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是关于寓言历史故事的成
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
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
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
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
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在古时候,有一个历史朝代叫东晋。东晋时期,有两个很受人尊敬的大家族,一个是
王家,一个是谢家。这两个家族,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杰出的人才,在皇宫里担任重要职位,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谢家有个叫谢安的人,他是当时的宰相,相当于我们今天的
国家总理,地位很高。谢安经常对家里的孩子们讲:“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
一个品德高尚、本领高强的人。”
有一天,谢安闲来无事,就问孩子们:“你们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呢?”谢安有一
个侄子,名叫谢玄。谢玄回答说:“我将来,要像‘芝兰玉树,立于高堂之前’。”小朋孙建宏
友们,你们知道“芝兰玉树,立于高堂之前”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讲讲“芝兰玉树”吧。这“芝兰”啊,
其实就是兰花,是一种植物,它的花朵不大,颜有黄的、粉的,也
有白的,非常美丽;而兰花的叶子呢,是细细长长的,就像小朋友弯弯的眉毛一样,形态
非常优美。兰花的香气也是淡淡的、柔柔的,闻起来一点儿都不刺鼻子,让人觉得很舒服。更重要的是,兰花的生长环境虽然是又潮又湿,阳光也少,但是它们依然坚强、快乐地生长,依然把柔和、淡雅的香气带给人们。所以啊,兰花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像是一个外
表美丽、内心品德高尚的人,是一种人们很喜欢的、名贵的植物。那么“芝兰玉树”呢,
就是指,用名贵的兰花和玉石装饰而成的大树。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大树是不是很高大、
很挺拔呀?它可以为我们遮挡阳光,让我们在树荫下快快乐乐地做游戏,一点儿也不用担
心被阳光晒伤,对不对呀?那么,如果这棵大树是用名贵的兰花和玉石装饰而成的呢,是
不是又漂亮、又芳香、而且还可以保护我们不被晒伤呢?这可真是一棵很棒的大树呀!好啦,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
当东晋的宰相谢安问家里的孩子们长大以后都想干什么的时候,谢玄小朋友是怎么回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答的呢?他说:“我将来,要像‘芝兰玉树,立于高堂之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谢玄小朋友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像名贵的兰花,玉做的树。谢玄小小年纪就能有这样的
志向,他的叔叔谢安自然很高兴,从此就更加注重对谢玄的培养和教育,而谢玄自己也很
努力,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和本领。
后来,前秦朝代的皇帝苻坚带兵攻打东晋,东晋宰相谢安就任命他的侄子谢玄为先锋官,迎战苻坚。谢玄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在淝水一带,带领八万士兵战胜了苻坚的80多
万士兵,保护了国家和人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而谢玄,也
因此而名扬天下,实现了他幼年时想成为“芝兰玉树”的理想。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什么义什么什么的成语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十分昂贵也一定要求购。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
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给了
温婉抖音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
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
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
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
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拿着宝物讨饭吃的悲剧。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
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
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
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
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
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
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
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
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
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的演员
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
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
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
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
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
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
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
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
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只见那吕梁的瀑
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
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鼋yuan鱼、鼍tuo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
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
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
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当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
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
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
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
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
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