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所著《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摘录
关于《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是介绍数学史和数学艺术的经典著作,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历经牛顿的微积分学,再到概率论、符号逻辑等等,都有详略合宜的叙述。它也是一部思想史,追述了从古代到20世纪数学思想的伟大发展。
贝尔是美国重要的数学史家。他的这部《数学大师》是介绍数学史和数学艺术的经典著作。《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历经牛顿的微积分学,再到概率论、符号逻辑等等,都有详略合宜的叙述。
同时,《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又告诉我们,数学家并不是一躲在象牙塔内冥思苦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他们除了智力过人以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经历着常人的喜悦和苦恼。全书以历史上30多位数学大师的生平为主线,分章讲述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性情喜好和生活轶事。
最后,《数学大师》也是一部思想史,追述了从古代到20世纪数学思想的伟大发展。它以清
晰的笔触、幽默的手法,对复杂的数学思想作了巧妙的分析和论述。u盘里东西删不掉
作者简介:
埃里克·坦普尔·贝尔(Eric Temple Bell)188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阿伯丁。早年就学于英格兰。1902年到美国,进斯坦福大学学习,l904年取得文学士学位。1908年在华盛顿大学做研究生,兼事教学,1909年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1911年进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回华盛顿大学任数学讲师,1921年成为教授。1924年夏~1928年夏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26年上半年任教于哈佛大学,随之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
贝尔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数学协会主席,美国数学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副主席,《美国数学学会会报》、《美国数学学报》和《科学哲学》编委。他曾获美国数学学会的博歇(Bocher)奖。其著作除本书外,还包括《紫的蓝宝石》(1924)、《代数的算术》(1927)、《揭穿科学之谜》和((科学的皇后》(1931)、《命理学》(1933)以及《探索真理》(1934)等。
贝尔在其最后一部著作《最后的问题》出版之前,于1960年12月逝世。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的原文摘录——
根据传说,按照伟大的数学家应该是什么样子流行观念,阿基米德是一个完美的范例。当他沉浸在数学中的时候,他像牛顿和哈密顿一样连吃饭也忘记了(其实还有高斯等等)。在对待穿着的不经意方面,他甚至超过了牛顿。 (查看原文)—— 引自第33页焊工证怎么考
阿基米德有一个怪癖,与另一个大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相似。据魏尔斯特拉斯的说,当她弟弟是一个年轻的中学教师时,要是在他的视线之内有一平方英尺干净的贴墙纸或一个干净的袖头,就不能放心地把一只铅笔交给他。阿基米德打破了这个记录。在他那个时候,一片铺满了沙的地板,或满是尘土的坚硬而光滑的地面,就是一种普通的“黑板”。 阿基米德是一只孤独的鹰。 (查看原文)—— 引自第33页
阿基米德不是创作了一件杰作,而是创作了许多杰作。……。简言之,他用了他的力学去推进他的数学。这是称他具有现代头脑的原因之一:他用了可以当做武器的一切东西去攻击他的问题。 (查看原文)—— 引自第33页
对阿基米德现代性的第二个断定也是基于他的方法。他比牛顿和莱布尼茨领先两千多年发明了积分学。 (查看原文)—— 引自第33页
逻辑本身对任何创造性的人类目标都贫乏而毫无用处。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三章 绅士、军人和数学家:笛卡儿
在1619年11月10日,圣马丁之夜,笛卡尔做了三个生动的梦。他说这些梦改变了他的全部生活进程,他的传记作者记述了在庆祝圣马丁节的盛宴上有过狂饮的事实,他认为笛卡尔离开时,还没有完全从酒气中恢复过来。笛卡尔自己则把他的梦归之于完全不同的原因,他特别强调在升华阶段以前,他有三个月没有碰过酒。没有理由怀疑他的话,这些梦是奇异地联系在一起的,完全不像狂饮暴食之徒特别是胃里灌满酒精的人做的梦。表面上看来,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解释为:做梦人下意识地解决了他追求理性生活的热望与他对自己实际生活之无益的认识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无疑,佛洛伊德主义者已经分析过这些梦了,但是看起来,似乎任何维也纳方式的古典分析,也无法进一步阐释解析几何的发明,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此处的兴趣所在。几个神秘的或宗教的解释,似乎也不大可能在这方面有所裨益。 在第一个梦中,笛卡尔被邪恶的风从他在教堂或学校的安全居所,吹到风力无法摇撼的第三个场所;在第二个梦中,他发现他自己正用不带迷信的科学眼光,观察着凶猛的风暴,他注意到一旦看出风暴是怎么回事,它就不能伤害他了;在第三个梦中,他在朗诵奥索尼厄斯的诗句,首句为“Quod vitae secatabor iter?”(我将遵循什么样的生活道路?)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三章 绅士、军人和数学家:笛卡儿
这个22岁的年轻士兵现在认识到了他过去从未认识到的事情:如果他要发现真理,他就必须首先完全抛弃从别人那里得来的观念,而依靠他自己的头脑孜孜不倦地探索,给自己指明道路。他从权威那里接受的一切知识都必须抛在一边;他所继承的道德和智力观念的全部结构都必须毁掉,唯有人类理智中原始的、世俗的力量,才能把它们更永久地将建造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绅士、军人和数学家:笛卡儿
他始终没有结婚的原因,可能如他对一位期待着与他结婚的妇女说的那样,他宁可要真理而不要美女,但似乎更可能是因为他太精明了,不会把他的安宁和平静抵押给某个胖胖的、富有的荷兰寡妇。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三章 绅士、军人和数学家:笛卡儿祝高考加油的句子
再有,在这个有着非凡天赋的孩子基于他的伟大定理写的《关于圆锥曲线的短论》中,有不少于400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包括尼乌斯和其他一些人的工作,被系统地当作推论演绎出来,方法是让6个点成对移动直到重合,使得弦成为切线,并采用了其它一些方法。 …… 此外,帕斯卡所做的这种几何本质上不同于希腊几何;它不是度量的几何,而是画法几何或射影几何。线段或角度的量值在定理的陈述中或证明中都无足轻重。这个定理本身就足以废除把数学作为“量”的科学的愚蠢定义,这个定义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继承来的,并且有时仍在词典中出现。在帕斯卡的几何中没有“数量”。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五章 “人的伟大与不幸”:帕斯卡
要是没有不可预防的疾病和贫穷这些意外,数学家们是智力上长寿的人;他们的创造力比诗人、画家、甚至一般科学家的创造力长数十年。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六章 在海边:牛顿
简单总结一下莱布尼茨取得的成绩,以及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他无休止的好奇心,我们就会看到熟悉的悲剧:不止一个第一流的数学天才因此被挫败,过早地枯萎。在这些天才中,牛顿追求完全不值得他垂青的公众追捧;高斯因为需要得到智力不如他的人的注意而被引诱离开了更伟大的工作。在所有伟大的数学家中,只有阿基米德从来没有动摇过。只有他出生在其他人极力想跻身其中的社会阶层;牛顿想跻身于上层社会的努力使粗鲁而直接的;高斯是间接的、无疑是下意识的,他寻求已经获得名声和公认的社会地位的人们的认可,尽管他自己是最单纯不过的人。所以最终可以就贵族地位说点什么了:由于与生俱来的或由于其他的社会差别而拥有的贵族地位,正是这样一个东西,它把自身的无价值传授给它幸运的所有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样样皆通的大师:莱布尼茨
他具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工作的能力。他不停地读着、写着、思考着。他的大部分数学著作,更不用说其他关于今世来生的一切事物的令人惊奇的作品,都是在既颠簸又四处透风的破马车里写出来的,当他在他的雇主反复无常的吩咐下东奔西跑时,
看了让人下面滴水的说说文章就是这样的破马车载着他在17世纪欧洲的崎岖小路上奔波。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七章 样样皆通的大师: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盲目乐观,他忽视了一个对人类天性就像热力学第二定律之于物理世界一样的基本规律——事实上它是同一类的:所有的教义都有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如此继续下去的倾向,直到有限次数的分裂后(次数能很容易地由对数计算出来),在任何特定的领域内,不管这领域多么大,人数都比教义的数目要少;而在第一个教义中体现的原始信条的进一步减少,把第一个教义稀释成显而易见的空话,它们太难捉摸,无法维系任何人的信仰,无论这信仰多么微小。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七章 样样皆通的大师:莱布尼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像莱布尼茨这样的头脑,在25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一大片哲学迷雾,这几乎没有必要去说。每一个读者无疑已经听到了一些关于单子——宇宙的微型拷贝,作为一种一寓于万物、万物归一的东西,天地万物都由它们构成——的巧妙理论,莱布尼茨用它来解释今生和来世的一切(除单子以外的)事物。 那些熟悉广义相对论的人会想到“空的空间”——完全没有物质的空间——已经不再值得推崇了,莱布尼茨认为完全没有物质的空间是毫无意义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样样皆通的大师:莱布尼茨
高斯还在几何和数学对大地测量学、牛顿引力理论和电磁学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同等重要的进展。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这样大量的最高水平的工作呢?高斯以他特有的谦虚宣称,“如果其他人也像我这样思考数学真理,也想我这样深入,这样持久,那么,他们也能作出我所作出的这些发现。”当有人问牛顿,他是怎样在天文学中作出超过所有他的前辈的发现时,他回答:“总是想着它们。”对牛顿来说,这也许是平淡无奇的,对平常人就不是这样了。 高斯不由自主地专注于数学思想——这本身当然也需要解释——回答了围绕着他的一部分谜。高斯年轻的时候会被数学“抓住”。他在和朋友们谈话的时候,会突然沉默下来,,沉浸在他无法控制的思想中,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茫然地凝视着周围的一切。过后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思想——或者它们失去了对他的控制,有意识地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解决一个困难问题,直到成功为止。他一旦抓住一个问题,在征服它之前是不会放手的,尽管他可能会同时专注于几个问题。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数学王子:高斯
>胡杏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