羊产业大县创建步伐。二十多年来,五原县始终将发展肉羊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来抓,全县肉羊总量达到500万只,其中:羊存栏220万只(基础母羊130万只),年出栏肉羊280万只。农民人均年收入15
申请673元,人均来自肉羊产业收入达到4500元,贫困人口由3370户下降到220户。
加强农企利益联结,夯实产业扶贫之基
龙头企业建养殖场,贫困户入园区养殖脱贫。我县建成了力农巴美肉羊养殖千户扶贫示范园,占地3300亩,由力农集团、亿林公司、青青草原等5家公司投资新建7个肉羊养殖场,建成标准化圈舍面积22万平方米,作为全县扶贫养殖基地。基地内以户为单元进行建设,贫困家庭可整户进驻场区打工。由公司提供肉羊、饲草料、管理、技术、销售等服务内容,周边贫困户到场养羊。养殖基地可同时容纳500多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场养殖,年养殖收入最高可达10多万元。
创新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发展肉羊合同托管育肥。青青草原公司,选择有养殖场地、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签订肉羊托管育肥合同,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所需的育肥羊羔、饲料和技术服务,农户有偿为企业进行育肥,直到出栏。这个过程中,企业负责做好肉羊品种的选择和培育、饲料的研发生产、防疫、运输和销售,养殖户负责提供养殖场地和劳动力,按照肉羊的死淘率、料肉比、屠宰率等指标考核养殖户,每批次育肥羊出栏时核算养殖户工资。这种模式,即解决了贫困户没钱养羊和养羊销售难题,又解决了企业养殖场地和人员
问题。一般一只羊的工资在15-25元之间,贫困户两个劳动力一批次可以养羊1000只以上,一批次80到100天,一年可养3到4批次,年可挣钱10多万元。
王紫璇企业购买基础母羊,委托农户饲养。五原县创新推进“委托饲养放母收羔”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养殖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放母收羔”养殖合同,由企业或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肉羊品质和生产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羊,农户负责羊只的饲养管理、饲草料供给及疫病防控等工作,并在合同期内每只母羊给企业或合作社交回1只育成母羔,其余的所产羔羊由企业企业或合作社按羔羊活重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元进行回收,合同期满后放养基础母羊全部归农户所有。
企业担保、银行放贷、财政贴息、贫困户贷款发展养羊。2016年,由县政府协调蒙羊集团和青青草原牧业集团注入邮储银行保证金300万元,银行放大10倍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年利率7.39的贷款,县财政贴息5%,重点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全县发放肉羊养殖贴息贷款3000万元,共扶持贫困户132户。
农民自营发展肉羊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对于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我们采取政府帮助建设圈舍、购买种羊、帮助贫困户发展肉羊产业脱贫致富的措施,2016年,共为
贫困户建设标准化羊舍6400平米,购买种羊6861只,共涉及贫困户1154户,累计支出600多万元。
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肉羊养殖。我们依托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经营的肉羊养殖合作社,通过母羊寄养或注入相应的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入股分红,制定规章制度、签订镇、村、合作社、贫困户四方协议、明确权利与义务,保障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保证贫困户如期分红,共涉及6个镇35个村500多个贫困户,共为贫困户分红30多万元。
2016年,全县通过不同模式的肉羊产业扶贫,共涉及贫困户1500多户近3000人,并与其他扶贫措施相结合,叠加扶持,使所涉及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伤感小文章
多措并举,助力肉羊产业扶贫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肉羊产业的发展,把加快发展肉羊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奖优罚劣。畜牧科技人员全部入园驻村,技术承包,责任到人,对服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业绩显著的科技人员给予提拔重用,全县上下形成了层层分工负责、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母亲节手抄报第一名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殖户之间的相互合作,引导农企创新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加工企业,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消费需求,集中研发优质、高档、方便的绿羊肉产品,实现产品安全、产品优质、产品多元,带动羊肉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由粗放型加工向精细化加工转变,由低收益向高收益转变。引导县内企业,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形成打造巴美肉羊品牌的合力;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利用博览会、招商会、推荐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巴美肉羊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鼓励养殖园区积极发展饲草种植—肉羊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利用等循环产业。引导企业扩大有机肥生产能力,提高羊粪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五原,联合兼并现有加工企业,大力开展羊血、羊胎盘、羊骨等副产品的研发,构建肉羊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优势集。
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依托县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九大服务体系”和科技“110”指挥中心,针对肉羊产业,专门组建了科技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模式,试行推广利用“培训券”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由信息员组织集中培训”和“科技人员划片承包”等服务,实现了按季节、按生产环节全程技术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制约肉羊产业发展中的技术
难点,肉羊精细化饲养管理、羔羊快速育肥、肉羊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健全完善“育、繁、推、用”配套的种羊繁育及杂交生产体系,通过引种、选育、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全力抓好以提高能繁母羊比率、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商品率的“四率”攻关和优良品种、优良饲料、优良设施、优良方法的“四良”推广,实现数量扩张、质量提高和效益增长的同步推进。健全饲草料供给、药物使用、疫病防控、标识佩戴、育肥出栏和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备案登记制度,从源头上逐步建立身份可识别、过程可监管、风险可控制、管理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开发绿、有机羊肉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